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剛
摘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素質、學會自學反而顯得極其重要了。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意識的形成、創設良好的學習壞境就至關重要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社會人才的要求,我們就要把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能力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學生;語文;興趣;自學能力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什么是自學能力呢?自學能力就是學習者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有效地擷取新知識的能力。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學能力,有利于發展各門學科的自學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素質的提高。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樂觀的志趣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所謂志趣,就是人生的志向、理想以及對生活的態度、興趣、樂趣等。人們常說:“理想激發人的奮斗志氣,決定人生的奮斗目標。”沒有奮斗目標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習觀、價值觀,對他們的成長及漫漫人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動力、向上的志趣,能推動學生不斷發展、不斷進步不斷的完善自我,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培養樂觀的志趣還能進化一個人的思想,豐富本人經歷提高自身素養引導其走上正確的人生旅程,而不被生活中的小小挫折或是困難而打到。所以教師應當讓每位學生樹立起積極樂觀的志氣,這是激發學生不斷學習、生活的源泉。也是學好知識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項。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賦予語文生命
“古往今來,許多教育家肯定了興趣在教育實踐中的作用。愛因斯坦明確指出:“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是人樂于接觸事物、認識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引導學生把自覺學習語文當做一種樂趣,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課堂之中能把生活與語文緊密聯系起來,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尋求語文的亮點。把學習語文當成是一種樂趣、一種習慣,讓語文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來對待,而不再是一本本沒有生命的課本。讓語文活起來賦予其生命,也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愛上語文就不再是個傳說。在學生眼中隨之而來的語文將不再是一次次死板的聽寫或是背誦而是朋友或者伙伴。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尤其重要,培養其興趣尤為重要已不容再等待。因為學生學會自學,那才是擁有了活水之源,這樣就不用愁沒有一湖波光瀲滟的深水了。
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前提教師只有帶學生融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先用聲色俱佳的媒體教育資源呈現桂林山水的美景,再現書中所寫“無暇的翡翠”“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拔地而起”“翠綠的屏障”的情境,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景、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定會大大提高。其次,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才能激起他們自學的欲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學會設疑,解疑。如教學《將相和》一文,我讓學生根據題目來設疑:“將指誰?相指誰?將相之間發生了什么?怎樣和好的?”等等。抓住主要的問題來設問,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學習情緒極佳,很快便弄清了課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了這篇文章的脈絡。
再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把適合學生應用的知識適時帶入課堂供學生參考也是個不錯的方法,也可時適地把學生帶入到現實中,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讓其學有所用亦可達到復習之目的。讓學生在一種完全放松的心態下學習語文方可起到不可估量的收獲。讓教學真正實現“我要學”而不再是“要我學”的傳統模式。由被動轉為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自學中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興趣。
三、樹立自學的信心,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聽我講的思想束縛,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真正展現自我。我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一些疑難問題。自覺查閱一些相關資料,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例題、理解內容、提出問題,在從反復的思索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也可在小組內自行交流討論,讓學生主動預習例題內容,積極動腦思考。有的時候還會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問題拿來課堂上考問老師或是在同學以提高其學習興趣。課堂上,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適當加于引導但絕不說出答案,讓學生通過自學動腦解決疑難,這樣更能加深印象。力求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生生動手、動口、動腦,從而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牢地樹立起自學的信心。例如,我教學《我選我》一課時,我出示題目后提問:“你看到這個題目后有什么疑問?”學生爭著說出心中的疑問,有的說:“選自己?”有的說:“他為什么會選自己?”還有的說:“選自己干什么?”我聽了就說:“你們提的問題很好,那么你們能通過學習課文找到答案嗎?”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發出“我能”、“我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等信念。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動力源泉——自信心。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應適時地把自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打開語文知識的大門,讀懂各類題型并將其運用自如。
四、拓寬渠道,發展思維
把語文穿插于各學科教學之中,讓其實現處處有語文、處處都能學到語文知識。讓學生嘗試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學科中出現的問題,當學生嘗到甜頭時便會對語文產生更大更濃的興趣。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去看語文。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們各位語文教師轉變觀念,有意識地在課內外注意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學會去探索、學會創新,那么就一定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造就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開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課堂教學藝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周慶元著《語文教學設計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李方.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郭思樂.現代教育科學研究導引.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
[5]韓兵、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