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萌萌 孫鳴枝
今年9月底,四川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全面建成“一卡通”陽光審批平臺,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這標志著“一卡通”監管平臺建設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實現了“一卡通”從申請、審批到發放全過程陽光運行,在黨的惠民惠農政策與群眾直接搭起了“直通車”。
為了讓這輛“直通車”跑好、跑快、不脫軌,省紀委監委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推動財政部門搭建起“一卡通”陽光發放、審批、監管數字化運行的“一條龍”服務和監管平臺,將“一卡通”真正變為群眾的“幸福卡”“明白卡”“放心卡”。
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高度重視“一卡通”監管平臺建設工作,督促財政廳迅速安排部署,落實“紀委督促推動、財政統籌牽頭、部門各負其責、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中的統籌牽頭責任,成立“一卡通”工作專班。
“我們從安排部署、組織實施,到分步推進、督查考核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跟蹤監督,加強與省財政廳‘一卡通’專班聯系,定期通報平臺建設情況。”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負責人介紹,該組立足監督職責,推動省財政廳按照“財政搭臺、部門實施、分級承擔、共享共用”模式,落實資金,通力協作,加快推動“一卡通”監管平臺建設。省財政廳黨組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切實將健全“一卡通”管理長效機制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定期研究、統籌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效。
卡片雖小,一頭連著黨的關懷溫暖,一頭連著群眾的熱切期盼,承載的是黨心民心。早在2018年,省財政廳就印發《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著力建成“一卡通”發放平臺,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實現了“陽光監督”“陽光發放”;今年初,省級審批平臺建成;今年9月底,省市縣三級“陽光審批”平臺全面建成。
歷時四年,“一卡通”監管平臺建設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提檔升級,是省財政廳黨組與駐廳紀檢監察組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有力印證。
平臺搭建起來,如何使用,是否用好是關鍵。瀘縣云錦鎮衛和村村民熊雨金的耕地地力補貼遲了一年才到賬,就是平臺經辦人員操作不熟,對預警系統、駁回數據、發放不成功等提示未能及時掌握和追蹤分析導致。
駐廳紀檢監察組堅持問題導向,與財政廳聯合派出調研督導組,對14個縣級部門、9個鄉鎮和14個村實地走訪調研,通過看現場、查資料、訪群眾等多種方式,以點帶面檢查當地對“一卡通”監管工作認識是否到位、機制是否健全、措施是否跟上。
駐廳紀檢監察組督促財政廳用好大數據、全數據,充分發揮財政部門“一個平臺發、一個口子出”的統籌匯總優勢,在“一卡通”發放平臺中創新嵌入數據比對功能,打破部門與部門、地方與地方之間的信息數據壁壘,將監督前移到資金發放之前。把群眾身份戶口信息、住房車輛等財產信息、貧困傷殘救助信息等貫通起來,在全省范圍內跨部門、跨地區比對數據,對不符合條件或存在可疑的數據通過平臺主動攔截,并逐一開展實地核查,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真正用在群眾身上。
平臺監測發現,內江市的一條低保申請被反復錄入了4次,都被平臺自動攔截,卡在了資格預審階段,通過平臺大數據比對,發現申請人周某擁有兩套以上房產,被自動攔截。
“通過‘一卡通’監督管理平臺,有效避免了虛報冒領、多頭領取、重復補助,對防止‘微腐敗’、增強群眾獲得感具有積極意義。”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負責人介紹,目前平臺比對攔截可疑數據148萬人次,核實不符合條件的6.2億元;全省累計收到投訴舉報1653條,已回復處理1460條;對比發現同一人員在不同地方申報同一補貼1986人,涉及金額209.7萬元。
“一卡通”監管平臺鏈接資金發放部門、享受補貼群眾、監管監督部門“三方主體”,涉及的補貼種類多、數量多、環節多,駐財政廳紀檢監察組加大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監督檢查力度,把財政廳管理運用平臺情況納入日常監督范圍,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推動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監管漏洞。
同時,紀檢監察組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督促財政廳著力在抓根本、管長遠上下功夫,實現“一卡通”監管平臺“一張卡片統一到賬“”一個平臺規范發放“”一套便捷程序申報“”一項全新方式監管“”一根鏈條全程陽光”五大功能,努力構建“一卡通”管理長效機制。
讓群眾切實享受“一卡通”平臺建設帶來的便利。自2019年以來,1128個惠民惠農補貼項目全部納入“一卡通”陽光發放系統,實行社保卡“一卡通”發放。平臺累計受理補貼申報3.65億人次,校驗符合享受補貼對象3.63億人次,發放補貼金額1184.6億元,惠及全省3162.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