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電視臺都有晚間新聞節目,但有相當一部分衛視往往在18:30-20:00這一時間段安排晚間新聞,有意或無意忽略了十點檔這一“邊角料”。由于所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衛視戰略定位的不同,在觀察了全國各大地方衛視和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及新聞頻道等32個電視頻道后,筆者發現僅有一半的頻道在晚間十點檔設置了新聞節目。針對16個晚間十點檔的新聞類節目,筆者從播出內容和新聞選題、播出形式和展現技巧兩大層面展開分析。
在內容選擇上,晚間十點的新聞節目自然以當天具有新聞性的事實為主要報道內容。在報道對象上,各地方衛視是該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在地區發生的大事要事,中央電視臺則是世界上和全國范圍內發生的重大事件、領導人的最新講話和最新大型會議精神。部分省級衛視則可以利用其特定的區位優勢開辟獨具特色的新聞內容。
廣東衛視每周二到周六22點05分至22點30分的《全球零距離》在具備新聞類節目的基本特征的同時也匠心獨運。這檔新聞節目著重深度解讀國際上一周以來發生的大事要事。在新聞的選擇上,廣東衛視《全球零距離》摒棄了傳統省級衛視新聞節目的報道模式,它在節目定位上跳出了省界,將自己置身于國際化的全球背景下。《全球零距離》在新聞報道內容上的定位和模式特色與其所處的地區聯系密切。廣東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人們與各種信源的距離較近,獲取信息更方便快捷,加之由于經濟發達,人口文化素質較高,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的人口比例也相對較高,對于國際政治經濟動態的了解也更為迫切。新聞的加工者——衛視的記者也具有相對較高的從業素質和開放的國際視角。“根據懷特的把關人理論,社會上存在著大量的新聞素材,大眾傳媒不是也不可能有聞必錄,而是一個選擇取舍的過程”。受眾的既有傾向決定了通過衛視新聞工作人員的把關方式,通過“把關”為受眾呈現一檔以國際新聞為特色的晚間新聞節目。
然而,大多數省級衛視新聞類節目的關注內容都是本省、市、自治區的新聞事件。部分衛視雖然節目不具備全國性的影響力,但在內容定位上十分清晰——為本行政區內的受眾提供資訊。例如,四川衛視每周一、四、五、六、日晚《四川新聞》以及周二周三《四川要聞》,從時間和內容上都不具備競爭性優勢,但從名稱上不難推斷出,這兩檔節目主要關注的是四川省內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四川是人口大省,能把握住四川省內的八千多萬觀眾的節目社會效益肯定不會差。與此類似的還有新疆衛視的《今日聚焦》,該節目分日常版和周末版,且用漢語、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三種語言播出,時長僅為十分鐘左右,一般播報當日與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事件。從新聞內容和播報語言來看,《今日聚焦》更多是為了服務邊遠地區的群眾生活,使不懂漢語的少數民族居民可以獲得知情權。十分鐘的播出時長不會耽誤觀眾過多的時間,可以讓觀看節目的人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最新發生的資訊。
一個成功的省級衛視一天中一般有四次新聞節目,早中傍晚各一次,晚間一次。晚間十點檔的新聞節目一般是對白天新聞的總結提煉,內容上不如午間和傍晚6點30或7點檔的新聞正式,尤其是晚間十點檔新聞,偏向于生活服務。晚間十點對上班族和老人來說都不是精神狀態最佳的時候,播出政治性過強的新聞不利于提高收視效果,反而是生活服務類新聞和一些軟新聞會讓人們有心理上的親和力,轉而更容易接受。
晚間十點檔新聞類節目同其他點檔的新聞類節目相同,在形式上采用不同的形式播出,通常分為新聞訪談類、新聞直播類等。形式上創新的典型山東衛視的《語眾不同》。《語眾不同》周一至周三22:10和周六22:00以及周日22:20左右播出,值得一提的是該檔節目雖屬于新聞類,但其采用的形式卻是與國際接軌的脫口秀。該節目以關注國內外時事熱點、社會話題為主要內容,此外在形式上它還融合了戲劇、曲藝等傳統文化的藝術風格。主持人利用超凡的口才將平日里瑣碎的家長里短在熒幕上演繹得生動有趣而不失深度。在這檔節目里,海洋即節目的主持人又是一位時事評論員,脫口秀形式拉近了受眾與主持人的距離,一定程度消解了受眾的預設立場,對于受眾融入媒介營造的擬態環境有益無害。與此相近的還有海南衛視每周一到周五22點播出的《第一民生》。該節目同樣采用脫口秀的形式,在外景與演播室間進行切換,避免了主持人強勢主導節目的傳播模式,切換至外景的時段也是受眾自行思考的空間,利用這段主持人的“空缺時期”,觀眾可以大膽預測接下來的節目內容,或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判斷是非對錯。這種“新瓶裝舊酒”的脫口秀模式避免了新聞類節目一貫給人造成的刻板與嚴肅正統的印象,增添了靈活性,同時這也是我國電視節目形式不斷革新的實踐。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新聞節目是兩位主持人正襟危坐,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完”新聞,但《東方直播間》打破了這種舊模型,轉而邀請新聞事件當事人到現場,加強了節目的新聞性和現場感,正反雙方意見嘉賓深入探討核心問題,給予各方觀點平等、公開的表達機會。這樣就最大限度減少了主持人的“一言堂”,“一面提示”的傳播效果也會削減。在這之外,還有60位現場觀眾投票團,體現現場觀眾民意。《東方直播室》通過新媒體手段將場內外觀眾和節目的主持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實現觀眾的媒介權利提供了空間。在科技層面,該節目是一檔將電視手段、網絡媒體、短信直播、跨屏傳播有機結合的新聞專題節目。節目播出現場會有專用LED特大顯示屏給網民留言提供“上墻”的空間,網民的即時評論會同主持人的話語一樣,出現在熒幕上;電視屏幕的下方同時會有觀眾的短信滾動顯示。
國內晚間新聞的發展走過三十年歷程,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和海外一些晚間新聞節目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也存在著相應的問題。筆者嘗試基于策劃分析的基礎上歸納該類型節目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路徑。
國際化觀照不足。無論是中央級媒體還是省級衛視,不可否認本土民生從來都是一個核心話題,但隨著傳媒技術的進步,媒體行業經營觀念的轉變,加上受眾文化審和美層次的提高。國家新聞和新聞評述類節目呼之欲出。在現代傳媒格局下,缺少國際視野和人文關懷的電視節目必定不會有太久的生命力。當前廣電媒體需要做的是解放思想、拋棄單純宣傳思維的觀念,吸取國外新近流行的新聞節目制作理念,打通傳播載體、內容相融合的壁壘。
同質化傾向明顯。中國大陸電視策劃水平難以上臺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相當一部分電視媒體及其制片人缺乏創新意識,怯于嘗試新的方法,墨守成規。形式上,大部分省臺的主持人都是在演播室以坐姿播報,視覺上容易造成審美疲勞。內容方面,國內晚間新聞節目更注重節目的匯總與播報,即典型的Bulletin式電視新聞,主要在于當天節目匯總,而樹立觀點、引導意見的欄目尚不多。國內媒體應當加強與國外媒體的合作,學習境外媒體先進經驗,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嘗試新的形式,重用一批年紀輕、敢于闖又兼具記者和主播特性的主持新星,以更好應對受眾心理變化的現狀。
傳媒市場意識薄弱。在信息爆炸和受眾求知欲空間膨脹的今天,誰無視規模龐大的受眾,誰的切身利益就會受到損失。現代傳媒市場是一個重視自我推銷的小社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已過去。國內不少衛視漠視媒介營銷的重要性,不少本來策劃精良的晚間新聞卻因此敗在了收視率上。CNN《時事觀察室》和BBC《六點新聞》除了相應的客戶端外,還有RSS訂閱、Facebook、Twitter等線上載體,與受眾形成了信息對流,同時也為節目的推廣和普及奠定了基礎。反觀我國各大衛視晚間新聞,上至中央臺下至各省臺普遍缺乏線上線下的宣傳推廣機制,跨媒體融合工作進展緩慢或成效薄弱。究其根源還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思想作祟。宏觀上,我國各級媒體需進一步強化市場意識,推進節目轉型。微觀上,各級衛視可以凝聚力量打造符合自身具有特色的晚間新聞品牌,在信息量、信息深度或信息定制層面下功夫,使受眾在使用與滿足層面形成深度依賴。
注釋:
①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