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言

2021年9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試行)》(銀保監發[2021]43號),對大股東的表決權做了一定的限制。該辦法涉及的具體規定為:
1.第十條規定,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質押銀行保險機構股權數量超過其所持股權數量的50%時,大股東及其所提名董事不得行使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的表決權。
2.第十五條規定,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可以委托代理人參加股東(大)會,但代理人不得為股東自身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所提名董事和監事以外的人員。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不得接受非關聯方、一致行動人的委托參加股東(大)會。
3.第五十條規定,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違反本辦法第七條(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應當使用來源合法的自有資金入股銀行保險機構)、第八條(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應當確保股權關系真實、透明)、第十四條(禁止大股東不當干預公司經營管理行為)規定的,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可依法限制其股東(大)會召開請求權、表決權、提名權、提案權、處分權等相關股東權利。
對這一監管辦法中關于限制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表決權的規定,究竟該如何解讀?
首先,限制大股東股權質押后的表決權,實際上在相關的銀行監管法律和規定中已有規定。《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條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監管機構可以“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或者限制有關股東的權利”;《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第四十七條對于“未按規定進行股權質押管理的”,監管機構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2013年銀監會發布的銀監發〔2013〕43號《關于加強商業銀行股權質押管理的通知》規定“股東質押本行股權數量達到或超過其持有本行股權的50%時,應當對其在股東大會和派出董事在董事會上的表決權進行限制”。
大股東質押50%以上所持股權,限制其不得行使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的表決權,對于防止股權質押暴雷,防范金融風險,遏制大股東質押股權后怠于行使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治理,將起到積極作用。
其次,對于股東(大)會表決權委托,限制表決權的問題,《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對于“通過接受表決權委托、收益權轉讓等方式變相控制股權”,“保險公司應當在章程中約定,股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行使股東(大)會參會權、表決權、提案權等股東權利”。而對于大股東入股資金來源合法性、股權關系清晰,《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準則》已明確規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也規定,對于“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險公司股權”“其他不符合監管規定的出資行為、持股行為”的,保險公司應當在章程中約定,股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行使股東(大)會參會權、表決權、提案權等股東權利。
規范大股東表決權委托,限制表決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大股東通過私下協議代持規避監管、取得銀行保險機構控制權的問題。
再次,對于大股東不當干預銀行保險機構的行為,《保險公司控股股東管理辦法》《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準則》均對禁止大股東干預公司行為作出規定。本次出臺的《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試行)》,對大股東不得干預銀行保險機構經營管理作出進一步規定、細化,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股東的表決權,是股東在公司股東會議上就所提議案進行投票表決,決定議案是否通過的權利。表決權是公司股東的核心權利。股東表決權作為一種固有權、共益權,是股東權利的主要體現,與股利分配請求權一樣居于股東權的核心。
股東的表決權是否可以被限制?《公司法》四十二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公司法》本身就有很多條款對股東的表決權作出限制,如關聯擔保、公司回購的股權;最高法院公司法解釋規定未繳納部分的出資表決權受限。《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作為調整規范銀行業的法律,也作出限制股東表決權的規定。證監會、銀保監會、財政部等也出臺規章、規范性文件,對此規定。因此,《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試行)》對于限制大股東表決權的細化規定,對于銀行保險機構依法規范治理必將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