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君 王明娟 王玲玲 李玉紅 毛淑芳
摘? 要: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學生能力提高為核心,從師資培養、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創新能力、人文思政素養五個關鍵點,構建基礎醫學階段人才培養體系,為培養專業知識技能扎實,能力素養綜合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為醫學院校和相關專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思路。
關鍵詞:基礎醫學階段;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8-0169-04
Abstract: Oriented by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and by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as the core, we establish talents cultivating system in basic medicine learning phase based on five key point,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acher,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methods reform in class, practic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humanistic-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ideas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colleges
Keywords: basic medicine phas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talents cultivating system
基礎醫學是醫學類院校教育的基石,基礎醫學階段的人才培養質量是后期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版)》[1]指出,中國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國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畢業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分為四個領域:科學和學術、臨床能力、健康與社會、職業素養。承德醫學院是地處少數民族較為聚集和地理位置較偏遠的地方醫學院校,我們的辦學定位要適應國家、區域經濟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需求,大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社會對我們地方醫學院校提出的時代要求。要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首先要實現由知識本位的教育模式向以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突出能力培養的教育模式的轉變,最大程度上保證教育目標與結果的一致性,也必然對基礎醫學階段的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在一線教學過程中,結合教育教學管理的經驗積累和理論探索,經過多年實踐、研究和應用,逐漸構建起基礎醫學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學生能力提高為核心,通過師資培養、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內涵建設,通過培養學生實踐創新和人文思政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培養學生成長為專業知識技能扎實,具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職業素養、人文素質綜合發展的復合型醫學人才。我們的實踐和探索,旨在為地方醫學院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研究提供參考,為相關專業院校的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一、師資隊伍建設
育人先育師,強校先強人,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石,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師資培養,以期多維度多層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一)建立閉環督導運行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根據學校多年來堅持進行的三階段教學檢查工作要求,基礎醫學院根據自身特點和學科優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部系內教學督導體系:成立基于學科組的基礎醫學院教學督導組,建立了適用于本部系的教研室和實驗中心文件管理體系(包含教研室、實驗中心、年級辦),按照工具表對教研室、實驗中心、年級管理辦公室的各項工作進行檢查督導,以督導組長負責制的形式在一個學期內完成檢查-反饋-整改-再檢查的多階段、閉環督導運行的教學質量監控。另外,基礎醫學院還建立健全系列教學管理文件、制度,如非醫學背景教師培養制度、集體備課制度、過程性考核方案、青年教師考核及試講制度等等。在系列教學質量監控和各項教學管理制度的運行過程中,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二級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和對師資的浸入式管理和培養。
(二)“四結合”模式青年教師培養
基礎醫學院以學校-院系-教研室-個人發展“四結合”培養模式開展青年教師培養。在新入職階段,教師一般不予安排教學任務,學校會針對新教師進行系列培訓,如:校情校規、師德修養、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啟航、教育理念、方法與技術、教學基本技能與教學藝術、觀摩教學與微格教學實踐、個人總結交流等方面;在基礎醫學院層面,會進行基于學科組的綜合培養,如組織安排相關學科課程聽課、教學研討、觀摩教學、學術講座、學科集體備課等;在教研室,通過青年教師導師制進一步進行專業化個性化的培養,即每位教師從新入職開始,在其全過程成長階段(入職五年內),教研室會選定教學經驗豐富的高年資教師作為其教學導師,從課程內容、教學技巧、課件制作、學科發展等方面對其進行全方位、跟蹤式的教學能力輔導;對于青年教師自身,會以制定個人發展計劃、總結的方式指導其成長,如一年、三年、五年個人發展計劃及總結,結合部系考核進行自我激勵、自我管理。通過這種“四結合”培養模式,實現縱橫結合的多層面、多角度立體化育師模式,為其將來的教育教學能力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