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黨中央賦予京津冀三地的重要政治任務。
10 月10 日至11 日,京津冀三地政協在張家口市懷來縣再聚首,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一年一度的相聚,得益于三地政協主席聯席會議機制。7 年來,三地政協聯動履職、協同發力,圍繞交通一體化、科技協同創新、水資源協同保護、社會保障共建共享、全產業鏈布局等協同發展的重點問題調研協商、建言資政。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聯席會議,省政協將協商議政的“會場”搬到了視察調研的“現場”。與會人員實地考察了涿鹿縣、懷來縣的首都“兩區”建設情況,實地感受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效,為精準協商建言奠定了基礎。
金秋時節,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內,霜楓爭艷,層林盡染。與會代表漫步園中,對一處處美景發出贊嘆。
這座橫跨懷來縣中部,以永定河河漫灘以及官廳水庫479 米以下為主的公園主體,東西橫跨47 公里,南北縱跨26 公里,規劃總面積135.4 平方公里,濕地率96.61%,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區域生態環境支撐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確保“一湖清水”送北京,近年來,張家口市通過濕地公園的建設,使官廳水庫及上游永定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入庫水質已經由之前的地表水Ⅳ類提升為Ⅲ類,出庫水質已經達到Ⅱ類,總體水質向好。鳥群數量和植物種類越來越多,野生植物由原來的106 種增加至318種,野生鳥類由原來的169 種增加到181 種。
北京市政協介紹,為推進官廳水庫上游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系統化治理,加大水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力度,早日恢復官廳水庫飲用水源功能,北京積極與冀晉蒙等地研究制定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目前生態保護補償以政府財政支出為主,跨區域生態保護補償主要依賴雙方或國家財政資金支持。”北京市政協認為,還需繼續深化產業協作、人才培訓、園區共建等多元化補償方式,加快探索用水權、用能權交易等市場化補償方式。
天津市政協調研發現,京津冀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9,是我國缺水最嚴重、面臨缺水風險最大的地區之一。三地區域水生態空間管控、跨界水體聯合保護仍需強化。
為此,天津市政協建議,構建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共同體,建立宏觀統籌機制,明確水資源短缺情況下取水優先等級和保障用水的先后順序、取用水量及應急處置方案。根據水系的重要性及開發治理難易程度,規定河湖水質改善的先后順序。
在天津市政協看來,做好“統籌”這篇大文章至關重要。天津市政協呼吁,三地區域內的水資源利用、水生態環境、上下游關系、地表水與地下水、水運交通、近海水域、河流健康等問題,都需要從流域層面進行綜合考慮、統籌協調、規劃布局與監督管理。按照流域協調、區域聯動的原則,對跨區域的主要河流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監管、統一配置、統一調度。
“應建立京津冀綜合水信息平臺,整合涉水信息,建立健全綜合水信息共享機制。”天津市政協建議,加強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監控、預警、管理能力和應急反應能力建設,為流域綜合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仰望蒼穹,繁星閃爍,這感覺真美!”10 月10 日,來自北京的攝影愛好者王涵在桑干河岸邊拍攝星空美圖。他告訴記者,近幾年,京津冀三地天文觀測和天體攝影愛好者逐漸多了起來。有良好的空氣質量“打底子”,大家紛紛表示“很出片”!

美麗的官廳水庫
攝影愛好者們拍下的一幅幅美麗影像,如同一張張成績單,記錄著三地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的顯著成效。截至今年9 月,作為首都“兩區”建設主戰場的張家口市PM2.5 平均濃度降至25 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持續保持京津冀地區最高水平。
與會代表認為,加強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需拓展生態空間、擴大環境容量,推動京津冀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特別要突破單一的地區治理模式,構建好區域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機制。
“北京市近年來推動區域統一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區域法規、標準仍存差異,影響了三地對污染物排放的管控。”北京市政協提出,亟須國家層面立法出臺京津冀地區統一的法律法規,為區域協同治污提供法律支撐。
北京市政協呼吁,進一步推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等生態環境領域統一立法,聚焦機動車管控、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水污染物排放等重點領域,配合完善適用于區域的國家環境標準體系,積極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機制。
“張家口與京津山同脈、水同源,同處一個生態系統,是生態和經濟共同體。張家口首都‘兩區’建設,直接關系京津生態環境好壞。”在河北省政協看來,張家口首都“兩區”建設需要從區域協同發展角度入手,深入推進京津冀三地共建共治共享。
河北省政協建議,在京津冀協同辦框架下,成立由發改牽頭,水利、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林草部門參加的區域生態環境共建共享協調議事機制,定期會商,研究解決體制機制障礙問題。
“由于自然資源條件的限制及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均衡,跨區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是首都‘兩區’建設的重要手段,也是京津冀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河北省政協呼吁,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展轉移支付、設立基金、生態債券、共建園區等生態補償渠道。
走進長城桑干酒莊大門,葡萄酒清香甘甜的味道撲鼻而來。
在長城桑干酒莊的展覽館,講解員指著幾個土壤樣本,向與會人員介紹懷來葡萄酒獨特的“風土”稟賦。
得益于地形、土壤、光照、溫度和降水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懷來成為我國最適宜的葡萄產區之一和規模化優質葡萄理想產地。經過40 年的發展,葡萄產業已成為懷來縣最具特色的主導產業,目前,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12 萬畝,品種368 個。
汽車沿著官廳水庫岸邊行駛,連綿的綠色山川上,轉動不息的“風車”為首都“后花園”“轉”來了一個個依靠“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秦淮數據、軟通動力、騰訊科技、億安天下、中國電信數據中心、中國聯通數據中心、5G 產業園等一批信息技術產業相繼落戶官廳湖畔,信息技術全產業鏈格局基本形成。
“種下綠色的種子,培育壯大才是關鍵。”河北省政協在調研中發現,張承地區可再生能源、冰雪、文化旅游等綠色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短期內難以形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以經濟發展補償生態損耗的路徑尚未完全打通。
河北省政協認為,京津冀三地應積極打通“兩山”轉換通道,支持張承地區加快發展冰雪、大數據、新型能源、高端制造等綠色產業,與京津共建產業鏈、重構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特別是結合張家口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推進張家口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帶動京津冀區域綠色低碳發展。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河北省政協提出,應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張尚高速張北至尚義段及崇禮至張北高速公路和國道G511 張北至康保公路等干線公路建設,研究推進京張高鐵運行服務保障基地建設。同時,優化通信基礎設施,完善光纖寬帶網絡,建設互聯網國際專用通道,打造“中國數壩”和5G 移動網絡千兆城市。
“借助冬奧會契機和1 小時交通圈優勢,依托冰雪、大數據、新能源、休閑旅游、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基礎,加快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河北省政協提出,應推動張家口市特別是懷來、赤城、涿鹿地區與北京同城化發展,打造京張協同發展先行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