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人們還記得5年前的2016年10月,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出席恒大集團第二屆職工籃球賽,并赤膊上陣,親率高管隊與總部員工隊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揭幕賽,高管隊最終以45比44險勝員工隊,整場比賽許家印一人獨得32分,當之無愧地榮獲比賽“最有價值球員獎”。
當然,大家心照不宣,在球場上,許老板如入無人之境,誰敢阻擋風頭?
然而當下的債券市場可不一樣了,恒大在9月8日未能按期兌付理財產品9.34億元。投資者可不會“讓球”,一群人聚集在恒大總部門前討債。恒大財富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杜亮在與購買恒大財富的投資者交涉時稱,“恒大很難一下子拿出400億元兌付理財產品”。這意味著恒大更大的債務違約還在后頭。
多年來,伴隨著許家印的“膽識”,恒大集團連年擴張,如今卻陷入投資暴雷、兌付危機。恒大這一回能走出難堪和落魄嗎?
起步于1996年的恒大集團躬逢盛世,一路狂飆突進。
恒大集團是這樣詮釋“恒大”二字內涵的:古往今來連綿不斷,曰恒;天地萬物增益發展,曰大。從中可觀察到許家印不一般的膽識。
許家印在恒大官網董事局主席寄辭中不無自豪地說:“我們從零開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成為總資產2.3萬億、年銷售規模超7000億、累計納稅超3000億、員工20萬人、每年解決就業380多萬人的世界500強企業,實現了公司規模、效益和品牌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演繹了中國乃至世界現代企業發展的宏偉史詩。”
恒大集團旗下擁有恒大地產、恒大新能源汽車、恒大物業、恒騰網絡、房車寶、恒大童世界、恒大健康、恒大冰泉等八大產業,蔚為壯觀。恒大不僅是房地產老大,還成了多元化擴張的典范。公司2021年在世界500強排名第122位,連續6年上榜。許家印個人也奪得了中國首富的桂冠。
龐大的商業帝國令人咋舌,然而多年前就已埋下隱患,一路狂奔中,無形的危機也在暗流涌動。
危機說來就來。今年8月10日,恒大集團突然發布公告,要開始出售名下資產。對上市公司而言,賣身式公告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發布,因為會沖擊投資者信心,導致股票狂跌。
這次恒大的公告非常直白:“本公司(中國恒大集團)正在接觸幾家潛在獨立第三方投資者,探討有關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資產,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公司上市附屬公司,中國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及恒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部分權益。”
如今恒大負債1.95萬億元,外加2000多億的商票,讓資本市場憂心忡忡。審視中國恒大股價一年來的股價,如江河日下,及至2021年9月21日收盤時,中國恒大港股已跌到2.270港元,是近一年內最高價的1/10。
從神壇跌入深淵,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這世上凡事都該有個度,不能超過一定限度。比如你是個“力拔山兮”的大力士,可能有背負千斤的神力,但如果硬要負重1001斤,最后的一斤重量就可能壓垮你。可是,即便是如此簡單的道理,擁有頂級經濟學家智庫的恒大,也依然沒逃脫崩潰于最后一根稻草的厄運。
有些民營企業家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企業連續多年擴張地盤、多年紅火的業績,往往會讓真正的大局觀和戰略遠見被淹沒,初心和審慎心態日漸放松甚至喪失,進而頭腦發脹,在資本逐利的驅動下這山望著那山高。一旦遭遇新的監管背景和行業周期,一旦融資和銷售接連出現問題,往往導致資金鏈緊繃,最終爆發流動性危機,這不能不令人扼腕。
前不久,一份《恒大集團各級領導客史記錄總表》隨著恒大危機發酵,在網上流傳。雖說都是一些雞零狗碎的生活排場細節,但不少人擔心,高管把心思用在排場上、用在高檔享受上,還有心思雕琢打磨企業品牌和長期聲譽嗎?
由此觀之,恒大危機從根本上講,是敗在自己手中。
恒大危機不是哪一個企業家個人的教訓,而是給許許多多民營企業家敲響了警鐘。
總結民營企業家以往的“大敗局”,某些企業大廈轟然倒塌不外乎兩大因素,一是違背商業規律,二是企業家個人欲望膨脹。
關于商業規律,分析師們表述得很神秘,有的總結出百條定律,令人眼花繚亂,但商業規律最本質的東西就是等價交換,你一旦空頭透支,投機鉆營,饕餮市場盛宴,市場就會報復你,一定讓你再吐出來。
比如14年前曾經是中國資本集團佼佼者的德隆公司,其董事長唐萬里玩的是“8個茶壺7個蓋”的“魔術”,靠不斷騰挪茶壺蓋來保持水溫,在資金運作上難免拆東墻補西墻,最后落得個詐騙罪鋃鐺入獄。
南德集團總裁牟其中靠吹牛說大話欺騙投資者,“哈佛培養總經理,我們培養董事長”“我們要炸開喜瑪拉雅山,打通南亞國際通道”“南德衛星電視臺馬上要成立了”,這些豪言壯語沒有絲毫的商業元素作支撐,最終也是唐萬里式的下場。
關于個人欲望膨脹,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曾經的科龍,是一個歷經磨難、千辛萬苦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一個在家電產業界享有盛譽的名牌企業,因為顧雛軍的違規操作而突發“風寒”,企業大廈一夜之間晃動傾斜。冰箱大王的位置并不能滿足顧雛軍的野心,他還想做中國的汽車大王。雖說出獄后的顧雛軍在翻案,但他彼時的個人欲望膨脹卻是不爭的事實。
牟其中浮躁、狂妄、張揚、亢奮、冷酷、追求刺激、不近情理,是個知識龐雜但缺乏專業能力、充滿自信又有些固執、喜歡向人許諾卻總是落空、擅長舞文弄墨和演講報告卻缺乏實際操作隊伍、愛講世界經濟與金融大勢卻往往一知半解的人。他當初真應該去選擇賣嘴皮和耍筆桿的行當。
至于許家印,網上流傳的一個故事讓人印象深刻。據說在一次酒后,他問助理,能否流芳百世。
從高光時刻到至暗時刻,許家印的人生輝煌過,也黯淡過。如今,一切皆成過往,好在信心尚在。許家印中秋時節在寫給恒大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恒大一定能盡快走出至暗時刻”。問題在于,口號之外,如何真正走出困境?
當下最緊迫的有兩件事,一是還債,二是保交樓,恒大高管們要刮骨療毒、斷臂求生,莫讓危機發酵,莫讓市場恐慌情緒蔓延。
平心而論,恒大確實有些大而不能倒。恒大號稱有2.3萬億元資產,是個超級龐然大物。幸運的是,恒大危機發生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的當下,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下,相信當地政府也會千方百計救助企業渡過難關。
恒大有翻盤的機會嗎?人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