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賢
摘要:中職電子實訓課是電子專業最主要的實踐課,要上好實訓課可以采用:“分模塊、逆向組裝”法、先組裝后教理論、利用protel軟件輔助實訓教學、應用多媒體及多樣化的教學,最后還要把實訓拓展到課外等措施,達到提升實訓效率。
關鍵詞:中職,電子實訓,操作
中職電子實訓課作為中職電子專業最主要的一門實踐課,肩負著訓練和提升學生電子操作的基本技能。只有重視實訓課堂的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實訓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訓練,成為技能嫻熟、高素質的電子專業人員,才能在今后的社會實踐中勝任本職工作。筆者根據自己實訓教學經歷,認為上好實訓教學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采用“分模塊、逆向組裝”法
采用“分模塊、逆向組裝”法上電子實訓課,就是在組裝電子電路時,先把要組裝的電路分成若干功能電路模塊,然后由最后一級模塊電路往前組裝的過程。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最后一級模塊電路有聲、光、機械運動等動態顯示電路的組裝。比如,在 “八路搶答器制作與調試” 組裝實訓教學中,該電路分為優先編碼電路、鎖存電路、譯碼驅動、顯示音響提示四個模塊電路。學生實訓時首先從最后一級的顯示音響提示電路開始組裝和調試,然后再往前組裝,裝一級調試一級,如果組裝到譯碼驅動電路模塊這一級后面顯示及音響沒有動靜了,那么故障肯定就是剛組裝的這一級引起的,學生就容易找到故障點。又比如,在組裝“紅外遙控收發電路”實訓時,先從紅外接收電路組裝,然后使用信號發生儀發出38KHZ的脈沖信號檢測電路的性能,再往前組裝紅外發射電路,然后進行整機的調試與檢測,這樣能讓學生在組裝過程中少走彎路,化難為易,提升了組裝效率。
二、先組裝后教理論
筆者以往在上實訓課時,總是先教所要實訓的電路原理、各模塊電路的功能,而后才開始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這不僅留給學生真正實訓的時間變短了,而且等到組裝完畢,學生幾乎忘記了前面老師所教的原理和功能,實訓效果并不理想。后來多次嘗試先讓學生組裝而后再教原理,發現效果更好得多。比如,在前面所講的“八路搶答器制作與調試” 組裝實訓教學中,先讓學生組裝焊接顯示音響提示電路模塊,再介紹該電路的原理及功能檢測;接著組裝譯碼驅動模塊,然后緊跟著介紹它的功能、檢測等,剩下的幾個模塊也是如此操作。有的時候學生還會邊做邊問電路的原理和功能,那時教師及時巡視指導,學生接受的很快。究其原因,是由于學生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再接受理論指導的,有自己實踐感受和現成的作品參考,更容易記住對應模塊的功能。
三、利用Protel軟件輔助實訓教學
很多時候學生要自己設計和制作電子產品,以往學生設計電路都是在紙上進行的,以鉛筆和尺子為工具的,純手工繪圖,要畫好一張電路圖,必須先畫幾張的草稿,然后不斷地修改,最后才形成比較完整的電路圖。手繪電路圖,往往線路布局不合理,元件、符號不規范、易錯,費時費力。而利用Protel軟件輔助設計電路就方便多了,Protel為設計者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電路板設計環境,它的元件庫提供了各種款式的電阻、電容、電感以及二、三極管和各種引腳排列的集成電路。畫圖時只要從元件庫中調取即可,無須自己再畫。若需要特別引腳的元件,可以在計算機上直接繪圖并放入元件庫中,方便以后的時時調取。電路圖設計好以后,與電路板雕刻機配合,讓雕刻機按設計好的電路圖雕刻出實用的線路板,既快捷又方便,省去用腐蝕法制作電路板繁雜。
四、應用多媒體輔助實訓教學
1.應用實物投影儀提升演示效果。
由于微電子技術發展,片狀元器件出現,教師經常要介紹片狀元件,如果直接拿實物給學生觀察,由于視角小,前排的學生可能看得清楚,而后排的學生就不可能看清楚了,我們利用實物投影儀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有變焦和放大功能,能對元器件細微處清晰放大投射,既方便學生觀察,也方便老師講解。以往教師上實訓課最頭疼就是畫大量的電路圖了。比如:在學生組裝彩色電視機時,教師要對各個功能模塊進行講解。由于要分析的圖紙面積大,功能模塊又多,如果用傳統的“黑板+粉筆”進行作圖和講解,費時費力,學生實訓時間被大為壓縮。而利用實物投影儀,就能直接對圖紙上電路放大投射,無須再用粉筆作圖。因此,利用實物投影儀能解決傳統黑板作圖的煩瑣,方便教師的講解,也增強學生對知識結構、功能模塊聯系性的理解。
2.動畫演示和視頻播放助力實訓教學
在實訓教學上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在介紹“二極管單向導電及三極管的電流放大作用”時, 借助于多媒體的動畫演示,很好地揭示了二極管中的PN結在加正向電壓時如何變薄的電阻變小的;而加反向電壓是PN結如何變厚電阻增大的,從而有正向導通,反向截止的特性。在演示三極管的電流放大作用時,展示了三極管內部的微觀結構,揭示了基極電流是如何控制集電極電流的變化,很好詮釋了三極管的電流放大作用是一種控制作用。動畫演示和視頻播放,即形象又生動,學生聽得明白,老師講得輕松,比單由老師口頭講解效果好得多。
五、教學方式多樣化提升實訓效率
第一,發揮示范作用。在實訓過程,班級總有個別學生做的又好又快,教師及時展示他的作品,由他向其他同學介紹操作經驗,可還讓他作為巡檢員去輔導檢測其他同學的實訓情況。另外,實訓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技訓能力較強的當任小組長,由小組長輔導自己的組員,并負責現場打分,對于復雜的電路連接,可以分幾個時段進行打分,比如:從簡單的色環電阻識別開始,到電容、電感、二、三極管的檢測,以及后面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焊接等,都采用這樣方法,保證人人過關,讓每堂實訓課都要有效益。
第二,競賽爭先。這種方法筆者原先應用于訓練參加省、市競賽學生,后來發現在平常實訓課中,特別是在套件組裝的實訓課中應用,也能取得很好實訓效果,關鍵是教師要做好適當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比如:在組裝“四人搶答器”制作時、在完成“可調式串聯型穩壓電源”時,教師利用此法就極大提升學生的實訓熱情,自然實訓效率高。
第三,小組分工協作。對于多模塊的組裝項目實訓,可以進行小組內的分工完成,發揮小組團隊的協作精神。比如,在完成“籃球比賽計時器”制作項目時,整個電路分秒脈沖發生電路、計時器、控制電路、譯碼顯示和報警電路五個模塊。小組內每個成員專各自專門負責一個模塊的焊接與調試,然后整個小組匯合交流再進行綜合調試,最后達到完成整個實訓項目的目標。
六、技能訓練要延伸到課外
電子實訓起始于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特別是用萬用表檢測判定三極管型號和e極、b極、c極三個引腳,雖然學生在課上有練習,但課后仍需學生自己對這兩種不同型號的三極管的檢測作比較性的操作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判定方法。對于復雜電路的組裝和調試,課內時間畢竟有限,更是要延續到課外進行。電子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完成教材規定的實訓內容外,往往還通過網購電子套件進行組裝,比如,組裝“燈光控制器”、“多功能防盜報警器”、“紅外線遙控裝置套件”等,這部分的訓練也需要在課外進行。
上好實訓課不僅在于方法、措施的恰當應用,還在于教師的課堂組織與管理,更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把學生參與熱情激發出來,積極地投入到實訓中,才有真正的、高效的實訓課堂。
參考文獻:
[1]周鳳鳴.中職學校電工實訓課初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3)..
[2]朱潤華.分層教學法在職業院校電工實訓課中的應用[J].職業,201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