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明
“人生識字聰明始”,識字是學習文化的起點,是閱讀寫作的基礎。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小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才能順利地進行閱讀、寫作,才能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習能力。下面我就自己的課堂淺見來談談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一、在情境中激發興趣
部編教材對識字內容的編寫,遵循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認知方式和特點,因此,教學中要合理安排與之相適應的識字方法,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如情境導入,可采用講故事、猜字謎、編兒歌等方法有助于學生聯想記憶。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就采用簡筆畫、多媒體等引進圖像、動畫,讓課堂動起來,如教“哭”字時,學生比較容易漏寫一點,可以畫出一幅小姑娘哭的圖畫,老師指出“哭”上的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表示眼淚。這樣學生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當然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寓教于樂,將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探索,享受識字的樂趣。
二、在教材中善用手段
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識字內容主要安排在三個不同的位置:識字單元,課文部分,《語文園地》的“識字加油站”。識字單元和課文中,一課之內要求學生會認的生字最少的有8個,最多的有14個,每個“識字加油站”識字7-8個。
對于教材安排的兩個專門的識字單元,還有《語文園地》中專設欄目《識字加油站》,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集中識字學習。對于課文中的生字,盡量做到隨文識字。因為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是不可能完全割裂開來的,二者的融合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一年級上學期有了識字的基礎,下學期就會出現熟字帶生字,部首字歸類。在學習課文時逐步滲透利用字的特點進行識字教學,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對比教學,同一個部首擴展漢字進行教學,通過理解字義幫助記住字形的教學。我認為識字教學,尤其針對二類字,不要過多進行字形的分析,強調整體記憶,個別有規律的可以分析,但適可而止。更不能見字就組詞,沒完沒了的拓展。所以教學時采取反復與生字見面的方式識字,因為兒童的認識規律離不開具體環境,離不開反復接觸,反復實踐,也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隨文識字就是讓學生認識生字后,立即回到課文中去誦讀,初讀課文階段,已掌握字音為主,滲透字義和字形;理解課文階段,主要是了解字義,鞏固字音,繼續滲透字形;學懂課文后,以識記字形為主,鞏固字音、字形。這種隨文識字三步法,通過反復誦讀課文,生字詞得到及時復習、鞏固,反復誦讀,閱讀能力也得到訓練。 還有就是字理識字,這是由漢字的特點決定的,因為漢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個字大都含有一定的文化意義,也就是含有一定的字理,可表達一定的意思。
字理識字方法比較多:如圖文并茂,形象法;編制字謎,聯想法;動作示范,示意法;形近比較,辨異法。它還包括同類事物列舉識字。如課文《操場上》和《識字加油站》中的“身體器官”。《操場上》這篇識字課文,首先列舉了六項體育運動——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記錄這六項體育運動的主要動詞,其字形有著共同之處,“打、拔、拍”為“手”,“跳、跑、踢”為“足”,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一方面可以發現這些生字的共同之處,感受漢字的構字特點,一方面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加深對生字的記憶。
總之,識字教學要利用好教材資源,選擇恰當的途徑和方法,同時還要開拓多種識字渠道,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多種方式有機結合,拓寬識字渠道呢?
(一)和游戲相結合
低年級學生愛玩是天性,注意力易分散是其年齡特點。因此采用猜謎語、編兒歌及各種競賽的方式,如“我說你猜,摘蘋果、摘星星”等游戲,將本課的生字打亂順序,采用開火車、闖關的形式,逐一認讀、運用、拓展、鞏固。
(二)和閱讀相結合
閱讀文本、書籍識字是最常用的識字方法。堅持聽講故事和親子閱讀,結合故事內容激趣識字,既鞏固了生字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特別要抓住教材安排的“和大人一起讀”這樣的教學資源,親子互動,孩子受益無窮。
(三)在運用相結合
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等方式讓學生在課內課外積累生字。鼓勵學生用學過的生字詞填空、組詞、寫句子,在運用中分辨同音字、形近字,從小就避免學生張冠李戴,為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基礎。對于較難的字如下冊第八單元最后兩課《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中生字的學習除了運用已有的識字和閱讀經驗,還要在此基礎上能借助形聲字偏旁表意的特點和聯系上下文了解字義,并通過交流提煉猜讀的幾種方法。
三、在生活中培養意識
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識字材料,如學校的標語、宣傳欄,家里的報紙,街上的廣告、牌匾等,都是學生可以利用的識字資源。識字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正面引導,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自覺性。如出示生字后讓學生先主動地認一認,對于學生已經認識的字,教師就趁勢追問“你是怎么認識的?”或“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這個字?”然后教師對學生的識字方法和識字成果大加贊賞,這樣,受到表揚的學生識字勁頭會更足,也給其他學生樹立了主動識字的榜樣。
四、在寫字中打好基礎
寫字是一項很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書寫,指導學生寫好字,搞好寫字教學與識字教學的結合。如每次作業面批時,讓學生把寫的字與范字進行比較,與上次作業進行比較,并給出相應紅星,學期末評出星級作業,并給予“小小書法家”的稱號。每月辦一期作業展覽,將寫得好的學生作品張貼在展示臺,供其他學生學習參考,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
部編教材識字教學的目標不是簡單為了識字、認字,教師應從引導學生認識生字的字理、字趣、字文化開始,再通過寫記、閱讀和語言表達,互相促進和影響,要善于以識字教學為載體,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傳承中國文化,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和德行,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我認為這才是使用新教材的初衷。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段亞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建構》(成才之路?2010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