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爆炸式出現,現如今人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各種聲音的社會。新聞工作者從大量豐富的信息中挖掘出有效信息并進行處理與分析,顯得尤為重要,而可視化新聞恰可以幫助新聞工作者更好地為公眾呈現出所需內容,以視覺語言這種更為直觀的報道方式,將數據和信息結合起來轉化成圖形或圖像,使得大量數據信息清晰且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從而有效幫助公眾快速獲取新聞信息,甚至還可以與用戶進行互動,進行選擇點擊才繼續展現有關內容,從而有效提升用戶的參與度,并激發其關注度。可視化新聞的發展程度不斷加深,產量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必將是受眾的需求越來越大并且要求越來越高,而受眾的挑剔也在倒逼可視化新聞的內容、形式、載體不斷提高,使未來的可視化新聞會不斷帶給人們驚喜。
而網易新聞在可視化新聞這方面做得可算是可圈可點。網易憑借“數讀”欄目異軍突起,在可視化新聞應用實踐方面與新華網、新浪等主流媒體和商業平臺平分秋色,它的實踐經驗和未來的發展出路是值得去發掘和探究的,在新媒體時代也是具有代表性意義的。
網易可視化新聞的視覺效應。可視化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它特別的表現形式,而網易在這一點上就表現得尤為突出。網易有一個專門的可視化分析平臺:網易有數。網易有數團隊由網易的各領域技術產品專家組成,具有卓越的技術和寶貴的經驗,以打造國內最優秀的數據可視化分析平臺為宗旨。“網易有數”標榜“立即發現數據價值”,借助網易的技術,用戶只要通過簡單的拖拽就可以進行數據分析,這足以證明網易在可視化方面的強勢。且其一直致力于創新和開拓更適合移動端閱讀的新聞策劃,網易制作的可視化形式的新聞策劃在社交平臺受到了廣泛認可,生動的視覺效果吸引了大量用戶。“網易數讀”欄目中的作品就比較典型,比如利用信息圖,在視覺上色彩鮮明、排列清晰、邏輯明了,包含了各種有用信息,做到了信息繁多而不冗雜。
可視化新聞的敘事性。近年來,低頭族是當下社會的常見畫面,人們低頭閱讀手機里的App、電子刊物,小巧的電子工具方便攜帶,其中智能手機最為突出,在中國平均每人一臺智能手機隨時能夠獲得最新的網絡資訊。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慢慢從平面轉向網絡,導致紙媒低迷。
現今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渴望接觸到的世界是有溫度的,而不是通過大量平鋪直敘的文字去了解外界。目前人們很少愿意花很長時間通過閱讀新聞來獲取信息,大多數人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由于人們花費時間的變化,使得人們所能接收的信息也精煉許多,長篇大論的文章已經不受人所喜愛,人們越發喜愛簡潔明了的呈現方式。人們喜歡故事,渴望去了解充滿故事的世界。進入新媒體時代的各大媒體也發現了這一點,紛紛對自己的新聞策劃風格加以改進。
呆板的新聞文字不足以滿足新時代的情感需求,網易數讀的文章在這方面是有著可取之處的,新聞也可以是故事。比如采取簡筆畫報的形式,以故事的方式描繪新聞。相比于沒有生氣的、密密麻麻的文字,用戶對于漫畫式的敘述顯然更加青睞。寥寥幾張圖就表達出作者的千言萬語,生動的人物、充滿生活氣息的對話,都給人一種濃厚的親切感。事實上,這種制作形式在某種程度上就抓住了受眾的心理訴求,也是網易的成功之處。
網易可視化新聞的內容分析。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內容才是王道。表現形式的炫酷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并不能抵消內容的低質量,可視化新聞作品最根本的生命力還是在于它的內容。形式和技術只是用來突出內容和展示信息內核的工具和外在手段,或者說是“精美包裝”。可視化新聞,中心詞是新聞,切忌偏離根本。因此,要做新聞類作品,選題和主體內容的質量至關重要。網易新聞在議題選擇方面,緊跟社會熱點,關注社會民生的主題居多,以數據為基底對社會現象進行縱深剖析。“網易數讀”上有許多作品都是圍繞我國社會民生來展開的,其中的內容剖析較為深刻,直擊社會痛點、熱點。然而,除了選題,內容的趣味性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越來越少的人會耐下心來慢慢品讀一本書或一個故事,面對稍微嚴肅的內容,總是會覺得有一些抵觸甚至煩膩,人們傾向于接受新鮮有趣的事物,生動活潑的筆觸更符合現在大眾口味。
網易可視化新聞應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網易數讀新聞的優勢很明顯,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數據的真實性,其新聞真實性一直為人詬病,在數據來源方面,網易往往側重采用其他通訊社及媒體的報道,信源權威性較差,缺少自主抓取的網絡數據,可信性不強;二是在表現形式方面,報道缺乏動態新聞,越來越多的人吐槽“網易數讀”中圖表向蒙太奇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難懂,看數據新聞反而比以前的文字新聞更費事。
創新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速度和用戶閱讀習慣,可是新聞信息的可接收性還是重中之重。在發展過程中,本來圖表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信息、降低用戶的閱讀成本,可慢慢卻演變成圖表至上,背離了可視化的初衷。也許,有時候新聞制作者誤把新聞可視化當成數據化,這樣只會讓信息接收者產生更嚴重的閱讀疲勞。
針對相關問題的應對策略。針對網易新聞信源真實性的相關問題,網易作為門戶網站并沒有采訪權,不能自主抓取數據,減少對于其他通訊社和同類媒體的依賴恐怕很難,所以只能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加強對新聞信源真實性的甄別,著力打造有保障的安全信息通道,在信息傳輸過程中把好關口,提高自身信息的權威性,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根本所在。
針對網易在表現形式方面稍顯欠缺的問題,網易可通過加強技術研發,增加動態新聞的比重,增強新聞的交互性。比如,可以嘗試H5視頻制作,加強與用戶的交流與溝通。或者逐步增加動態新聞占比,隨著步入5G時代,移動端的技術支撐越發有力,網速問題會進一步改善,流量更不是問題,生動有趣的動畫新聞會更加引人矚目。而在制作精良圖表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大眾的普遍接受度,要時刻清楚可視化的目的實質上是優化信息傳遞,而不是圖表形式或數據。圖表等外在形式只是輔助,重點必須是表達出清晰的新聞信息,弱化可視化新聞的圖表復雜度必須引起重視。
現今,我國可視化新聞正在蓬勃發展,雖然目前仍存在眾多問題,但這些并不會阻礙可視化新聞這一領域長遠的發展。由于其自身具有的難以比擬的優勢特點,且目前計算機技術不斷提升為其提供助力,以及上述其在未來可實現的轉變,它一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在。
可視化新聞作為一個較新穎的產物,內在潛力是很可觀的。可以想見,在社會信息爆炸和受眾眾口難調的矛盾的催化下,新聞的專業化和個性化發展的趨勢會愈加凸顯。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新聞的需求標準也會越來越高,在了解新聞信息的同時,對于新聞信息的縱向切入和深度解析更符合他們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新聞受眾眾口難調,進行新聞信息的精準化推送和個性化服務勢在必行。網易可利用技術手段,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研究用戶的閱讀習慣,以數據為支撐,對用戶實行內容的專業化和個性化推送。
大數據時代,新聞受眾有著雙重身份的定義——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生產者。伴隨著自媒體等多種媒體平臺的大勢出現,傳播渠道會日趨多元,最終形成一個數字化的新聞傳播體系,這無疑會為可視化新聞的傳播過程保駕護航。在網易的立場上來說,網易本身自己想要單打獨斗,想到面面俱到且專業,似乎太難了。可以換一個角度想,網易可以向外尋求合作,高校提供人才,企業提供資金技術,而網易則負責應用思路和推廣,形成良性的循環。
無論如何,技術才是“美好設想”的強有力的支撐,技術發展是最基礎的因素。要想實現精準的信息個性化和專業化推送,需繼續深化大數據技術的研發,進一步分析數據,加強信息推送的服務意識。尤其對于網易可視化新聞來說,除了上述技術,網易還要加強信息表現形式的豐富化,向外界優秀同業人交流學習,使數據更加活躍有生氣。
總體而言,網易可視化新聞應用和發展是處在前列的,有很多優勢,問題也在所難免,重要的是要去解決問題、謀求發展,每一個新生事物的成長都要經歷迷惘與挫折,但這些都不足以阻擋可視化新聞的繼續發展。面對困難重重,國內的新聞工作者需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為受眾創造出目前難以想象的可視化新聞之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