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生紀錄片《風云戰國之列國》于2019年12月11日在騰訊視頻獨家首播。作為全國首部劇情式歷史紀錄片,該片憑借突破性的紀實影像真實再現了戰國七雄的興衰榮辱,無論是在敘事方式還是內容表達上,都可謂是新意十足。本文將從新紀實、新視角和新制作三個層面對該片的創新策略進行評析。
劇情式歷史紀錄片初探。不同于自然、美食、社會等題材紀錄片,時代的久遠性決定歷史類紀錄片可用的鮮活素材不多。于是,一直以來我國歷史紀錄片都在采用格里爾遜的紀錄模式,呆板的畫面和解說加上枯燥的史料展示,流失了大量觀眾。主張劇情式表達的《風云戰國之列國》則不同,該片首創“對白+演員演繹”為主的敘事方式,借助具象化場景真實再現2000年前波詭云譎的歷史原貌。這種搬演的形式在《復活的軍團》《圓明園》《河西走廊》等傳統歷史紀錄片中也有呈現,都起著豐富影片場景的烘托作用。本片中80%的演繹橋段和20%的旁白串聯,才真正確立了搬演在紀錄片中的主導地位。這種直接演給你看的敘事方式,不僅賦予了歷史紀錄片一種新的觀照維度,而且更符合讀圖時代觀眾的胃口。如第一集《燕過無痕》中,燕王噲禪讓時主張派和反對派的沖突場面,不僅具有極強的代入感,也為后面劇情埋下伏筆;同集中燕昭王和蘇秦的拜別場面,更使史書中的“扁平”人物變成了有血有肉的鮮活主體。一部歷史紀錄片能讓觀眾產生扣人心弦的追劇感,注定了該片在本領域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史詩級畫面質感的藝術呈現。紀錄片紀實性的精髓在一個“真”字,歷史紀錄片更注重對歷史原貌的還原。傳統攝制方法多用古城遺跡和文物史料充當素材,實現了紀實目的,卻丟失了一定的觀賞性。而數字新媒體技術的融入,卻使紀錄片的影像表達有了無限可能,《新絲綢之路》《河西走廊》《圓明園》等歷史紀錄片,借助數字中間片技術創造性的處理場景,不斷實現了唯美的拍攝奇觀。《風云戰國之列國》的創作更是通過特效、三維動畫、數字合成等技術,將歷史、敘事和畫面完美融為一體,使原本呆板的表達憑借藝術化呈現迸發出新的影像活力。如該片片頭部分,七個國家的版圖造型、建筑、圖騰等,在三維動畫技術的打造下,和真實文物相差無幾,爭霸時代七國城池交替輪回,最后通過高清數字技術的合成,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等六國真實滅亡順序,繁華落盡,一統大秦鐵王座下,再配以氣勢恢宏的音樂,開篇就使觀眾眼前一亮。這種幾乎不遜于美國HBO旗下《權力的游戲》的史詩級畫面質感,不僅實現了歷史和美學的雙重表達,而且簡直就是中國版的“冰與火之歌”。
色彩賦義。彩色電影時代,攝影機前沒有無色之物。作為影視造型的基本元素,色彩和人的視覺密切相關,故常被電影人依照感受賦予一定的情感和個性。導演金鐵木創作《風云戰國之列國》時,在七國服飾設計上便采用了色彩賦義這一手法,意在通過朝服顏色傳達七國不同的文化和氣質。如燕國的藍色代表沉穩重農、趙國的紅色代表剛烈內斗、楚國的黃色代表高貴桀驁、韓國的青色代表忠義權謀、魏國的灰色代表多疑自大、齊國的紫色代表富貴重商、秦國的黑色和絳紅色,既代表冷峻勇猛又更彰顯帝王本色。
“國家性格+名人典故”的單線遞進式結構。相比于創作方法的突破,歷史紀錄片更注重真實歷史的講述和敘事視角的創新,以國家性格為主線,以名人典故推進故事的立意主題就是《風云戰國之列國》的敘事結構。傳統影視劇多從變法的角度戲說七國,該片導演組則創造性的通過國家氣質、性格重新解讀風云戰國的興衰榮辱,試圖讓觀眾透過文化氣質把握各國歷史。全片共七集,每集圍繞一種國家性格組織內容,不僅提供了一種審視歷史的獨特視角,還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全面創新,如第四集《權術的代價》,韓國由忠義正直向爾虞我詐的性格轉變,注定了自取滅亡的命運。此外,還有燕國的奉守王道、趙國的暴烈任性、楚國的桀驁不馴、魏國的自大多疑、齊國的愛財享樂和秦國的軍功主義。
確立以國家性格為主的敘事主線后,面對如何在60分鐘的時長里講述一個國家幾百年歷史的問題,主創團隊通過翻閱史料文獻,選擇了那些可以改變每個國家歷史走向的決定性人物和事件推進故事,如第一集《燕過無痕》中就選用了子之之亂、燕昭王中興、蘇秦離間、樂毅伐齊和荊軻刺秦王等名人典故串成故事線。此外,針對這些故事的選用,導演還一貫堅持取材正史記載,拒絕野史。如第一集中對蘇秦的形象塑造,就是史學界的最新考古成果之一,來源于楚地一處墳墓里的戰國帛書。片中其他故事也分別取材于《史記》《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史書,實現了真實服務于主題的故事化表達。
全知視角的述評串聯。導演金鐵木曾表示,做全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需要在故事的起承轉合上下大功夫。《風云戰國之列國》獨特的敘事角度,決定了它不可能像傳統歷史紀錄片那樣做平鋪式的直接敘事。為了使敘事蒙太奇的畫面組接不產生跳躍感,主創團隊借鑒了法國“真實電影”對藝術的假定性觀點,即紀實表達的風格化延伸,在片中用20%的旁白做全知視角的述評串聯。一方面,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對存在時空差距的決定性事件做銜接說明,加快敘事節奏。如第七集《為什么是秦》中的述評,“推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遷都咸陽,公孫鞅塑造了全新的秦人”;另一方面,還可以對歷史做客觀扼要的文學評論,方便觀眾理解記憶。如“呂不韋沒有意識到,他的威權超越了秦王,越位的代價只能是死”。
頂級制作團隊。《風云戰國之列國》的總導演是金鐵木,被譽為是我國最會拍歷史紀錄片的導演,2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在從事歷史紀錄片拍攝,對多個朝代的歷史均有廣泛涉獵,曾創作過不少經典歷史紀錄片,如《復活的軍團》《大明宮》《玄奘之路》等,豆瓣評分多年保持8.9分以上。總監制是陳曉卿,曾擔任《舌尖上的中國》《百年中國》的總導演。此外,還特別聘請了曾獲第46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提名的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雷載興擔任攝影指導。就是這樣一支由豐富歷史紀錄片攝制經驗的專業人士組成的頂級制作團隊,確保了該片精良的創作水準。歷史的情景再現與紀實性的畫面成功嫁接,是金鐵木導演作品的一大特點。此外,他和團隊還專門去了秦始皇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等地開展史學研究,從而達成了一致的創作思路。
戲骨天團的藝術加持。作為國內首部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云戰國之列國》還精挑細選了七位演技精湛的老演員,王勁松、于榮光、林永健、海一天、鄭則仕、李立群、喻恩泰分別在七集中各自領銜主演,這樣一支戲骨天團,光是在陣容上就吸粉無數。此外,老戲骨們在劇中對歷史人物性格、神態、動作等方面的藝術加持,也為本劇加分不少。如燕國復仇成功片段,王勁松飾演的燕昭王在宗廟里趔趄爬行的場面;李立群飾演的齊湣王在朝堂上對蘇秦咬牙切齒的恨意;林永健飾演的楚懷王在秦國客死時的仰天長嘯等。這些不僅使史書中的歷史人物變得鮮活起來,而且更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趣味。
騰訊平臺引領網生紀錄片、深耕細作。2011年,騰訊視頻率先推出紀錄片頻道,之后隨著新媒體紀錄片的蓬勃發展,先后與BBC、國家地理、HBO等公司展開深度合作,近幾年在布局上也開始往自制方向延伸,《風云戰國之列國》就是騰訊平臺在該領域全新嘗試的產物。企鵝影視聯合上造影視打造的這部劇情式歷史紀錄片,一經上映便好評如潮,騰訊視頻評分高達9.5分。該片的成功一方面是國內紀錄片市場在戰國題材上的空缺,另一方面得益于騰訊視頻長期的流量積累。全劇情式的敘事方式既滿足了年輕歷史愛好者的視覺需求,同時也是紀錄片市場商業變現的一次嘗試。
《風云戰國之列國》是歷史紀錄片在表達方式上的一次探尋。該片以全新的紀實形式、另類的解讀視角和頂級的專業制作,首次以正史的姿態揭開了風云戰國的神秘面紗,對于同類作品的創作來說,具有一定的可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