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慶
(西北大學 現代學院,陜西 西安 710130)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大眾對于電視節目的審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電視節目的認知和要求也逐漸提升,以往的狗血電視劇情和陳舊古板的娛樂節目早已被受眾所排斥。如今觀眾需要的是內容豐富多樣、不斷創新的節目。《奔跑吧兄弟》是浙江衛視與韓國SBS 電視臺綜藝節目《Running man》共同制作的戶外競技類型的真人秀節目,2014 年10 月10 日《奔跑吧兄弟》第一季開始首播,截至2020 年,已成功播出八季。
電視真人秀節目主要風格是幽默性強、內容真實、人物關系通俗易懂、劇情自然,這是受眾喜歡真人秀節目的主要原因。但我國大多數真人秀節目引進自國外,因此,由于生活習慣、說話方式、傳統文化和語言都不甚相同,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改造成為我國綜藝類節目的重中之重。
本土化,又稱本地化,顧名思義就是本地當地的意思,是指某一件實物轉換成符合本地規定要求的過程。之所以要對真人秀節目進行本土化改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都會有各自的生活習慣及方式,直接影響了受眾對于電視節目的需求和對于節目類型的喜好。西方國家注重個人表現力,個人主義性質較為強烈,而我國講究和諧、講究團隊合作精神。由此看來,節目的制作方式上面肯定也存在著差異。
西方國家的傳統文化大多是自由奔放的,向往自由主義。而我國的傳統文化則是較為內斂、極具民族特色。因此節目的內容方面與國外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從目前觀眾的審美要求來看,西方觀眾對于娛樂節目的需求很大,而對于過度的節目效應均可接受,而我國觀眾對于節目當中的“度”還是需要進行拿捏的。西方真人秀節目當中的隱私、性、殘酷競爭以及賭博等因素,這些要素的主要中心問題是對于隱私的保護不夠完善,然而這些要素確是西方真人秀節目收視率保證的吸引點。但是,在我國的傳統意識形態當中,結合我國的傳統文化、民族特色以及大眾審美層面的習慣,明顯與西方國家具有鮮明的差異性。因此,我們在進行電視真人秀節目本土化改造的時候,結合我國的文化出發,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履行相對應的節目職能;從我國的真人秀節目能夠看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可以在電視真人秀節目當中實現自己的愿望。因此,國外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須依照我國的觀眾審美習慣,合理的進行本土化改造。
近年來,我國的真人秀節目的產出量也是如火如荼,發展迅猛,《奔跑吧兄弟》引進后對此檔真人秀節目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這些本土化的改造具有以下特點:
細看我國真人秀節目,不難發現,大部分節目邀請的嘉賓都是明星,很明顯已經是我國真人秀節目的一大特點,這也很符合我國電視節目的明星效應。《奔跑吧兄弟》原版《Running man》中嘉賓包括主持人,演員和歌手,他們有的在參與節目前并不被大眾熟知,而《奔跑吧兄弟》則選擇的都是我國一線的演員和明星,“明星等于收視”的觀念烙印在我國綜藝節目制作人心中。
在第一季的《奔跑吧兄弟》中,有一個公益的主題。節目的“勝負欲”是非常有吸引力和刺激性的,有巨大的獎勵設置。韓國原始版本的獎勵將全部屬于個人,但在引入本地化的過程中,獎勵的使用已經改變。在第一季的《奔跑吧兄弟》中,沒有正式的獲獎者和失敗者的獎項,在節目結束時增加了一個公益環節。每場演出都會有一件明星拍賣品,錢最終會捐給山里需要幫助的兒童,這個項目在原版中并不存在,因此,突出了本地化的影響。
《奔跑吧兄弟》雖是從韓國引進的,但不是完全的照搬照抄,它具有自己鮮明的本土化特色。
1.不走韓版路線
早期我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多數都是引進版權,而浙江衛視此次引進《奔跑吧兄弟》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于:第一季由浙江衛視和韓國SBS 聯合制作,第二、三、四季由浙江衛視節目中心制作。第五季起更名為《奔跑吧》,由浙江衛視節目中心獨立制作。浙江衛視為了讓《奔跑吧兄弟》制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戶外競技節目的效果,不僅僅是簡單的引進,更是致力于給我國觀眾呈現出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
2.融入中國文化元素
為了把《running man》的精髓完美呈現出來,因此在第一季當中,韓國原版團隊成員也參與到《奔跑吧兄弟》當中,但第一季《奔跑吧兄弟》仍舊注重打造我國特色真人秀節目。最終呈現的效果,有原版《running man》的特色游戲,如王牌游戲撕名牌,也加入了中國元素的游戲特色。最重要的是融入中華民族特色,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例如,第一期節目拍攝于杭州西湖,主題是“白蛇傳說”和中國文化的細節的呈現,而游戲部分的廣場舞大媽,洗腦神曲《小蘋果》。每期節目在各個地點進行游戲,充分展現了我國各個地方的人文景觀,充分利用了我國幅員遼闊,地域顯著差異的特點,這也是韓國《running man》所無法比及的先天優勢。
我國電視節目無論是在形式還是性質方面,都呈現出了獨有的中國特色,從道德規范性、節目娛樂性、人之本性的深刻表現和運用等方面均受到了中國文化傳統、特色觀念以及社會價值觀乃至生活習慣的制約。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還需要考慮的就是受眾的差異性,從不同年齡段到不同的性別,都會對節目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和看法,因此,節目制作者也應優先考慮受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的改造及定位,積極主動傳播我國傳統文化及民族價值觀,遵循民族性是世界性原則,同時恰當、豐富的節目題材,充分體現“中國風”的特點,符合中國受眾的口味。
1.傳統文化侵入式傳播
電視真人秀節目要繼續發展,就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找到一個切入點,這一切入點必須符合電視傳播者與電視受眾之間的關系,以及特定的時間與空間的共存關系,節目形式在表達方式和節目風格上,需要滿足我國電視觀眾的本土化審美取向。本土化基于歷史、傳統和文化,借鑒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精華,在節目形式上繼承和創新。
我們都沒當回事,當瘋還瘋。那天,我和她劃著船,在柴米河上滑行。她把木槳一扔,說:“不好,急了!我要解手!”
2.民族性就是世界性
應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與電視真人秀節目的融合,打造屬于具有本土化特點的電視真人秀節目,根據電視藝術的創作規律,運用電視藝術和技術,通過節目環節的設計和屏幕造型,將戲曲、舞蹈、歌劇、皮影戲、雜技等傳統藝術與新型電視藝術相融合,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真人秀節目。
3.結合本土化,擴展節目素材
從本土化來看,我國不主張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力,從古至今一直遵循著和諧、團結、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中國人大多數都是含蓄、內斂的,對于權謀之術從來都是耳濡目染但又心照不宣;相比較體力上的角逐,中國人更喜歡看比頭腦、比智慧的文人式的竟爭。
生活是真人秀取之不盡的主題寶庫,現實生活中有波濤洶涌的素材,這是可持續的。同時,貼近生活也能吸引觀眾的參與和互動。這些主題在反映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關注核心事件的戲劇性對比或沖突,貼近日常工作與生活、受眾參與與互動,通過揭示人們追求主流社會價值觀的內外矛盾,揭示人性與人格的本土化。
當今,電視節目以其通俗性、直接性、形象性,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消費。為了促進中國電視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我們必須有選擇地、批判地研究電視文化的有益因素。我們應該充分看到自己的節目優勢,即中國電視節目已經深深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種宏大的民族文化正是中國電視文化蓬勃發展的根本所在。可以相信,電視真人秀節目這種外來的移植節目,一定會在中國的電視工作者們手中,以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根植于中國電視受眾心里。其實本土化改造只是手段而已,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引進吸收和學習,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奔跑吧兄弟》正是具有這種創新價值的新型電視節目。
離開真實的世界,電視真人秀節目將會轉瞬即逝。無論何種類型的電視節目,最終都離不開現實,藝術來源于生活,電視真人秀節目又何嘗不是。不斷創新,是中國真人秀節目的必經之路。結合國外電視真人秀節目,取長補短,要找到一個獨特的新賣點,既能吸引觀眾,又能適應國情,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在收視率與倫理、娛樂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一種文化平衡。這是超越表面形式的真人秀在中國本土化進程中的真正含義,也是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本土化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