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中學,是學生樹立穩定的價值觀,并綜合發展學生素質水平的關鍵階段,而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則需通過家校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共識,形成一貫性的教育方案,以趨利避害的狀態去發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作用與力量,從而有效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此,中學教師便要主動推動家校合作活動,共同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本文也將分析中學教師在推動家校合作工作時所要做出的努力。
關鍵詞:中學教師;家校合作;教學策略
目前,我國已經普遍進入到終身教育發展階段,本身就需要在家校之間搭建合作橋梁,以便共同培養學生。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矛盾是,中學教師并未真正與家長實現緊密合作,雙方遵循的是獨立的教育體系,本身便存在教育觀念、方式不同的現實問題,甚至于還會在價值觀方面表現出差異??上攵?,如果中學生在尚未形成穩定價值觀的狀態下,接受了本身就存在矛盾關系的成長理念與生命觀念,那么則會變得搖擺不定,很難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中學教師便要積極推動家校合作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教育基礎。
一、家校合作要體現“會診”特點,準確分析教育矛盾
推進家校合作活動的基本目的便是要了解中學生的成長情況,判斷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元素,家校雙方分別闡述具體的教育策略,從中找到共通點,并就異議點進行全面思考,以便由此歸納出有效的育人方法。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即常規的家校合作活動通常是以教師講、家長聽的方式展開的,如果家校雙方沒有明顯的教育矛盾,家長一般會迎合教師的說法,并不會明確分享自身的育兒理念,而這也必然會影響家校合作的具體效益。因此,為了提高家校合作效益水平,中學教師便要以“會診式”方法與家長進行雙向對話,準確分析教育矛盾,共同分析與中學生有關的現實問題與影響因素,為推進家校合作工作做好準備。
一般來說,在組織家校合作活動時,我會盡量均衡學校、家長二者的對話權益,保證家長有足夠的話語權,避免出現單向溝通問題。比如,在一次關于“興趣&學業”的主題教學活動中,我就了解了家長的教育態度。通過家長反饋可以判斷,本班學生家長的教育態度分成兩類,一類家長比較重視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認為只有讓學生成長為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才能使其順利實現健康成長,所以相比較提高學生的成績水平,這類家長也非常關注學生的興趣培養;一類家長則依然堅守著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為只有讓學生考上好學校才有選擇權,所以會狠抓孩子的學習成績,因此顯得過于嚴厲,與兒女的溝通也出現了問題。于是,我就組織了一次教育觀點辯論會,讓家長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可以舉例證明自己的教育想法。通過集體討論,家長可以去了解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些本身就愿意接受新思想的家長還能在此過程中還能反思自己的教育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再去解釋何為素質教育、為何要實施素質教育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這次家校合作,家長也能明確我的教育態度,即不僅要督促學生實現有效學習,還要盡量去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各個方面去開發學生的成長潛能,允許學生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從而真正促使學生實現長足發展。之后,我并未繼續去宣傳素質教育理念,而是給家長留出了一個冷靜期,讓家長反思自己,進而再通過移動通信平臺與家長溝通交流,繼續為家長解惑,以便逐步改善家長的教育理念。
二、家校合作要體現“一貫性”原則,盡量達成教育共識
如果家長、學校無法統一教育占線,在培養學生的時候過于多變、隨心所欲,那么就很難從根本上優化學生的整體素質。實際上,現階段的家校合作應該涵蓋方方面面,不僅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習慣,思考學生“學不好”的原因與方法,同時也要分析學生的品格意識。心理健康等隱性發展狀況,全面關注學生的生活、成長,而且還要針對教育問題進行整體思考,尋找實現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盡量形成教育共識,以“一貫性”的合作活動去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好充足準備。
比如,隨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就與家長一同分析了保護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具體方式,同時也在家長的幫助下了解了本班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比如,大多數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每次在考試之后,會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產生逃避念頭,如果家長一直追問,或者提醒學生反思考不好的原因,那么學生便會產生逆反心理,并不愿意剖析自己的內心,也必然會影響學生本身的學習狀態,甚至于會讓親子關系變得冷漠起來。對于這一現實問題,家長感到十分苦惱,而經過家校合作,則可判斷學生因為成績產生叛逆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的自尊心過強,他們不愿意因此被否認、被批評,所以會首先豎起冷漠的外殼去保護自己。對此,我就提議家長與學生做朋友,比如可以分享自己在上學期間因為成績較差所發生的趣事,或者是對學生表達自己的理解之情,展現出寬容的一面,不可一味否定學生,更加不可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教訓學生,而是要與學生做朋友,嘗試平視學生,讓學生明白自己可以犯錯、可以不如他人,漸漸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讓學生自己想通,進而再與學生一同討論提高個人成績的可行方法。在家長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活動時,我會一直從旁協助,客觀分析家長的教育行為,也會講述學生在校園內的具體表現,以便及時調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為優化學生的現實成長做準備。
三、家校合作要展現“一對一”特性,深化合作效益
我們要明白,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長等個人素質發展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影響,而每一位家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實施家校合作工作時,我們也不能按照“一刀切”的方式宣傳先進的教育思想,而是應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之中,通過“一對一”的家校合作活動構建家校合作平臺,深化合作程度,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與每一個家庭共享教育資源,秉承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真正做到為學生無私奉獻,為促使學生幸福成長打下堅實的教育基礎。
家校合作應該面向每一個家長、學生展開,而且一定要針對各個家庭的特殊情況進行家校合作。比如,本班有一個學生的性格非常膽小,對他人的依賴性很強,而歸根究底,是因為家長的“大包大攬”行為才導致學生一直無法獲得獨立的機會,所以學生也因此養成了依賴心理。中學生的心智慢慢變得成熟起來,這個學生也時常因為家長的過度干預感到苦惱,但是因為長期的順從與依賴,學生也不知怎么才能讓自己獨立起來。于是,我就專門與學生家長溝通。一開始,這個學生的家長因為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到驕傲,認為自己是非常負責的,但是當聽到學生的心聲之后,家長認為自己的一番苦心付之東流,十分氣憤。于是,我就耐心安撫了家長的情緒,同時也告訴家長要冷靜下來,回想自己在青少年時期渴望獨立、渴望自由的經歷,讓家長理解了學生渴望獨立的內心。然后,家長就表示自己會盡量按照學生的想法去組織家庭活動,盡量減少對孩子成長的干預行為。
總而言之,在中學教育過程中實施家校合作工作非常重要,教師要以謙虛、專業的態度與家長合作,與家長共享教育資源、宣傳教育理念,圍繞學生的成長矛盾制訂家校合作計劃,通過家校雙方的共同努力去保護學生。
參考文獻:
[1]華德榮.家校合作:助力學校精細化管理[J].遼寧教育,2019(02):52-54.
[2]田敏,劉向東,唐彧翀,劉兵.平等 合作 發展——“會診式”家校合作方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36):60-62.
[3]郭維易.開展家校合作 實現心靈溝通——太谷中學家校共育主題活動側記[J].山西教育(管理),2018(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