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動的信號》是騰訊視頻于2018年推出的自制綜藝,以創新的戀愛觀察形式獲得了熱度和口碑的雙豐收。節目自開播以來就高居熱搜榜首,且熱度持續升溫,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別推出第二季和第三季,并催生了《女兒們的戀愛》等同質節目的出現。節目在敘事層面帶來了新的突破,選擇明星和草根結合的二元敘事主體,設置了多元的敘事場景,以及創造性地使用了真人秀現場與演播室現場集合的雙線敘事結構,為觀眾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和情感價值認同,值得深入地探討和研究。
星素結合。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參與真人秀嘉賓屬性的把控,明星作為主體的光環過分突出和素人群體被邊緣化的現象逐漸改善,大量的平臺開始嘗試“明星+素人”的嘉賓陣容,而其中素人嘉賓的主體性越來越突出。這種星素結合的敘事主體推動著節目的發展。
《心動的信號》節目中的素人嘉賓身上所展現出的工作壓力、情感糾紛,正是當代青年真實生活的寫照,而當觀看主體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情感上的認同和共鳴,就會將希望寄托在虛幻的影像上,而娛樂節目里較為真實的那群人就成為他們審視自我的樣本。真人秀嘉賓雖然是素人,但也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大部分為海歸或者名牌高校的在校生,有著光鮮亮麗的職業,與觀看節目的大多數觀眾之間有著一定的距離,也正是這一點距離使觀看主體沉浸在他們的生活中時增加了窺視的快感。
而明星的選擇有演員、歌手、話題性人物等,他們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身份,可以被看作一種符號化的表征。例如,節目接連三季都請來了楊超越,她是年輕的女團成員,也是近兩年炙手可熱的話題人物。她的參與不僅能夠吸引大量的粉絲群觀眾,更重要的是她代表了一類群體——年輕的、情竇初開的小女生。又如第一季的朱亞文和官鴻、第二季的鄭愷、第三季的張翰,他們代表著男性的觀察視角,在真人秀男嘉賓做出一些選擇時,他們可以站在同樣是男性的立場上推測其行為動機。而經歷過婚姻的張雨綺儼然扮演著“大姐”的形象,經常站在過來人的立場上分析戀愛與婚姻。同時每季都會有一個心理學專家,他會給予一定的專業指導,他更像是討論人群中的“教科書”,通俗易懂地給大家講解一些人與人相處產生的社會學現象和心理因素,給演播室里的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因此,這種星素結合的敘事主體選擇為敘事的推進提供了前提和空間。
身份倒置的奇觀。在傳統認知中,明星往往是被凝視與仰望的對象,而素人是追隨明星的“粉絲”,但在《心動的信號》中這種身份的設置被改寫。素人成為敘事的主角、觀看的主體,而明星則成為一旁的觀看者和評論者。這不僅縮小了素人與明星之間的身份差異,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調換。比如第一季的朱亞文自稱“周游粉絲團團長”,第二季的最后一期牽手成功的“奇聞CP”來到演播室,演播室里的明星們失控大叫,表現出一種快樂。這種身份倒置所表現出的奇觀化在傳統的綜藝節目中是很難看到的,這不僅可以構成獨有的敘事主體,新穎的身份設置也增強了節目的可看性。
《心動的信號》從屬于“慢綜藝”,更接近于現實生活,而慢綜藝又多注重場景空間的劃分。特定的空間不僅為人物活動提供場所,烘托人物的情感,同時也是真人秀敘事的載體、敘事展開的前提,承擔著敘事的意義。在《心動的信號》中,真人秀部分的場景主要被劃分為心動小屋中的公共空間、私人空間和外景空間。
公共空間。小屋里的公共空間具體又被劃分為客廳、餐廳、廚房、健身房等幾個區域,每個區域各自承擔著特殊的敘事功能。
比如,客廳是大家下班后休閑娛樂的地方,大家在這里聊天、唱歌,在這里戀愛的因素被弱化,更多的展現青年人的生活和友誼。而廚房和健身房是一個相對曖昧的空間,因為這里只能容納兩三個人的存在,它一方面可以一起做飯、刷碗、健身,從而拉近兩個人的距離、產生火花;一方面又是矛盾沖突集中產生的地方。比如第二季第一集就出現了三個人在廚房一起做飯的場景,其中的明爭暗斗促成了“三角戀”的情形,彈幕直呼“好尷尬”。又如大家在餐廳吃飯時面臨著座位的選擇,它其實暗示著心動的走向,帶給觀看者一些信息,同時引出一些探討的話題。比如和喜歡的人吃飯是更偏向于挨著坐還是面對面,餐桌上的什么行為是傳達出欣賞的信號,而什么行為只是單純的餐桌禮儀。
私密空間。私密空間主要指的是男生和女生的宿舍,如果公共空間里展現的是一場場“群戲”,那么私密空間著重展現個人的情緒。
這里承擔著一個最主要的敘事功能是大家每晚的心動短信要在這里發送。其一,這個短信是匿名的,接收者并不知道是誰對自己心動,在發送短信時觀看者期待著自己站的“CP”能夠成功互發,揭秘后觀看者站在全知全能的視角而素人嘉賓們一直處在蒙在鼓里的狀態,觀看者會因自己處于上帝視角和這種私人領域的公共化而產生一種觀看快感。其二,男生和女生分別在自己的宿舍里環坐在一起收發短信,這就意味著這不是一個絕對的私人空間,有人收到了多條短信,有人接連好幾天沒有短信收到,這些都是半透明公開化的。同時,各自收發短信時臉上的表情在攝像機下一覽無余,這也會使觀眾產生一種熟人錯覺,滿足他們進一步的窺視欲。
外景空間。外景空間可以用來展現素人嘉賓的工作學習場景,在心動小屋是表現生活中的一面,而學習工作場景是用來表現專業的一面,能夠提升嘉賓的個人魅力。
外景空間最重要的職能是它承載著嘉賓的約會,這是形式上的外景空間,對于正在約會的二人卻是他們的私密空間,有利于情感的飛速發展。嘉賓的約會地點選擇北京的胡同、精致的咖啡館、美術館、游樂園,在短途旅游中可以從有限的心動小屋中暫時抽離出來,展現更為自如的一面。同時,節目還會安插素人嘉賓和朋友約會的情節,在更為熟悉的人面前可以使他們暫時忘記攝像機的存在。在小屋里由于大家無法相互表白,觀眾只能靠平時的接觸和晚上那條短信來猜測每個人的心動對象,而在和朋友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更能夠表露心聲,對觀眾而言也有一種揭秘的快感。
在電視綜藝中,如何編排事件是敘事的關鍵問題,而《心動的信號》創新地選擇了真人秀現場與演播室現場雙線進行、交替播出的形式。
真人秀:紀實與懸念。對素人的拍攝可以被看作是節目敘事結構的第一條線,以平實的拍攝方式記錄四對青年男女在“心動小屋”相處的點點滴滴,從而展現他們心動的走向。真人秀現場主要的敘事處理方式是“紀實的手法+懸念的設置”。無處不在的攝影機、紀實性的拍攝手法、瑣碎生活小事的呈現從而突出“真人”,弱化“秀”。采用故事化呈現的手法,通過故事產生娛樂性,以此兼顧節目的真實性和娛樂性,滿足觀眾的多層面需求。
故事化的產生主要靠懸念的設置。在敘事過程中,人物的矛盾遲遲得不到解決、人物關系得不到確定、敘事平衡得不到恢復,使觀眾在收看時充滿疑惑與猜測,對結果充滿期待,而在期待尚未得到滿足前觀眾會一直關注事態發展。利用延宕策略能加強沖突與緊迫感,矛盾得不到解決,觀眾就一直處在希望繼續觀看的狀態,且是敘事發展的動力。
節目設置了“心動連線的走向”“心動預測是否正確”這兩個表層的、總括性的懸念,但敘事過程中也存在一個個小懸念。懸念首先體現在入住規則上:第一天禁止公布年齡和職業,不可交換聯系方式,每晚發送心動郵件時不表明是誰。其次體現在人物選擇心動對象時的矛盾心理。比如第一季的奧斯卡徘徊在向天歌和李君婕之間,又如第二季的凱雯面對兩個男生的同時追求如何做出選擇。懸念的設置成為觀眾繼續收看的動力,從而令其產生“追劇心理”。
演播室:“中斷”與話題。節目敘事結構的第二條線是演播室里的明星嘉賓作為心動偵探團反向觀察素人戀愛,在這條敘事線里,演播室扮演著“中斷”的角色,而事件的推動主要依靠話題的選擇。傳統電視節目的中斷方式往往是插入商業廣告,而在這里是以演播室的談話中斷真人秀的進行,其中中斷之前讓真人秀現場的劇情發展到高潮,吊足觀眾的胃口。這種片段式敘事又會為第二現場的敘事發展提供空間,即引發話題的選擇。
明星嘉賓往往能從真人秀現場敏銳地捕捉到能夠引起廣泛討論的話題,從而直擊當下青年人的痛點。比如,女生應不應該主動追男生、結婚是否應該辦婚禮等,從這些議題中可以解讀出這是一個打破傳統的節目。同時也可以關照出當下的社會癥候,比如女性在婚姻中的生存困境,青年人初入職場的困擾。通過這些被拓寬的議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第一現場的娛樂性,從而提升節目的文化價值。
兩條敘事線的縫合:連線與驗證。演播室里的心動連線和答案驗證構成節目敘事的最后一環,這個連線使敘事與情感從一個文本流溢到另一個文本,從而完成節目敘事體系的縫合。
首先,兩條敘事線縫合了多元的價值觀。從第一現場的心動走向可以看出擁有不同身份的人在交友和婚戀選擇上的偏好,從這種選擇偏好又可以解讀出價值觀的偏好,演播室里的明星嘉賓們面對不同話題又會引發各自不同價值觀的交鋒。其次,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會自動代入演播室嘉賓的選擇,回答對會擁有一顆“心動原石”的獎勵機制強調了這種游戲機制。心動連線像這場游戲中的選擇題,心動驗證是最終的答案揭曉,節目在種游戲式的選擇中完成敘事。
近些年,在新媒體環境下各類綜藝節目發展迅速,戀愛觀察類節目是在傳統婚戀節目基礎上的突破。而《心動的信號》作為國內首個成為“爆款”的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其創新的敘事主體、敘事場景以及獨特的敘事結構吸引了廣大青年群體的喜愛,受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但節目由于是從韓國引進,過高的相似度使其產生“劇本”嫌疑,所以作為“舶來品”的戀愛觀察類綜藝在本土化改造層面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創作者在借鑒國外綜藝先進經驗的同時還需不斷引進新形式與新觀念,積極研發原創節目,從而避免節目的同質化,做到真正被更廣泛的受眾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