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花,陶梅
(鐘祥市中醫院婦產科,湖北 鐘祥 431900)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生殖系統腫瘤,其主要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發病率較高[1]。該病患者臨床無明顯癥狀,多在體檢時發現,且僅部分患者因出現經期延長、白帶增多、下腹墜脹、腰背酸痛等癥狀就診[2]。臨床治療子宮肌瘤多采用手術治療,其中開放手術是臨床常用的手術方式,其可有效將病灶切除,但創傷較大,且術后有瘢痕,患者接受度低[3]。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均為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微創術式,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但臨床關于二者對宮頸局部微循環及內分泌影響的報道較少[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肌瘤剔除術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39.23±4.48)歲;漿膜下肌瘤23例,壁間肌瘤9例,黏膜下肌瘤8例。觀察組年齡23~51歲,平均年齡(39.46±4.74)歲;漿膜下肌瘤25例,壁間肌瘤8例,黏膜下肌瘤7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5]中相關診斷標準;②伴有嚴重腹痛、性交痛;③藥物治療無效。排除標準:①嚴重高血壓;②子宮內膜粘連;③心肺功能不全。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硬腰聯合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將陰道宮頸交界處黏膜切開,分離子宮筋膜與膀胱,消毒后,鉗夾宮頸,充分暴露陰道后穹窿,逐一將子宮肌瘤剔除,切除完畢后,止血、縫合、包扎。
1.3.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全麻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根據術前影像學結果,確定子宮肌瘤位置、大小、數量等,選擇合適部位將腹腔鏡等手術器械置入,并建立CO2氣腹,維持氣腹壓力12~14 mmHg,腹腔鏡下探查病灶情況,注射垂體后葉素6 U在肌瘤周圍宮體,并根據子宮肌瘤位置確定切口,單極電鉤切開肌瘤包膜深達瘤體,牽引瘤體,沿瘤體周圍進行分離,雙極電凝、剪斷基底,對瘤腔進行縫合,子宮旋切器粉碎子宮肌瘤,自套管取出,止血、縫合、包扎。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時宮頸局部微循環,取靜脈血5 mL離心后分離血清,采用微循環觀察儀檢測毛細血管管徑、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徑。②比較患者術前及術后1個月的內分泌水平,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 mL,離心后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宮頸局部微循環比較 術后,兩組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徑、毛細血管管徑均低于術前,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宮頸局部微循環比較(x±s)
2.2 兩組內分泌指標比較 術后,兩組E2水平均低于術前,FSH、LH水平高于術前(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內分泌指標比較(x±s)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的良性腫瘤,多數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僅少數患者有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等癥狀[6]。其發病機制尚未不明確,但有研究指出,與患者機體的孕激素及雌激素水平存在一定關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不孕及一系列婦科疾病[7]。子宮肌瘤剔除術是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首選手術方式,但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創傷較大,不利患者術后恢復。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創傷較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故有必要對此兩種術式進行進一步的研究[8]。
宮頸局部微循環是反應局部狀態的重要指標,其中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徑、毛細血管管徑是反映宮頸局部微循環的指標,有較高的檢測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兩組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徑、毛細血管管徑均低于術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術后,兩組E2水平均低于術前(P<0.05),FSH、LH水平高于術前(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有一定效果,會對患者的內分泌造成一定影響,但對宮頸局部微循環的影響較小。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創傷較小,且無腹部手術切口,但其手術視野較小,要求施術者對機體基本結構的了解程度及手術經驗較高。而腹腔鏡手術體表切口較小,在腹腔鏡下對病灶進行切除,避免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盲目性,減少對腹腔的不良影響,可在肌瘤剔除的同時,減少機體的應激反應和對子宮內部的不良影響,因而局部微循環較好[9]。E2、FSH、LH水平是反映患者機體內分泌的重要指標,卵巢雌激素降低、垂體負反饋調節作用減弱會使FSH、LH水平升高,卵泡功能減退,而數量減少會使E2水平降低;而因手術均會造成一定的創傷,影響患者的卵巢雌激素水平,導致腹腔鏡手術與陰式手術均會對患者的內分泌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10]。但鑒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隨訪時間較短,后期應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分析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的效果。
綜上所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內分泌造成一定影響,但對宮頸局部微循環的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