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峰
【摘 要】在中國美術教育體系里,小學美術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美育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國勢的昌明、民族文化的繁榮,小學美育責無旁貸。隨著小學美術教材國畫課程的逐年遞增,為我們研究傳統國畫在格調、工具、筆法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條件。小學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專業師資或長或短都存在專業斷裂,隨著整個教育體系對傳統國畫的重視,我們教師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到傳承中華文明的洪流中來,為傳統國畫出謀獻力。
【關鍵詞】水墨;文房四寶;宣紙;人物;山水;花鳥;筆法
在中國美術教育體系里,傳統觀點認為,小學時期學繪畫就是兒童的簡筆畫,也就是教師在前面教一筆,學生在下面跟著畫一筆,普遍認為這才是學校繪畫課堂教學正統的教學模式。但傳統的中國畫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所占課時比重決定了它至關重要的地位,有著傳承文明無法替代的傳承作用。國畫是中國畫的傳統繪畫種類,我國美育教育為了能更好的傳承中華民族這項優秀的文化傳統,中國畫漸漸的進入了我國中小學美術基礎教育中,比重逐年增加,民族的傳統才是世界的文明基石,學習國畫往往要從娃娃開始抓起,學生從小開始學習國畫,不僅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同時也可以對學生耐力和觀察力進行培養,民族文化靠幼小的火種繼承發揚。
從不同年齡階段特征上來講,學中國畫,其實最早也要從五六歲就開始進行規劃學習。因為對于此時學生的腕力的訓練會進行得比較恰當順利,才能夠更加平穩而熟練地掌控毛筆,這是筆墨技巧的開端至關重要。在學生學會了使用國畫的一系列工具,掌握了一定技巧來使用這些工具后,就可以進行一些較為簡單的水墨暈染練習。比如臨摹一些簡單而有名的名家寫意作品,可以同時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筆墨運用等歸納能力。在此同時,這樣也可以更多地欣賞一些中國名家的原作圖片或是印刷品,盡可能早的跟大師作品接觸,審美的熏染如春風化雨無聲而能及遠道,不管習學哪一種技能,慎始都是為了完美終了,審美的培養要伴隨技巧的逐漸成熟而始終如一,并且從感官上、心態上及早接受筆墨的各種使用方法。
當前我國美術教育已不僅僅注重于學生了解一些美術基礎知識,開始加大了培養學生美育中審美教育的比重。隨著國畫在我國小學美術教育中得到了更加廣泛的了解應用,對于提升我國小學生的審美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民的鑒賞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學生在小學受教育階段就能夠接受到廣泛的審美教育,這是為小學生以后更長遠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將中國畫融入到小學生的美術教育課堂當中去,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們體驗中國繪畫里的審美情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格調。這些努力都需要一個過程,這樣學生才能了解中國畫的發展歷史、名家流派、作品特色,掌握中國畫中眾多的繪畫技巧。我努力在美術課的日常教學中做到循序漸進地為學生滲透和穿插中國繪畫史的基礎知識,傳播名家軼事趣聞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賞,尤其是大眾廣為熟知的作品就更要解析透徹背景、時代技巧特征、個人作品特點、繪畫史上地位等。
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可是目前我國國畫雖然畫派紛繁,但是發展方向始終具有不確定性,造成了國畫的傳承上出現了一定的斷層。而將中國畫能夠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得到應用,不僅僅能夠豐富中小學生的美術學習生活,同時對于傳承我國的這項傳統文化也可以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將中國畫的靈魂帶入到日常中小學生的學校課堂當中去,既能夠在學生常規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審美,也可以為將來能夠欣賞和從事與中國畫有關的一些行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畫在授課與練習方面與常規美術課堂教學有著極大的特殊之處,同時其獨特的特性對于美術教育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一、用紙方面
國畫課堂所使用的紙張并不同于其它畫種的圖畫紙,而是使用傳統工藝制造的宣紙,使用圖畫紙顏料會浮托于畫紙的表面,使用宣紙國畫顏料能夠自然暈染開滲入宣紙紋理。由于使用的紙會有紋理差別、粗細差別、薄厚差別、吸水性同時也不盡相同,我們在繪畫時即使用了同樣的墨或顏色,那些墨色也會在紙張上出現不同的暈染效果,學生在長期的課堂實踐中,不但要觀察墨色的變化,還要體會不同紙張對墨色產生的影響。
為了掌握不同紙的特性,課上需要學生嘗試在不同的水量、用筆方向等的技巧下,墨在紙上會各有什么樣的效果。于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嘗試在用筆時力度大小不同,墨在宣紙上也會呈現不同效果的練習。當學生能夠自然地隨著教師運用墨、筆和水,不會隨意讓它們在宣紙上肆意的時候,學生不但針對筆墨進行把控,也可以算是掌握了國畫的用紙。
二、國畫技巧方面
國畫從技巧上分工筆畫和寫意畫兩大類。而工筆畫與寫意畫在宣紙的使用上也不一樣,工筆細致靈秀運用熟宣分層次暈染。寫意筆勢大開大合運用生宣渲染一氣呵成。技術不同需要的紙張不同呈現效果也不一樣。在平日教學中我要讓學生了解生宣和熟宣的不同特性。生宣在渲染方面效果要比較好,在年齡較小的學生進行國畫啟蒙的階段往往都是教授一些簡單的中國寫意畫,用的都是生宣紙;比較出效果;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技巧的純熟可以逐漸開設使用熟宣進行作畫的工筆課。由于熟宣紙在制作時刷過膠礬,能夠幫助宣紙禁得起很多次的反復分染,從而使得繪畫效果更加精致和完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毛筆運用的諸多方法,不同的畫種筆法使用差異懸殊,寫意筆法尤多,不同年齡不同基礎對中鋒側鋒、順鋒逆鋒、輕重緩急、濃淡干濕諸多技巧授課時間、講授方法也很不相同,顏色分染渲染效果同樣迥異。在教授國畫技巧的同時,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像講故事、軼聞、趣事,向學生講授一下我國這種特殊紙張的選材以及其制作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對國畫的探究興趣,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在用墨方面
畫中國畫時用墨是一種特殊技術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中國畫顏料,只有我國傳統國畫才有的一種獨特創造。它的使用也包含了對筆、紙,點、線條、面,甚至是色彩的運用。國畫中水墨的運用和水墨的變化是無窮的,這樣的呈現方式往往更加的吸引學生興趣,通過墨中加入了水的多和少,墨色會呈現出五種墨色的變化——焦、濃、重、淡、清,而每一筆在落到紙上時都會有著層出不窮的水墨效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體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愛好,從而也就產生了這樣千姿百態的繪畫效果,正是這種特質才產生了它獨有的神秘魅力,西方總是批評我們繪畫:沒有哲學。真是謬論,看看我們的水墨吧,在那流動的黑與白之間有著多少只能神會無法言喻的深沉的哲思。只有這樣的民族魅力才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體會水與墨的交融,從興奮到癡迷,從熟悉到揮灑,不同的濃淡千姿百態流露出不同的心靈故事。訓練也是訴說,繪畫也是情感流露。你既是來了解我也是成全了自己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