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道榮,余順火,林 琳,羅慧婷
(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安徽合肥 230009)
“食品工藝學實驗”是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和食品安全專業的必修課程,學生在學習“食品工藝學”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工藝實驗,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的原理與技術;提高實驗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1]。一直以來,該實驗以線下操作為主要方式達到培養目標。2019年的新冠病毒感染事件發生后,各類教學也由傳統的課堂講授徹底轉化為線上授課,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驗課程也由線下轉為線上,開始覺得不可思議,變則通,通過一系列的探索,該實驗也能夠成功地在線上完成,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將相關的工作總結如下:
(1)網絡平臺熟悉應用。線上授課的教師必須熟悉授課軟件的操作,熟練應用軟件完成預想的各種功能。目前,選擇的網課平臺主要有騰訊會議、雨課堂、釘釘、QQ、微信等。上傳資料、簽到、錄制課程、同步投屏等一系列操作教師必須熟知,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網絡不穩定或容量不夠的問題,授課教師應能做到隨機應變,妥善處理[2]。
(2)課件準備。“食品工藝學”線上實驗的課件除了實驗原理、目的等,主要由2個部分組成,一部分通過網絡查詢或購買相關的實驗視頻和仿真軟件;另一部分由教師在實驗室操作現場拍攝操作視頻。這2個部分相互補充,使實驗內容更廣泛、更深入。
(3)授課實驗室準備。“食品工藝學”實驗線上授課一般安排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室應具備網絡、攝像、投影等硬件設施,上課前,教師應反復試機,確保設備運行良好。實驗室準備實驗相關設備與材料,在講授實驗過程中,方便教師可以隨時進行演示。
對于本科大三學生開設的“食品工藝學實驗”課程,共11個實驗,其中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飲料制品、果蔬速凍、焙烤制品工藝及高溫瞬時殺菌工藝,共24學時。實驗過程包括2個部分:仿真實驗和操作實驗。仿真部分,是學院結合“國家新工科專業改革項目”課題,制作的“食品工藝學仿真實驗”,學生預習完實驗后,登錄仿真系統,按系統操作完成實驗。實際操作部分,是在學生預習及仿真完成后,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可以購買的實驗材料和能實現的工藝,制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作為對仿真部分的鞏固和拓展。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每位學生只能進行部分實際操作(要求每位學生選取3個實驗實際操作),但在內容上有一定的擴展。例如,“蛋糕制作實驗”仿真系統里是用低筋粉高溫烘烤制作,而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實際操作時,原材料選用多樣化,如“低筋粉+玉米淀粉”“低筋粉+糯米粉”等,制作工藝上也有不同的改進,有“蒸”“燜”“烤”“微波”等,大大豐富了實驗的內容。在教師進行實驗總結時,學生能看到很多工藝,很好地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線上實驗教學過程從以下3個階段進行:
其中,實驗講解和仿真實驗部分是在按實驗大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完成后,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及客觀實際情況,組織、準備3個可以完成的實驗進行實際操作,從制訂實驗方案到實驗準備,均由學生獨立完成,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動手能力,填補了線上實驗“動腦不動手”的不足。仿真實驗的結果由教師端系統自動生成,操作實驗的結果拍攝成照片附在實驗報告上,供教師批閱。
教師先查看仿真實驗結果,統計實驗中的主要問題,然后批閱學生的操作實驗報告,記錄需要評議和討論的內容,最后給學生開實驗總結會。對于線上實驗,這一環節尤為重要,也是在線下實驗容易忽略的環節。在總結會上,教師首先將此次仿真實驗中的問題做點評,對于有明顯問題的,開放學生端口,要求學生課后重做,然后對于操作實驗部分進行匯總總結,并將相應的實驗結果播放給學生分享,實驗方案取之于學生,益之于學生[3-4]。甚至有的實驗有家長參與,集思廣益,實驗思路非常有借鑒作用。
線下實驗教學的考核方式以實驗預習(10%)、實驗報告(50%)、實驗操作(30%)和出勤(10%)綜合評分。線上實驗在考核方式上有很大改變,由仿真實驗(包括基本原理的消化、仿真實驗操作過程和結果55%),操作實驗(主要實際操作部分的操作過程及報告30%)、實驗總結(15%)幾部分構成,該評價體系避免了線上實驗中的“動腦與動手”的分離,更符合線上實驗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實驗積極性。學院學生疫情期間經過該輪實驗,復學后進行線下“食品工藝學課程設計”,學生的設計思維活躍,效果很好。
“食品工藝學實驗”線上教學采用了仿真實驗,與線下實驗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實驗趣味性,提升了課堂效果,提高了復雜、周期長的實驗的成功率(如高溫瞬時殺菌工藝實驗);仿真實驗具有多次重復性,也給實驗失敗的學生更多的機會,這是線下實驗不太容易實現的。“食品工藝學實驗”線上教學還采用了實際操作部分,這是課程本身的優勢:“食品工藝學實驗”更貼近生活,操作實驗中,除了檢測設備,其他的耗材和用具基本能準備齊全,保證實驗順利完成;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食品加工”與“免疫力”的關系備受關注,在掌握傳統加工技術的基礎上,什么是“健康產品”迫切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學習,學生查閱資料、深度思考的積極性更強,學習更深入人心。“食品工藝學實驗”線上教學采用了仿真和操作實驗相結合,仿真實驗的規范性、多次重復性與實際操作的實踐性、實用性優勢互補,對推進“食品工藝學實驗”線上教學有一定借鑒意義[5]。
(1)學生主動性有待提高。線上實驗教學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6]。盡管在實驗之前,教師滿腔熱情地備課,在實驗教學中仍會出現被動聽課、機械地按操作步驟操作、抱怨實驗環節不完整等問題,對于檢測環節,檢測設備,一般只能講解原理,學生不動手操作,達不到實驗效果。這些問題基本上是線上實驗的共性問題,鑒于上述問題,只能采取教師由“主播”變“導播”、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及實用性、關鍵實驗環節復校補上的方式。
(2)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由于教師首次從傳統的線下實驗教學轉換到線上實驗教學,有些教師對直播、在線教學軟件、虛擬實驗仿真平臺等使用方法掌握得不夠靈活,課堂中遇到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參加學習,積累經驗,提高線上實驗教學效果[7]。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食品工藝學實驗”采取線上實驗教學看似是不得已之舉,實際上是一次探索“新興的互聯網技術在實驗教學平臺上的應用”。在此之前,只是將線下實驗加入互聯網的視頻資源,而這一次是將互聯網的硬件及軟件技術全方位、充分地應用于實驗中,是一次探索,更是一次突破。多元化的線上實驗教學模式受到學生的歡迎,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只能加強學習,不斷探索,提升自己,快速適應時代的變化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