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盈

摘? ? 要:針對“德育為魂”的新理念與學校傳統德育實踐之間的矛盾,杭州市臨平區臨平第二中學在德育實踐中積極創生了“設三卡、立五心、樹四志”德育模式,即將學校理念“以心育人”作為德育模式的生發點,通過德育目標“五心四志”與德育方法“三卡”評價機制的建構,初步實現了以德育統合學校工作的目標,并在學校育人實踐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關鍵詞:立德樹人;學校德育;德育模式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宗旨。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1]。新的德育理念可以概括為“五育融合、德育為魂”。堅持全員育德、全程育德、全方位育德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路徑。新德育理念強調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統合性,與學校教育實踐中德育工作部門化、專門化產生了矛盾。按照以往的德育理念,德育工作主要是政教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的職責。如何重塑學校德育體系,增強德育的統合性,打破條塊分割,增強德育合力,真正落實“立德樹人”辦學宗旨,是學校教育應認真思考的問題。
杭州市臨平區臨平第二中學的前身是臨平城東中學,是一所地處城鄉接合部、以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為主體的農村學校。2020年6月,臨平城東中學與余杭高級中學簽署托管協議,加入余杭高級中學教育集團。2020年9月1日,學校整體搬遷至新校區,更名為“杭州市臨平區臨平第二中學”(以下簡稱“臨平二中”)。新學校是一所現代化農村學校,辦學設施一流,又采用集團化辦學體制,立足城東中學時期辦學經驗,汲取余杭高級中學優秀的學校文化,創生新的德育模式,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德育是五育之魂。創生特色鮮明、實效突出的德育模式,對一所更名遷校又采取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學校,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一、德育模式的重塑
(一)德育理念
新的德育理念呼喚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德育居于統合性地位,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行路徑是基于辦學理念來設計德育體系。學校辦學理念是學校的教育哲學,是學校教育實踐的高度凝練,是唯一可以貫通到學校各個領域教育實踐的觀念。在學校理念中深植德育基因,或者通過新的詮釋,凸顯學校理念中的德育因素,德育才有可能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具有統合性的作用。臨平二中的學校理念“以心育人”與育人目標“‘五心四志’好少年”緊密融合,為新德育理念的踐行開辟了道路。
(二)德育體系
臨平二中的德育體系如圖1所示。
臨平二中的德育體系可概括為“設三卡、立五心、樹四志”,其含義是在學校“以心育人”理念引領下,通過綠、黃、紅三色卡的運用,培育“五心四志”好少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時,寄語青少年朋友:“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系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2]臨平二中旨在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以志統心,通過“厚其德,博其學,勵其志,篤其行”塑造“自信、自律、樂學、樂思”的良好學風,培育“五心四志”好少年。
(三)德育方法
學校育人目標的達成,需要一套與德育目標高度契合又操作簡便的德育評價機制。臨平二中根據上級教育部門文件精神,結合德育工作的實際與學生德育發展現狀,統整德育資源,發揮德育合力,初步形成了“三卡”評價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德育工作的發展?!叭ā痹u價機制加強學生過程性評價,做到即時精確評價,激發全體學生爭綠卡的熱情,引導學生成為“五心四志”好少年。
1.“三卡”設置依據
根據質量互變規律,量的積累引發質的變化。設置“三卡”,可以幫助學生固化良好品行,改變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學生正向成長。
2.“三卡”的含義與操作方案
(1)“三卡”的含義。三卡指的是綠、黃、紅卡。學校定制具有學校特色的“三卡”積分卡。綠卡代表鼓勵與賞識,黃卡代表警示,紅卡代表懲戒。
(2)“三卡”的發放。學期初,每個班級分發相應的“綠、黃”卡,由班主任分發給相應的任課教師。班主任、任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巡視中根據學生表現,即時發放相應的綠卡,登記黃卡警示內容。
①綠卡(由任課教師、班主任即時發放):學生能出色完成學習任務,學習進步明顯,能主動承擔臨時任務,有值得肯定的美德表現,或為班級做出突出貢獻。②黃卡(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值日行政等記錄):經常不完成學習任務,不懂得尊重他人,嚴重干擾他人的學習,不遵守規定秩序、不聽勸阻的,不遵守基本社會公德。③紅卡(由年級組申請,德教處核實后發放):故意損壞公物,嚴重冒犯師長尊嚴,傷害他人身體,逃學,有觸犯法律、法規的行為。
3.“三卡”的運用
(1)積分與換卡。①1張綠卡積1分,1張黃卡積-1分,1張紅卡積-3分。②1張綠卡可以兌換1張黃卡,3張綠卡可沖銷1張紅卡。③一學期內被罰3張紅卡的學生原則上不得撤銷,除非有重大優秀表現,經學生申請,班主任提出鑒定,德教處方可撤銷。④學校每年舉行一次積分換獎品活動,學生可以根據每類獎品所需的積分進行現場兌換。⑤根據綠卡數量從高到低排序,可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2)評優與處罰。①一周內被罰2張黃卡或1張紅卡的,暫停該生當周社團課,并由班主任帶領該生到德教處指定地點接受德教處或校領導的重學行為規范教育。②有黃卡、黃卡未撤銷的學生不得評選班級及以上層次的“美麗學生”。
綠卡和黃卡的具體解釋權在年級組和班主任處。紅卡的具體解釋權在年級組和德教處。
二、德育工作的開展
(一)育德于教學
教學是教與學雙邊深層次互動的過程。臨平二中充分運用教材文本中的德育因素,設定教學中的德育目標,采用“學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德育體驗。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三卡”評價機制提高課堂紀律性與學習參與度,在作業管理中運用“三卡”評價機制提升作業育德效果,在隨堂小測、階段性考試后,運用“三卡”評價機制,鼓勵進步,鞭策退步,讓學生獲得成長的不竭動力,增強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案例1】黨史育紅心、恒心
在歷史與政治相關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充分挖掘教材,運用黨史培育道德,幫助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形成持之以恒、永不言棄、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品質。中國共產黨是生于憂患、成長于憂患、壯大于憂患的政黨。經歷第一次工人運動的挫折、國民大革命中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土地革命時期國民黨反動派的五次圍剿、遵義會議后絕處逢生、抗戰時期日軍的瘋狂絞殺、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等等,沒有恐懼和退縮,理想信念淬火彌堅,最終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勝利之路。這是運用感人至深的典型史料,培育學生的持之以恒的奮斗精神,努力凸顯黨史育人的“厚度”。
(二)育德于實踐
道德的生成有兩個基本途徑:一是認知育德,二是體驗育德。僅僅通過道德說教,將道德作為一種知識傳授給學生,缺乏充分的情感體驗,容易導致認知與行為的背道而馳,即“明知故犯”的情形;實踐育德的價值在于通過實踐,深化道德認知,增強道德情感,從而固化良好品行,促進學生德性的生長。
【案例2】變廢為寶
2020年11月,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指導老師陸春瑛的帶領下,參觀了東湖街道的虎哥回收站。在虎哥回收站采訪時,小組成員向工作人員要來了廢棄的床單,并用這些廢棄的布料去制作布袋、枕頭等有使用價值的物品,將可回收物重新利用起來。對于動手縫紉,小組成員都沒有操作經驗,但他們在一次次的不懈努力下,終于成功制作了布袋和枕頭,雖然不是十分精致,但每個成員都十分開心。該研究小組撰寫的研究性論文《可回收物的回收途徑與利用價值調查研究——以余杭區東湖街道為例》榮獲區級三等獎,每位成員獲得2張綠卡。
(三)育德于活動
當前課改的理念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心理學基礎是人格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認為,核心素養基于活動、成于活動。積極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活動,是學生成長的必由之路。在活動中,學校運用“三卡”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與精準的評價,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其德性成長。
【案例3】校園活動
臨平二中秉持著“立德樹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力求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讓青春不單綻放在課堂,更綻放在課堂之外。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生在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學生取得出色的成績,增強了信心,增長了志氣,涵育了“五心四志”的品質。
1.科技之樹扎根
人工智能課程是學校新開設的特色課程,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展視野,又能提升學生高階思維、動手實踐的能力。在國際金牌教練與信息技術教師的指導下,學校在2021年余杭區的“百拼智能編程”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兩個小組包攬團體一、二等獎,學生個人取得16個單項獎。這門嶄新的課程已在臨平二中的校園扎根、開花。
2.藝術之花盛開
臨平二中在2021年余杭區藝術節中,莘莘學子將自己的發現繪成畫、編成詩、賦上曲,形成個人的才藝成果。在老師的指導下,有48名學生在美術、音樂領域采擷屬于自己的芬芳,攝影、海報、字體、書法、動漫、工藝、繪畫、舞蹈、合唱各項目全面開花,榮獲集體“最佳風采獎”。
(四)育德于管理
人格發展心理學認為,人格并不是脫離社會集體的個體存在,唯有介入社會、集體的關系中,才能作為社會、集體行動的個人而存在。人格在活動中且唯有通過活動才能得到發展。以自我管理為載體來完善學生人格,關鍵在于良好的社會互動。在學校教育情境下,師生關系、家校關系、同伴關系是主要的社會關系類型。組建群體自我管理的組織是對學生個人自我管理的拓展與突破。
【案例4】學科自治
705班社會課建立了學科管理委員會,設總課代表1名、分課代表3名。分課代表中,有1人是患有多動癥的學生。最初,該學生完不成作業,收不起作業,責任意識淡薄。但當看到其他課代表認真履職,得到同學們的充分肯定,他有被邊緣化的感覺。于是,反思并改進自己的行為,作業也能及時認真完成,其他同學的作業也能及時收起來了。他經常大清早與老師溝通交流,看是否有作業布置,體現了其積極履職的強烈愿望,得到了教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肯定。
(五)育德于文化
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地指出,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校園文化具有隱性的育德功能,學校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引領學生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之中,培育良好品格。
【案例5】揚帆筑夢
2021年元旦,學校以“揚帆逐夢”為主題開展了元旦匯演活動。2020年,臨平二中學子以積極飽滿的姿態迎接挑戰,以昂揚向上的態度揚帆起航,以精彩的表演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整個活動的設計契合“中國夢”,激發學生奮斗的熱情,以努力學習為青春筑夢,為國添彩。該活動有三個篇章,分別是“揚帆”“啟航”“逐夢”,整個活動以歌舞、小品、相聲、配音等多樣的形式體現二中學子橫溢的才華,彰顯二中學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品質,整個活動也契合當下“奮斗”的主旋律,給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六)育德于協同
作為以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為主體的農村學校,學生成長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由于家長忙于生計,對孩子疏于管教、陪伴較少,加之家長本身文化素質較低,有心無力,學生中出現少數學習行為不良的情形。建立并完善家校耦合機制,整合學校與家庭兩種教育資源,是矯正不良學習行為的必然路徑。教師運用“三卡”評價機制,對學生的點滴成功進行及時評價,并取得家長的支持與認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擎起了一片藍天。
【案例6】小A進步了
小A是個調皮的小男孩,學習成績班級墊底,課堂紀律更是小有“名氣”。坐在教室第一排,腦袋就像撥浪鼓,不是和左邊的同學講話,就是轉體180度和后座的同學講話。老師提醒,我行我素;個別教育,欣然接受,但拒絕改變。更是辦公室的???,經常接受各科老師的個別指導。針對問題生的實際情況,班主任與專家教師討論并設計了《班級分層動態管理方案》,并從9月開始對小A的學習行為進行跟蹤記錄,同時與家長積極溝通,對他的行為表現進行及時反饋,根據表現給予獎懲,固化良好品行。共記錄8次,2次良好,4次合格,1次不合格,1次優秀。目前,小A順利從關注生行列上升為鞏固生,再有1次良好即可升入合格生行列。班主任利用家長會給他做專門的思想工作,并對小A表明期待,使他明顯對自己更有信心,雖然偶爾還有違紀現象,但是課堂上表現較好,已經不在老師特別關注的行列之中。
三、德育實踐的成效
2020學年,臨平二中在全新的起點上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獲得了不少新的突破,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一)學校品質上臺階
2020年,學校榮獲浙江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與浙江省健康促進學校銅牌獎,這在學校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二)教學教研雙突破
2020年,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較以前有所進步,七、八年級的總評成績取得明顯進步。2020年,學??蒲谐晒〉妹黠@突破:全國課題結題1項,省級課題榮獲三等獎2項,區級課題獲二等獎1項,區級課題立項6項;論文獲獎14篇,較前有明顯增加。
(三)師生成長結碩果
2021年,教師解題能力比賽獲得A級的有12位老師,占比21%,遠超區平均水平15%;共有8位教師入選區級骨干教師或通過骨干教師復核。學生發展更是獲獎連連、碩果累累。2020年,在余杭區第二十一屆中小學藝術節中,臨平二中共有18人次區級獲獎。其中,7人獲得一等獎。在余杭區體育比賽中,男子足球榮獲三等獎,女子籃球榮獲第六名,男子排球獲第二名。
總之,臨平二中人對德育模式的探索剛剛起步,德育理念需要在德育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并在實踐中持續完善。未來,建立并完善符合校情且成效明顯的德育模式,是學校不懈努力與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EB/OL].(2018-09-01)[2021-08-20].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0911/t20180911_524356998.shtml.
[2]習近平提倡的人生態度[EB/OL].(2017-01-10)[2021-08-20].http://www.leshan.cn/html/view/view_80F197AE973FB8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