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唐愛東,劉晶
(1.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五官科,江西 贛州 341600;2.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眼科,江西 贛州 341001)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在糖尿病中是一種常見多發并發癥,主要以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出血、玻璃體積血、滲出、視網膜微血管瘤等為臨床表現,是導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DR發病原因與糖尿病病程、發病年齡、血糖控制情況、糖尿病類型等密切相關,因此,有研究表示,通過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血壓等一系列危險因素能減少或延緩DR發生及發展[2]。復方血栓通膠囊是一種中藥制劑,具有養陰益氣、止血、化瘀活血、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及促使血液循環的作用[3]。羥苯磺酸鈣屬于血管保護劑藥物,可提升DR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提高血液的黏滯性及血小板的活性,其逆轉與抑制作用顯著[4]。本研究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DR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DR患者,按隨機數表分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女12例,男18例;年齡32~75歲,平均(51.86±6.16)歲;病程1~5年,平均(3.18±0.72)年。研究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0~74歲,平均(52.85±6.38)歲,病程1~5年,平均(3.21±0.66)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確診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資料不完整者;肝腎功能障礙疾病者;精神心理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通過服用降糖藥物及注射胰島素等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給予飲食指導,若患者伴有高血脂或高血壓,則行降脂、降壓等治療。對照組使用羥苯磺酸鈣(寧夏康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09)治療,每次0.25 g,每天3次,1個月為1個療程,需治療5個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復方血栓通膠囊(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017)治療,每次1.5 g,1天3次,1個月為1個療程,需治療5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視力改善>2行,眼底的水腫緩解,眼底出血等顯著改善表示顯效;臨床視力指標改善為1~2行,眼底的水腫改善,眼底出血癥改善表示有效;眼底出血、視力等癥狀、眼底水腫情況無改變表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LogMAR視力、黃斑厚度、血管瘤體積、視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積等指標;③比較兩組安全性和復發情況[5-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LogMAR視力、黃斑厚度、血管瘤體積、視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積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x±s,n=30)
2.3 兩組不良反應及復發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研究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和復發情況比較[n(%)]
DR在臨床是糖尿病最常見并發癥之一,一旦患病,患者會出現視網膜脫離、出血、滲出、新生血管、視網膜微血管瘤、玻璃體積血等臨床表現,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病情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失明[7]。目前,臨床對DR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多認為與糖尿病病程、糖尿病類型、發病年齡及血糖控制情況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有研究指出,通過控制患者血糖、血脂、血壓等可減少DR發生,延緩其發展[8]。目前,臨床對DR患者多采用藥物方式進行治療,其中羥苯磺酸鈣是常用藥物,該藥物雖具有一定治療效果,但有研究表示,將其與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使用,治療效果更為顯著[9-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LogMAR視力(0.22±0.18)、黃斑厚度(302.11±45.11)μm、血管瘤體積(10.10±2.27)μm3、視野灰度值(1.16±0.21)%、出血斑面積(1.21±0.22)mm2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66%,高于對照組的63.33%(P<0.05),與馬京平[11]研究結果相符,證實羥苯磺酸鈣與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治療DR患者,可改善患者視力指標,且不良反應少,復發率低,安全性高,還能進一步提升其治療效果。分析原因為,目前,對于DR臨床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羥苯磺酸鈣是一種保護毛細血管藥物,能使機體內血液黏稠度降低,有效預防血栓形成。此外,該藥物能有效調節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抑制組胺與透明質酸酶等血管的活性物質,降低其通透性,進而改善機體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目的,同時,在治療期間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但有大量研究表示,臨床單一使用羥苯磺酸鈣治療DR患者,其治療效果欠佳[12-13]。近年來,臨床逐漸采用中西醫聯合方式治療DR,將羥苯磺酸鈣聯合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用于DR患者中,其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視力指標[14]。
中醫認為,DR可納入“消渴”等范疇,通常因患者肝腎虧損、氣陰兩虛等導致機體出現生熱及血液不暢現象,阻塞機體經絡。復方血栓通膠囊屬于中成藥,由玄參、黃芪、丹參、三七等藥物構成[15]。其中,丹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改善代謝功能,促使血液暢通;黃芪具有益氣活血之效,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血液的黏稠度;玄參可擴張血管,減輕炎癥反應;君藥三七,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有效避免血栓形成,能提升血管的通透性,改善眼底的血液循環[16]。此外,由于三七的主要成分包括黃酮苷與三七總皂苷,均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改善代謝功能,有效糾正缺氧、缺血等狀態[17]。因此,臨床將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于DR中,能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其視力指標,還能降低患者疾病復發率。受環境、樣本等因素,應用羥苯磺酸鈣聯合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對DR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待臨床進一步研究分析。
綜上所述,應用羥苯磺酸鈣聯合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DR患者,能改善患者視力指標,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能進一步提升其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