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梁麗,陶麗麗
(本溪市中心醫院風濕免疫科,遼寧 本溪 117000)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多發于青年女性,以皮膚紅斑、網狀青斑、紫癜及多臟器累及為主要臨床表現[1]。目前,臨床對于SLE的治療尚無明確方案,多以甲基潑尼松龍類皮質激素藥物治療為主,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減少炎性滲出,緩解病情。但SLE患者因自身產生大量免疫球蛋白類(immunoglobulins,Ig)抗體的原因,使機體免疫應答異常,加重病情,甲基潑尼松龍療效有限,臨床效果并不理想。而近年來有報道指出,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可改善SLE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臨床療效。而嗎替麥考酚酯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減少自身Ig抗體產生[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甲基潑尼松龍聯合嗎替麥考酚酯治療SLE患者的效果,旨在指導SLE治療方案的優化,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診的60例SLE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編號,將單數患者作為對照組,雙數患者作為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2例,女28例;年齡21~42歲,平均(32.59±6.31)歲;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SLEDAI)評分8~19分,平均(16.35±1.07)分。觀察組男4例,女26例;年齡20~41歲,平均(33.17±6.25)歲;SLEDAI評分8~20分,平均(16.21±1.13)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3]中SLE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SLEDAI評分≥5分。排除標準: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合并惡性腫瘤;使用糖皮持激素時間≤2個月。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予以甲潑尼龍片(Pfizer Italia Srl,進口藥品注冊號H20150245,規格:4 mg)初始劑量為每次16 mg,口服,每天1次;治療8周后根據患者病情酌情縮減,維持劑量為每天4~8 mg,共治療12周。
1.3.2 觀察組 觀察組甲潑尼龍片的用量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嗎替麥考酚酯分散片(昆明貝克諾頓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24,規格:0.25 g)治療,口服,每次0.5 g,每天2次,共治療12周。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12周時,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10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與血漿,待測。①免疫功能指標及C反應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采用單向免疫擴散法測定血清補體C3、補體C4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RP水平;②免疫球蛋白指標: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水平;③血常規指標: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血清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紅細胞計數(erythrocyte Count,RBC)、血紅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計數(blood platelet,PLT),采用魏氏法測定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 rate,ESR)水平;④腎功能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邁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測定血清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測定血清白蛋白;收集患者24 h尿液標本,采用3-5N型號尿沉渣分離離心機(濟南禾普儀器設備有限公司)測定24 h尿蛋白總量;⑤比較兩組治療期間惡心、頭暈、尿路感染、脫發、皰疹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均行正態分布檢驗,符合正態分布采用“x±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及CRP水平比較 治療12周,兩組血清補體C3及補體C4水平均高于治療前,血清CRP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血清補體C3及補體C4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CR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及CRP水平比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indexes and CRP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2.2 兩組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 治療12周,兩組IgG、IgM及Ig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IgG、IgM及Ig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x±s,g/L)Table 2 Comparison of immunoglobuli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g/L)
2.3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治療12周,兩組WBC、RBC、Hb及PLT高于治療前,ESR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WBC、RBC、Hb及PLT水平均高于對照組,ESR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x±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
2.4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12周,兩組血SCr、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血SCr、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5。

表4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x±s)Table 4 Comparison of renal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SLE為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目前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常與內分泌障礙、感染及免疫異常有關。SLE發病后機體會產生大量Ig抗體,會沉積在小血管、皮膚及腎小球等部位,進而累及臟器,引起血液系統異常和腎臟損傷[4-5]。若SLE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引起急慢性炎癥及組織壞死,如狼瘡腎炎、溶血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癥,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常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SLE患者,通過降低機體炎癥反應,緩解患者病情。但SLE患者機體產生過多的Ig抗體使補體C3、補體C4分泌減少,免疫功能降低,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導致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6]。因此,探尋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2周,觀察組血清補體C3及補體C4水平均高于對照組,CRP水平低于對照組,IgG、IgM及Ig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甲基潑尼松龍聯合嗎替麥考酚酯治療SLE的效果較好,可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分析原因為,甲基潑尼松龍為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為可的松的7倍,可有效抑制結締組織增生,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過性,進而減少炎性滲出,降低機體炎癥反應[7-8]。同時,該藥在發揮作用時,水、鈉潴留作用較弱,無排鉀,不良反應較小,還可用于內分泌失調,是治療SLE的首選藥物。而嗎替麥考酚酯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B淋巴細胞母細胞轉化和T細胞非依賴性抗原的增殖反應,減少自身Ig抗體產生,平衡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補體C3及補體C4水平[9-10]。因此,甲基潑尼松龍聯合嗎替麥考酚酯治療可降低SLE患者炎癥反應,改善免疫功能。
本研究結果中還發現,治療12周,觀察組WBC、RBC、Hb及PLT均高于對照組,ESR水平低于對照組,且血SCr、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甲基潑尼松龍聯合嗎替麥考酚酯治療可改善SLE患者的血液常規指標和腎功能。分析原因為,嗎替麥考酚酯可降低T細胞與內皮細胞間的粘附力,阻止抗體穿過內皮達到炎癥局部,從而減少損傷血小板及內皮細胞,改善血常規異常。相關研究表明,嗎替麥考酚酯能修復重要臟器損害,保護腎臟免受攻擊,且耐受性較好,無腎毒性與肝毒性,故在甲基潑尼松龍基礎上聯合嗎替麥考酚酯可有效改善血常規指標與腎功能[11]。此外,本研究結果中,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該藥物治療方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甲基潑尼松龍聯合嗎替麥考酚酯治療SLE的效果較好,可降低機體炎癥反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血液血常規指標和腎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