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網絡綜藝節目《火星情報局》的藝術特色"/>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火星情報局》是優酷和銀河酷娛聯合出品的檢驗全民新奇發現的純網綜藝節目,自2016年開始已播出5季,獲得年輕網民的認可與喜愛,多次登上熱搜榜前列。在節目中火星情報局被定義為某外地情報機構,汪涵擔任局長,另設副局長、高級特工、初級特工和遠程特工。特工們以火星人的視角審視地球人的行為,在“火星例會”上進行匯報,通過探討和審議后將有價值情報列入“火星歷法”。在“限娛令”和高額版權費的雙向擠壓下,小成本、收效快、制作相對簡單的談話類網絡綜藝節目已然成為新寵。
“狂歡”是蘇聯著名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對刻板、森嚴的傳統宗教生活的顛覆性想象。巴赫金通過對狂歡節儀式的觀察,總結出狂歡理論,對文學創作產生較大影響。伴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以平等自由、去中心化為代表的網絡文化逐漸衍生出網絡狂歡現象,在此環境下誕生的網絡綜藝節目也被賦予了“狂歡”的特質。
《火星情報局》的場景完全模仿英國議會,但與威嚴、肅穆的議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里完全成為娛樂的主場,形成巨大反差。局長與特工們均以火星人的身份重新“登場”,對議題進行大膽的設想和討論,每個人都可以用拍桌子的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觀點,這與巴赫金筆下自由、民主的理想化的“第二世界”不謀而合。“第二世界”源于巴赫金對世界的兩種劃分,“第一世界”被視為刻板、嚴肅的是世俗生活,人們受到秩序、法則、等級、權威的規制和束縛,內心充滿恐懼、教條、崇敬;“第二世界”則是在經由節慶活動建立的“共享、自由、平等和富足的烏托邦王國”。節目嘉賓盡管有不同的稱謂,但并不代表等級劃分,節目仍以群言的形式進行,每個人都可以對話題進行探討,或為了娛樂效果,嘲諷其他特工,甚至作為“局長”的主持人汪涵。另外,在節目中,嘉賓的個人行為更為自由,可以打哈欠、說臟話、出錯,可以相互揭短,或大肆曝露個人經歷。嘉賓在節目中釋放真性情,展現出全然不同的藝人形象,與正襟危坐的訪談節目截然相反,實現了從“第一世界”向“第二世界”的過度。特工們可以在節目錄制時吃零食,女主持人可以脫掉高跟鞋,甚至在節目中大哭一場。嘉賓自由行為的背后是對標準化電視節目制作模式的叛逆和對抗,與同樣壓抑的受眾的內心渴望一致,因此獲得受眾的理解和喜愛。決定著普通的即非狂歡生活的規矩和秩序的那些法令、禁令和限制,在狂歡節一段時間里被取消了。首先取消的就是等級制,以及與它有關的各種形態的畏懼、恭敬、仰慕、禮貌等等,亦即由于人們不平等的社會地位等(包括年齡差異)所造成的一切現象。
巴赫金認為“第二世界”的這種生活打破了階級、財產、門第、職位、等級、年齡、身份的區分與界限,人們平等而親昵地交往、對話與游戲,盡情狂歡,對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邏輯予以顛倒、褻瀆、嘲弄、戲耍、貶低、歪曲與戲仿。節目中,原屬于議會制的嚴肅政治議題則被置換為五花八門的提案,主要包括消費生活、網絡社交、校園學習、戀愛策略、兩性差異、人際交往等方面,如畢業照預測人生、稱呼越難聽關系越親密、字跡能暴露性格、女人用三句話就能和所有人交流、看恐怖片能減肥等,基本都是對日常生活的非邏輯總結,并且同樣采用案、討論和立法的規范流程進行。這些提案的正確與否并不重要,觀眾在乎的只是辯論過程中嘉賓的出位表演,目的也僅是博君一笑,其重要性與關乎眾生的政治決策相比微不足道。在莊重的場合談論無關痛癢的瑣事,頗有顛覆傳統、褻瀆權威的意味,表現出年輕人對嚴肅、刻板傳統話語方式的決然反叛,以及渴望用娛樂方式重構世界的訴求。
節目以外星人秘密聚會的名義搭建起脫離地球秩序的“第二世界”,以狂歡文化消解了現實道德和紀律,節目的談話場擁有“狂歡式的世界感受”。巴赫金從四個范疇對這一概念進行總結:第一,“隨便而又親昵的接觸”,即等級制度被取消,人們相互之間的任何距離都不再存在,并且形成一種新型的相互關系;第二,“插科打諢”,怪癖的范疇,是人的本質的潛在方面;第三“俯就”,即一切被傳統等級世界所拋棄的東西又在這里結合起來,諸如神圣同粗俗、崇高同卑下、偉大同微小、明智同愚蠢等;第四,“粗鄙”,即“狂歡式的冒瀆不敬”“對神圣文字和箴言的模仿譏諷”,表現為“與世上和人體生殖能力相關聯的不潔言語”。首先,節目通過火星人的身份,重建主持人與嘉賓,以及主持人與現場觀眾和受眾,以及嘉賓與嘉賓之間的關系。節目不再是主持人個人主導的場域,而是所有沒有差別的火星特工的公共空間。人們從日常的身份、性別、年齡、地位等屬性中脫離出來,使用統一的新身份,在節目中隨意而又親昵地與他人交流,節目中可以看到男女嘉賓上演“腿咚”絕技、互開成人笑話、大跳熱舞、荒誕自嘲等。其次,節目大量吸納傳統談話節目拋棄的內容,無厘頭的話題占據主場,如雙手摩擦會有雞屎味、一個人在家都是神經病、僵尸是有級別的等,用大量的討論去判斷無謂的話題,極具后現代的虛無主義特點。另外,節目的“污言穢語”曾成為爭議的內容,《火星情報局》以“老司機”張宇為代表的兩性笑話的大膽表達已形成節目的語言特點,頗能收獲節目看點,形成互動高潮,表現出狂歡的熱烈氣氛。罵人話、順口溜、江湖郎中和商販的語言、喜劇式的打賭與發誓等都是制造狂歡氣氛的關鍵。正是這些“降格”和“貶低化”傾向表現出對官方世界的對立和反叛,這種特質也是節目不斷獲得年輕人的青睞的原因。
《火星情報局》整體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包括開場舞、開場語、提案廣告片、廣告舞曲、王牌特工感言、局長怎么看、遠程特工表述、劇情廣告片、初級特工任務等,現場提案主體部分經常會被廣告和嘉賓的即興表演所打斷,諸多內容松散地雜糅拼湊在一起,拋棄了傳統節目力求規范統一的樣式結構。從有意識的組合到無意識偶然拼湊大雜燴的過渡,成為從現代主義到后現代主義的表征。美國著名的后現代學者伊哈布·哈桑在《后現代轉向》在論述后現代的重構性特征中提出“種類混雜”的特征,高級文化和低級文化混在在一起,不僅模仿過去,而且大大擴展了現在的過去。《火星情報局》也被戲稱為“涵綜”,作為汪涵的網絡綜藝首秀,節目具有較明顯的個人主義特征。汪涵的個人文化修養總以引經據典或心靈雞湯的形式出現,使提案在結尾處得到“升華”,原本低級趣味的惡搞娛樂突然間又具有了教化人心的高尚品格。
提案仍是節目的主體部分,但與傳統電視談話節目談話路徑的策劃方式相比,其數量并沒有嚴格要求。每期會呈現2至5個不等,完全根據節目現場的談話氣氛而定,節目松散自由,笑點頻出,在剪輯上不追求完整性和連續性。節目整體內容在不同形式廣告的拆解下松散隨意,呈碎片化,將大部分板塊仍放在片尾。節目以碎片化的形式搖擺在兩極之間,將自身解構后又粘合為多元、零散、模糊的不確定文本。哈桑認為正是不確定性形成了對秩序和構成的消解。網絡綜藝不確定的結構形式,除了帶給觀眾新奇感,也讓文本更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為觀眾提供了對話和交流的空間。
對于以笑為本的綜藝節目而言,合成笑料是節目成功的關鍵,嘉賓的語言輔之以花字和表情包加入或加強其娛樂效果。相比較而言,網綜的特技處理要多于電視綜藝,擼片成為后期人員必要工作,網絡節目非線性、反復觀看的特點決定了娛樂笑料可供回顧咀嚼。愛奇藝首席內容官馬東指出:“用戶可能會先快進看一遍,然后回看,對于喜歡的內容細細品味,之后,再跟著彈幕看一遍。這意味著新的視頻編輯邏輯和新的視頻制作邏輯在視頻產生。”綜合來看,節目大致使用的特技有:花字、字幕方陣、分屏、P圖特效、表情包、動漫等。后現代主義強調視覺表達,正如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的“世界圖像”觀點,從本質上來看,世界圖像并非意指一副關于世界的圖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為圖像了。視覺奇觀成為觀眾衡量一檔節目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在節目特效處理中,瞬間變化的快感、語言的快速變現、營造娛樂效果都成為特技給予觀眾的快速、平面、直接的消費快感。另外,字幕組以人格化的方式出現,與網民對話、表達情緒色彩,以自發彈幕、貼圖、對話等形式強調其存在感,增加了與觀眾互動交流的新主體。
哈桑同樣強調后現代藝術是一種行動和參與的藝術,藝術文本存在于每次不可重復的參與之中,存在于每次行動所產生的新的意義中。網民惡搞制作的短片也可在節目中播放,網民剪輯節目片段惡搞薛之謙“直到沒朋友”。該片段在節目中播出,緊接著,薛之謙還以同名歌舞的形式予以回應。另外,周杰模仿表情包,薛之謙直面提案“人紅歌不紅”、郭雪芙回應花瓶質疑等,節目與觀眾的交流真誠懇切,即使是負面內容,觀眾的意見也可以在節目中得到回應。在每期節目的尾聲,初級特工會按照網民的要求完成某項任務,諸如詢問寧靜三圍、親吻劉維、張宇模仿劉偉唱歌等。“局長有話說”板塊對郭雪芙的花瓶角色、薛之謙搶戲,以及一些網絡熱議問題予以正面回應,及時引導輿論,表達獨特觀點。值得一提的是,節目的“臨時特工手記”成為節目互動性很強的內容設置,手記采用一幀文字圖片的形式一閃而過,觀眾想要看清文字內容則需倒回去再看一遍,當然也可以選擇不看,臨時特工將對節目的感受以純個人記錄的方式呈現在節目中。在節目中,字幕君、臨時特工手記、初級特工任務、遠程特工連線等諸多形式形成了較好的互動氣氛。
與電視廣告相比,網絡綜藝不再像傳統電視節目扭扭捏捏地插入廣告,在經濟效益與觀眾的耐心之間博弈,而是大方地將廣告滲入到整個節目中。正如汪涵在節目中調侃道:“本期節目45分鐘,預計廣告40分鐘”,嘉賓高呼廣告商為“衣食父母”和“金主”,使勁渾身解數為產品做宣傳,但受眾對此卻并不反感,甚至還能對這種插科打諢報之以微笑,實現了廣告的娛樂化傳播效果。廣告以字幕、歌舞、提案、廣告片、短劇、觀眾代言,以及臨時口播等形式出現,除了劉維賣力的歌舞表演和嘉賓的刻意提醒,節目還力圖使廣告人性化。廣告明星以初級特工的身份來到現場觀看節目,在主持人的調侃和鏡頭不經意的拍攝中,經常會看到廣告人物和商品。廣告在網絡綜藝中以更加夸張的形式呈現,除了被頻繁提及、時間延長、內容新奇外,還與節目的內容關聯也愈加緊密。有的提案完全為廣告而設,如木桶飯去掉木桶會貶值為統一老壇酸菜面而設;為插播廣告,采用節目信號突然被外星人干擾的形式強行插入廣告。
在表現形式上,節目擬仿《小邋遢》《還珠格格》、奧斯卡、黑客帝國、星球大戰等經典影片。同樣,廣告也擬仿多部經典片段,如三顧茅廬、曹植七步成詩、東邪西毒等,戲仿、拼貼、反諷被視為后現代影像的主要敘事策略,通過戲仿,以往被認定為崇高的東西被世俗化了,同時也被超越了。廣告短片在結尾作為彩蛋放送給觀眾,廣告以娛樂化的方式呈現。狂歡文化使參與者獲得解構經典和消解權威的快感,正如巴赫金關于“種類混雜”的論述,在狂歡中人類過去和現在都可以發現時間、轉化、改變、更新的真正宴席,發現反里朝外的,突然轉向的,無數滑稽模仿和拙劣模仿的、各種出乖露丑的、褻瀆神圣的、古怪唐突的、滑稽可笑的特殊邏輯,也就是發現第二種生活。通過一種妥協的形式,喜劇的包裝,廣告在網絡綜藝節目中獲得新生,體現出不同于傳統廣告勸服特質的,確立為一種玩世不恭、詼諧諷刺,不確定的游戲風格。網絡廣告通過對傳統規則的反叛,掙脫世俗的藩籬和規則的束縛,從創意和表現上使自身重獲自由。
談話節目作為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相結合的節目形態,在傳播中受到雙重規律的制約,既要重視人際傳播的互動交流特征,以及談話氣氛的營造,又不能忽視大眾傳播的內容要求,在私密與公開之間如何尋找度的平衡點是談話節目發展的關鍵。移動設備的私人觀看方式使得談話節目的交流場發生了新變化,話題和互動方式更加靈活多樣。用戶碎片化的觀看方式決定了節目的談話內容本身需具有更多的趣味點和更加強烈的參與感,弱化談話的完整性和深度感;用戶年齡集中于年輕群體,使得節目的話語方式、視聽語言、嘉賓策劃需以年輕人的趣味為導向。網絡綜藝更需以商業邏輯為主線,挖掘適于自身生存模式和廣告表現形式。我們期待在最近幾年,網絡環境下的綜藝談話節目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契機和空間,逐漸確立自身的傳播形態。
注釋:①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61.
②胡春陽.網絡: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歡理論為視角[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③⑦伊哈布·哈桑.后現代轉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79,171-172.
④海德格爾.林中路[M].孫周興,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91.
⑤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第2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383.
⑥王志敏.現代電影美學體系[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