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英
摘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的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的當代鄉村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是文化站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有著密不可分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保護傳承;拓展空間;創新發展
傳統文化是人類世代相傳的智慧寶藏,在構建多元文化和展示中華民族特質文化的過程中,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與民族文化精神建設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也只有做到保護與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創造和諧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社會。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經濟的發展,社會也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的傳統文化正漸漸的被人們冷落和遺忘。文化站作為鄉鎮級的文化事業單位,應該擔負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職能,使優秀傳統文化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時適應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助挖掘:讓傳統文化重現人間
縱觀各地蓬勃開展的鄉村節慶活動,有越來越多的節慶活動被包裝成商業性質的宣傳活動,缺少了對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挖掘,有些傳統文化節日更是被大眾做遺忘。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中,文化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區域資源是發揚傳統節慶文化的一個優勢,在節慶活動中融入本地資源優勢。當湖街道文化站在開展節慶活動時,不僅將節日的習俗展現在大眾的眼前,更要挖掘出其蘊藏著的文化內涵,讓大家更深入的去了解節日中的傳統文化。近幾年,當湖街道文化站結合當地資源,將區域內的傳統文化融入到節慶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話·清明”文化主題活動,用多種形式的表演向觀眾展示清明節習俗;徜徉在民俗里——當湖街道第六屆社區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暨“尋找當湖工匠”頒獎典禮,將當湖工匠的傳統手藝進行宣揚與表彰;“踐行新思想 同創文明城 共筑當湖夢”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啟動儀式暨全民鬧元宵活動,將戲曲帶到了群眾面前;“粽”情平湖 品味端午——水洞埭特色街區端午節活動,不僅為群眾帶去了精彩的戲曲演出,并開展了一系列傳統民俗小活動。文化站還每年開展篆刻、圓作培訓,還有當地特色——刻瓜燈,培訓對象大多是青少年們,讓他們接觸到傳統手工藝,更懂得去保護傳承這些逐漸遺失的傳統文化。
二、促保護:拓展傳統文化新空間
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鄉村振興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錢南揚(1899—1987),原名肇基,后改紹箕,別署錢九、錢箕,字南揚(或作南陽),以字行,浙江省平湖市人。在南戲研究方面,錢南揚先生是歷時最久,用力最勤,成就最著的一個,其在南戲研究上所作出的成就,影響了后來的南戲學者,其中包括了其弟子及再傳弟子,他們在南戲及戲曲史研究領域內,繼承錢南揚先生及老一輩學者的治學精神,勤奮刻苦,碩果累累。為紀念錢南揚先生,當湖街道成立了錢南揚紀念館。錢南揚紀念館原為當湖張宅(張慶和先生故居),建于民國時期,為平湖市級文保點,根據其地理位置與結構特征,當湖街道在原有結構不變的基礎上,將張宅改造成錢南揚紀念館。為更好的宣揚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當湖街道利用現有的地方資源,在七彩金虹景區打造了二馬御史紀念館、當湖圓作工藝館(非物質文化遺產)、老時光記憶館,更是拍攝了宣傳片,進一步加大了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力度。
三、抓創新:讓傳統文化重放異彩
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作為南戲的發源地,戲曲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浙江省高度重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2016年,浙江省政府下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2017年和2018年,浙江省又相繼發布《浙江省戲曲進校園實施方案》、《關于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啟動戲曲進校園、進鄉村工作,當湖街道也緊貼全省戲曲進校園進鄉村這一舉措,大范圍的推廣戲曲,首先要建立有關優秀傳統文化項目保護專業隊伍。2017年,當湖街道文化站成立了戲曲隊,隊員都是當湖街道范圍內在戲曲方面有經驗又有功底的老演員們。文化站組織戲曲隊送戲下鄉到當湖各個村、社區,并且利用錢南揚紀念館這一戲曲文化陣地,每個周六下午開展名為“漢上周末戲苑”的演出,為喜愛戲曲的群眾帶去精彩戲曲盛宴。近年來,我市為更好地傳承、弘揚“當湖十局”,推動平湖棋類運動的開展,2011年6月,平湖成立當湖棋院。2018年,當湖街道綜合文化站挖掘當湖十局的精神內涵,創排了男子群舞《當湖十局·弈》并登上了2018第四屆金平湖春晚的舞臺,用舞臺藝術的形式向大家展現當湖圍棋的魅力。
總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孕育了中華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靈魂,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紐帶,能增強國家的軟實力。如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強烈。首先,因這些民間文藝展現的獨特魅力,吸引群眾參與并體驗,修養身心,獲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升了幸福感。其次,民間文藝是在群眾的勞動、生活中創造繁衍,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是群眾心中與鄉土、與家國的情感紐帶,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良好推動作用。文化站不僅扮演者引領者,更扮演者傳承者與弘揚者,豐富傳統文化與地方資源的精神內涵,在保留著原有的傳統文化基礎上,做到創新,使當代青少年更容易接受與理解。
參考文獻:
[1]邱國義.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增強中華兒女的凝聚力[J].統一論壇.2007(03)
[2]史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之魂[J].文史雜志.2012(05)
[3]王海翔,胡新建.中國共產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進程及經驗總結[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02)
[4]呂玉忠,陳昌洪.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我見[J].產權導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