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茂 逯明宇
研究科普類Vlog的傳播價值,可以先從內容上入手。科普類Vlog的內容特點是真實性和景觀敘事,“真實”是指廣義上的“真實”,是指與客觀事實相符合的存在。以抖音科普類Vlog視頻作者“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為例,這名視頻作者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解答那些抖音熱門“未知”生物,第二種則是自己出差調研中的所見所聞。無論這兩種類型的哪一種,都是與客觀事實相符合的存在的“真實”而不是“非虛構”,科普類Vlog更加側重于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科普類Vlog傳播的內容是知識更要保證其真實性,而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正是科普類Vlog的傳播價值,也是其必然要求。
除了內容上的真實性,科普類Vlog還有自己獨特的景觀敘事。從傳播方式來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原來的文字圖畫傳播時代已經轉向視頻媒體傳播時代。在新媒體時代,鋪天蓋地的信息流數據以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都讓大眾不得不偏向選擇簡單易懂的傳媒信息,而新媒體短視頻可視化的特點正好解決了大眾對傳媒信息通俗易懂的需求。科普類Vlog正是其中的代表,科普傳播的核心內容是科學知識,Vlog是通過時間或語言邏輯進行剪輯,通過配樂字幕等方式來記錄自拍或單人視角的視頻日志。
科普與Vlog的結合,將科普知識的“圖文敘事”模式轉變成為以視頻為基礎的“景觀敘事”。總而言之,科普類Vlog在繼承“圖文敘事”優點的基礎之上,還繼承了新媒體短視頻時代“可視化”的特點通過“景觀敘事”的方式,將科普知識通過視頻的可視化來呈現,使其更加生動,同時也滿足了大眾對簡單易懂傳媒信息的需求。
科普類Vlog的結構核心是Vlogger的主體性表述。主體性表述是敘事維度中的一種,在科普類Vlog中Vlogger大多會作為旁白或者講解人,出現在自己的視頻作品中。以抖音科普類Vlog視頻作者“嚴伯鈞”為例,他的Vlog作品是通過主體性表述來講述一些熱門科學理論知識,并通過自拍加自講的形式來呈現科普。科普類Vlog與科學紀錄片,最大的區別就是科普類Vlog采用了主體性表述敘事方法,而不是客觀性創作。主體性表述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渲染Vlogger的主觀情緒感染力,并且將其主觀情緒通過視頻作品傳遞給每一名受眾,從而滿足受眾的一些需求,甚至對受眾的觀念產生一定影響。滿足受眾的要求,影響受眾的觀念,可以理解成科普類Vlog通過主體性表述對受眾的代替性滿足。以抖音科普類Vlog視頻作者“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為例,這名Vlogger的視頻運用主體性表述的方式,通過第一人稱的戶外科普,滿足了受眾足不出戶又想長知識、長見識的心理。解答抖音熱門“未知”生物的視頻更是達成了受眾的替代性滿足,因為那些所謂的“未知”生物并不是真的未知而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常見不熟悉的生物。這些所謂的“未知”生物,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完全可以得到答案。但也正是因為現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增加了人們的信息接收量,使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受眾為了滿足心中對那些“未知”生物的疑惑,而花費時間查找文獻資料似乎沒有必要。“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這名Vlogger通過科普Vlog的形式,幫助受眾省略了查閱文獻這一過程,在視頻作品中直觀地回答了網民對那些“未知”生物的疑問,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達成了受眾的替代性滿足。科普類Vlog通過主體性表述來達成受眾的替代性滿足,這正是科普類Vlog的傳播價值之一。
科普類Vlog能在新媒體短視頻發達的今天脫穎而出,除了內容和結構的特點,其作品自身獨特的風格也不容忽視。在如今的流媒體時代,人們擁有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人們的生活彈性變大,休息時間不再固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不斷趨向碎片化,以電子媒介為載體的碎片化閱讀成了這個時代特別值得關注的社會文化現象。碎片化閱讀指的是利用短而不連續的時間片段進行簡短而少量的文本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即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如何在碎片化閱讀的基礎上使信息的完整性得到保存,新媒體短視頻行業給出了答案。以短視頻形式向受眾傳達信息,短視頻的特點就是簡短精煉,一個十秒至十五秒的短視頻,向受眾傳達的信息如果將其轉化為文字可能是幾百甚至上千字。
科普類Vlog正是如此,通過剪輯、配音字幕等方法,將若干個科學知識點融合成為一條短視頻,使受眾可以在有限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接受信息。傳統意義上的科普給人的感覺是稍顯枯燥,科普類Vlog卻打破了這一傳統印象,以風趣幽默簡單日常的風格特點,在如今短視頻內容趨于同質化的背景下脫穎而出吸引了大批受眾。以抖音科普類Vlog視頻作者“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為例,在抖音平臺擁有粉絲1459.3萬,其作品獲得點贊量高達5906.6萬。這名Vlogger善于抓住網絡科普熱點,并通過風趣解說和剪輯等方式創作作品,其創造的“水猴子”玩笑梗更是被廣大抖音用戶所熟知。科普類Vlog幽默的配音解說,加上音畫同步的視頻景觀敘事使其擁有了一定的受眾黏性并吸引了大批受眾。
科普類Vlog風格上對受眾的吸引,也給Vlogger自身也帶來了益處。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了9.89億,占據全球網民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70.4%。截至2020年8月包含抖音火山版在內,抖音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6億,這意味著每天會有數以億計的用戶使用抖音短視頻。而那些在抖音短視頻中擁有龐大粉絲量的自媒體就成為了所謂的“網絡名人”“網紅”。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了7.82億,占網民整體的79.1%。自2013年起,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銷售市場,此外截至2020年12月,我國使用網絡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了8.54億,占網民整體的86.4%。這意味網絡支付網上購物在如今社會的商品市場正處于風口浪尖,在這樣網絡流量時代的大背景下,擁有龐大粉絲群體的視頻作者無疑是商家投放名人廣告的最好選擇。名人廣告利用了名人的社會效應實現產品宣傳,是當前廣告行業中比較常見的形式,短視頻Vlog創作者通過幫助商家投放名人廣告使其視頻作品成功變現帶來經濟效益。
無論是科普類Vlog通過景觀敘事傳播真實性的科學知識提高了用戶的體驗感,還是通過主體性表述達成了對受眾的代替性滿足,或是趣味解說和幽默風格對受眾的吸引,這些都是科普類Vlog優勢以及傳播價值。科普類Vlog這種以知識傳播為主的短視頻,在未來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筆者希望可以深入發掘科普類Vlog的傳播價值,并用這些價值來創造社會效益。比如利用科普類Vlog景觀敘事的手法傳播真實性科學知識的特點,來將其作為一種學校課堂接受知識途徑以外的延伸。這種寓教于樂的風格以及對“未知”事物的探討,都有利于培養社會大眾的認知和促進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同時科普類Vlog獨特的創意風格以及其具備的受眾黏性,可以刺激相關創意產業的發展,帶動更多的人去參與積極正能量短視頻的制作,在滿足受眾信息需要真實性的同時,形成創作者與受眾之間的良性循環。科普類Vlog形勢順應了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潮流,借助了當下熱門的短視頻平臺,吸引了一大批追求科普知識的受眾。筆者相信,科普類Vlog會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持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保持原有的熱度并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