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歷來享有“陶瓷之都”的美譽,是我國五大陶瓷產地之一。隨著產業文化的日漸發展,博山地區致力打造以陶琉大觀園為中心,擴及山頭古窯村、西冶街等地,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工商業因素相結合的博山陶瓷文化產業園。本文以博山區陶瓷文化產業園為中心,圍繞產業園的發展現狀、管理模式與存在問題等方面展開分析,并就存在問題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博山;陶瓷文化;產業園;經營現狀;策略
一、博山陶瓷文化產業園經營現狀與成功經驗
在市場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博山陶瓷行業通過企業改組、人員外出創業等多種形式,形成了企業、個人工作室多種模式并存,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工商業因素相結合的文化產業園,實現了博山陶瓷文化發展的新突破。
(一)經營現狀
博山陶瓷文化產業園,在對古窯遺址的保護、對傳統陶瓷制作技術的傳承的基礎上,加大陶瓷制作技術的創新、陶瓷文化拓展的力度,著眼于文旅結合,多措并舉,推動產業園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第一,博山區陶琉大觀園,其占地面積較大,主要以銷售陶瓷產品為主,有著價格低廉、品種繁多的陶瓷產品,在近年形成了商業效果顯著的陶瓷琉璃銷售中心。第二,博山區山頭鎮古窯村,此處街巷、胡同風貌獨特,具有陶鄉的居民風情。
近年來古窯村進行了創新性的建筑修復與園區建設,建設成果顯著。第三,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陶瓷學院。2015年,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淄博陶瓷學院掛牌儀式在淄博市舉行,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在進一步弘揚博山傳統文化、推動專業人才培養、促進陶琉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產生了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四,博山區陶瓷琉璃藝術中心,博山陶瓷琉璃藝術博物館創建于2006年4月,分為陶瓷博物館和琉璃博物館,陶瓷博物館所藏展品包括博山區政府征集的文物、社會征集的文物、山東省陶瓷公司提供的陶瓷藝術品。
(二)成功經驗
博山陶瓷文化產業園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與發展,在制作工藝和經營模式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包括注重技術革新、秉持地方特色、加強人才培養等。這些成功的經驗進一步促進著博山陶瓷文化產業園的發展。
1.注重技術革新。隨著陶瓷產業的不斷發展,各種陶瓷產業技術也在不斷革新,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具有現代特色的陶瓷文化產品。以技術創新和升級改造為動力,通過新興技術與高端制造融合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技術改造向高效、智能化發展,從而提升博山陶瓷整體水平。
2.秉持地方特色。博山陶瓷工藝類型繁多,包括顏色釉工藝、陶瓷彩繪、陶塑工藝等。近代博山陶瓷的主要功能就是使用功能,故所有的裝飾都要依附于實用,博山陶瓷更在保證其實用功能的基礎上進行創作,陶瓷產品或稚拙淳樸、或簡潔抽象、或灑脫大氣,頗有“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氣息。
3.加強人才培養。人才培養對博山陶瓷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博山區也很重視人才的培養,培養模式多樣,以廠所育人和藝人駐廠最為顯著,大量人才的培養為博山陶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廠所育人。人民政府接管舊有窯廠和作坊,成立政府窯廠,試辦合作社,組織從前分散的手工業者走集體化的道路。加強對淄博市陶瓷工業的領導。改革開放之后,山東省陶瓷公司的直屬單位包括博山陶瓷廠、淄博瓷廠、淄川陶瓷廠等十大瓷廠,為陶瓷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藝人駐廠。成立大師工作室與知名的工藝美術大師合作是淄博的陶瓷企業中較為常見的發展模式。企業內的大師工作室有助于行業技藝的傳承與技術交流,起到引領的作用,并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同時企業也在硬件上為大師的創作提供支持,并向其開放自身的銷售渠道。
二、博山陶瓷文化產業園的問題
博山陶瓷在陶瓷的制作技藝與陶瓷產業園的構建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但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包括商業化嚴重、規劃性缺乏、創新性不足與品牌意識弱等方面。
1.商業化嚴重。陶瓷既是一種文化產品,也是一種商業產品,隨著陶瓷產業的壯大和從事陶瓷制作行業人數的增加,陶瓷這一文化產業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嚴重的商業化問題必然會沖淡陶瓷背后的文化氣息,在博山區陶瓷文化產業園有大量的陶瓷銷售商家一味追求商業效果,使得當地的陶瓷文化氣息被沖淡。
2.規劃性缺乏。博山區后來興起的陶瓷小型企業大部分呈現出規模小而分散的特點,許多小型陶瓷企業以家庭式、作坊式等方式進行管理,企業之間生產的產品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從而出現大量的雷同產品。
總體來說,博山區陶瓷企業的管理缺乏規范性,這種現狀使博山陶瓷削弱了在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導致了陶瓷業經濟效益低下。
3.創新性不足。博山區有很大一部分陶瓷企業的生產設備較為落后,出現工藝水平低下、缺乏創新性的問題。陶瓷產業基金大多投向土木建設的生產線設備,在質量檢驗、樣品試制等設施和配套軟件上的投資較少,技術改革與新產品開發較為落后,出現產品質量差、檔次低、更新換代慢的情況。
三、針對博山陶瓷文化產業園建設的建議
博山陶瓷產業想要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加強制度建設、組建陶瓷聯盟、提高創新能力和實施品牌戰略等。只有充分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產業中的問題,陶瓷產業才能進一步發展。
1.加強制度建設。只有建立統一的博山陶瓷產區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博山陶瓷的產品品質,從而體現博山陶瓷的優勢?,F如今,博山區陶瓷從業人員中仍有大部分是國有企業的退休人員,后天的民營企業缺乏專業化。這就需要建立更加規范的產業園區管理制度,引導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增強企業之間的協作水平,提高陶瓷行業的產品質量。
2.組建陶瓷聯盟。產業的吸引力是決定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企業自身的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但在市場競爭中難免會顯得勢單力薄,這就需要組建強大的陶瓷聯盟。博山陶瓷企業只有聯合起來,實行優勢互補,避免惡性競爭,共同提升博山陶瓷的知名度,創出博山陶瓷的地域特色,才能實現整體的提升。
3.提高創新能力。博山陶瓷產業要與時俱進,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鼓勵研發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通過設計賦能、人才賦能、科技賦能提高博山陶瓷產業的創新能力。逐步推進智能制造,實現生產設備智能化,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博山陶瓷文化產業園取得長足發展,但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在當前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只有抓住機遇,突出優勢,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創新能力,實施品牌戰略,才能不斷推進博山陶琉產業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侯宗瑩,女,1999年生,山東淄博人,現為山東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學生。指導教師為山東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張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