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嬌
數學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這一總目標始終貫穿小學階段。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圍繞當前教育工作熱點“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應將其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將核心素養和數學課堂有效的連接在一起,培養學生數學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同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水平。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的滲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深挖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腳點,也是教學的落腳點,同時也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個重要載體。比如,數學廣角《搭配》這節課,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滲透有序的數學思想。這節課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但是他們平時做不到有序的思考,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所以常常出現重復或者遺漏。老師在課堂上需要把有序的思想方法滲透給學生,讓學生明白有序的思考是防止出錯的方法。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學中要整體把握數學課程標準,深入解讀可表演讀教材,更新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開張相關教學活動,整體把握數學課堂凸顯教學目標中的難重點,理清數學知識的脈絡,抓住數學本質。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打造高效課堂。進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綜合質量水平提升。
二、組織活動,體驗活躍的教學氛圍
數學課的動手操作活動需要在教師合理的引導和調控,明確操作要求的前提下,個人、同桌2人或幾人動手實踐。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激發興趣,滲透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數學活動過程的教學,重在領會、感悟、應用。例如,在《三角形內角和》這節課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利用拼一拼、量一量等方法,最終得出結論。學生在經歷“觀察——猜測——建模——驗證”的過程后,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的意識,有意識地滲透數學基本思想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通過各種數學活動,將學生已有的活動體驗、知識經驗等轉變為他們發展自身數學核心素養的助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已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地創設主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和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數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在情境的驅動下樂學、愛學。我嘗試讓數學活動走進新課程,使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梳理學好數學的信心,充分體現了教師嶄新的教學理念。
三、有效提問,感受高效的教學過程
課堂提問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思維參與度。一個好的課堂提問,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深化,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可滲透學生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可通過追問、反問和側問來回應學生。比如:“你是怎么想?”“為什么是這樣?”“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呢?都運用了什么思想方法?”總之,老師應根據情況對學生的回答適當的引導,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提問,是課堂上傳授知識、啟發思維、反饋信息的重要方法,是數學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善問,學生便思維主動有緒,數學教學效果顯著;反之,則不然。我國著名的教育學者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可見課堂提問與教學的關系是如此的重要。設計良好的提問,能開拓學生的思路,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優化教學效果,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設計練習,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
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經歷一個不斷滲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每位學生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作為教師,我們應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設計課堂練習。如基本題,基礎題,拓展題。在練習中,不斷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發現:只有努力發現,數學思想處處存在。要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要讓他有興趣,要讓他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我們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有新鮮感,讓他們意想不到,產生好奇,從而感興趣老師的課堂。比如:三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為例。這個單元的內容表面上看,是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但是這其中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學生綜合考慮,包括數據收集的渠道、數據收集的起始時間、數據收集的目的導向、數據收集的有效性等,這些都是隱藏在數據背后的邏輯原理。因此,學生在收集與整理數據時,就必須考慮到上述所羅列的問題,當學生在逐一思考時,其實就是對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過程,這無疑就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實現方式。
如果把一個個數學知識看作一個個點,那么數學思想方法就是連結著各個點的一條主線,就是這些點和線共同組成整個數學知識體系。數學教師要提高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增強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自覺性,在課堂教學中把握滲透的可能性,切實、有效地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