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于永正老師認為突擊式的生字復習機械枯燥,不符合“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不但難以達到糾正錯別字的目的,而且扼殺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學習于老師識字教學,總結出三個妙招:激發興趣,巧識字;交給方法,促識字;反復練習,鞏識字,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關鍵詞:巧教;生字;兒童的語文
識字教學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很多老師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往往通過大量抄寫進行識記。于永正老師認為那種突擊式的復習雖然考試能蒙混過關,但這種機械枯燥,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理念,扼殺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教學時怎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順利渡過識字入門難這個難關呢?我對于老師的識字教學進行了一些學習思考,然后加以實踐,效果很好。
一、激發興趣,巧識字
識字教學中,時常可以看到老師帶著孩子機械地去認讀這個字,讀幾遍,孩子就煩了,即使跟著老師讀也是“徐庶進曹營——身在曹營,心在漢”,起不到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往往根據字形特點創編謎面(或者兒歌)讓學生猜字謎(或記誦兒歌)。猜謎(背兒歌)的過程實際上是識記字形的過程,這種識記不同于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深刻。如教學“來”和“去”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謎語“一米”打一字,“一云”打一字。“來”學生很容易就猜到了。“去”雖然稍費周折卻比“來”記得還要牢。猜完字謎,我又領著學生記誦“一米來,一云去”,從而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再如,教學“交”字時,我給學生編了這樣一則謎語“一點一橫長,父子在下方”形象的將“交”的字形特點說了出來。教學“南”字時,我讓學生找一找怎樣記住這個字,有學生說“南”字里面有“羊”,我把“羊”寫出來讓學生比較,學生發現“南”里面比“羊”少一橫,我靈機一動給學生編了一個兒歌:南邊來了一只瘸腿羊。學生很感興趣,立刻學會了兒歌,同時記住了這個生字。
二、教給方法,促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因此,我特別注重將一些識字方法在平常的教學中滲透給學生,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
1.字形分析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筆畫分析法向部件分析法轉化,充分利用部件分析法識字,能提高學生分析字形的能力。部件分析法優于筆畫分析法,因為:(1)利用較大單位分析,有利于運用已掌握的字形來識記生字,分散難點。(2)字形分析單位的數量減少,使分析綜合過程縮短,簡化了識字的心理過程,提高了識字效率。
(1)巧用學過的字(熟字)加偏旁(筆畫)的方法認識生字。如:教學“天”字時,啟發學生用“大”加一橫來識記。
(2)巧用熟字減偏旁(筆畫)變成新字的方法認識生字。如:教學“了”“問”等字時,可以啟發學生用“子”、“間”減筆畫來記憶。
(3)巧用熟字換偏旁變出新字的方法認識新字。如:教學“轎”時可以利用“橋”換偏旁來識記。當然能換的不僅是偏旁。在教學“陰”時可以用“陽”來換。
(4)巧用形聲字識字。由于在一組字中形、音、義有一定聯系,易學易記易掌握。由于帶出的形聲字具有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因此便于掌握。如“們”、“村”、“放”、“螞”、“蟻”等,教學時可以建議學生用聲旁記音,形旁記義。
(5)巧用兩個獨體字合成一個新字。這種方法多用在會意字上。如“早”、“葉”、“ 泉” 等。
(6)按偏旁、部首歸納相關的字。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復習時用。
2.比較分析法
同時學習的相似生字,如果字形比較簡單,那么初識字的學生也能辨認其異同,教學時既要注意兩者的共同性,也應不忽略其差異性。如上文提到的“手——毛,天———大,八——人”,再如“公——么”“貝——見” 等。在教學時我們應注意比較。
只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量體裁衣,選擇能讓他們在識字中得到快樂的方法。長此以往,從而自己帶著快樂的心情樂意去識字,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反復練習,固識字
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在識字教學中,我發現,識字是一個反復、長期的學習過程,而“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那如何讓生字寶寶反復與孩子們見面呢?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鞏固學過的生字:
1.游戲復現,鞏固識字
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采取開火車、摘星星、找朋友、送字寶寶回家、郵遞員送信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使課堂成為學生復習生字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始終處于興奮之中,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
2.集中復現,比較鞏固
在復習時可以借助歸類識字的方法,將同一偏旁的字放在一起復習。例如:
“枝”、“橋”、“村”、“林”、“樹”等可以放在一起復習。還可以和游戲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找朋友(拿到同樣偏旁生字卡的學生為好朋友),即給生字按偏旁分類。同一偏旁的字放在一起復習,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字義,又有利于比較字形。
中國漢字承載著6000多年來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無價的瑰寶。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她以頑強鮮活的生命力,在求變求新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表意文字特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多思考,勤思考,讓學生愛上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