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計算機審計涉及多學科專業知識,在實踐中,計算機審計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效果不佳。體驗式學習已在國內外企業培訓中得到廣泛運用,因此,本文通過分析計算機審計實踐教學在課程設計、教師能力以及教學平臺三方面的局限性,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并以計算機審計為例進行了教學組織形式、內容及方法的設計。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計算機審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66
近年來,審計信息化工作模式發展迅速。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完善,傳統的財務審計工作基本采用計算機輔助技術來完成,計算機審計技能也已成為審計人員的必備技能。而計算機審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以達到培養綜合性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體驗式學習是由英國馬丁湯姆森1982年創立,在全球企業培訓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它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圍繞學習目標,組建團隊,限時完成任務,在體驗過程中學會反思,并再次應用于實踐。這一方法能有效完成知識或技能的學習,但企業培訓與課堂教學具有一定差異,不能直接套用企業培訓模式。因此,本文結合課堂教學的特點,設計了基于體驗式學習的計算機審計教學模式,以期為計算機審計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計算機審計實踐教學的現狀
1.1?課程設計的局限性
計算機審計課程實踐不僅對學生財務審計理論知識方面的要求較高,而且對學生在企業運作流程和實際工作崗位(特別是對計算機操作、數據庫使用)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再加上計算機審計所依托的學科之間存在著較大隔閡、教材內容不完善以及實踐環境不允許等因素限制,導致學生往往很難掌握實踐教學所表達的內容,很難達到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職業懷疑態度難以形成。因此,迫切需要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打造一個能夠貼近計算機審計工作實際的,能夠培養職業素質的,能夠將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將多種實踐能力綜合運用提高的實踐教學模式。
1.2?教師能力的局限性
計算機審計課程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授課教師既要有系統的財經理論知識背景又要有計算機審計的實踐操作經驗。而財經專業的授課教師往往缺乏計算機實踐,計算機專業的授課教師又缺乏財經理論知識背景,導致課程設置不盡合理,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培養出能快速適應具體計算機審計崗位的應用型人才,實現與計算機審計實際應用的無縫對接,是構建計算機審計人才培養體系亟待解決的問題。
1.3?實踐教學平臺的局限性
計算機審計實踐教學需要有能夠充分模擬現實環境的軟件平臺作為支撐。而計算機審計軟件的核心是財務數據庫,并非審計功能的設計。由于企業財務數據庫的非公開性,模擬現實審計環境需要錄入所有業務的原始憑證、公司制度設計與執行等,同時還要兼顧教學內容而設計的審計陷阱,這些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精力,目前有充分教學資源的實踐教學平臺較少且尚未開發成熟。因此,在運用現有的計算機審計實踐教學平臺時,仍然需要不斷充實教學資源。
2?體驗式學習在計算機審計教學中的運用
2.1?體驗式學習的內涵
體驗學習是指模擬現實場景,設定學習目標,學習者自主完成任務的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應對真實、復雜的挑戰的關鍵技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它具體包含3個要素:任務的具體經驗、反思性發現以及積極實驗。
2.2?體驗式學習在計算機審計教學中的運用
體驗學習教學有3種形式,包含項目式學習、基于服務的學習以及不確定性能力教學。
項目式學習是指將學習內容模塊化,以具體某一個主題或任務展開,學習者在實驗中可以采取多元化活動,可以合作、競爭等不同方式完成學習內容。計算機審計實踐通過從立項、項目實施到項目終結的形式展開。
基于服務的學習要求學生使用知識和技能解決真實社區的要求。計算機審計課程一般開設在會計電算化課程之后,項目負責人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備份其賬套,并在增加一定的數據后作為計算機審計的實驗對象。有利于學生能有效將財務與審計結合起來學習,解決自身“制造”的問題。
不確定性能力教學是指不以確定性問題為出發點,創造一個接近真實的未知的實踐環境,促進學生走出舒適圈,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建立與社會的聯系。課程中將要求學生走出課堂,去企業、事務所進行調查、項目跟蹤。
3?基于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模式設計
3.1?教學組織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將審計過程分為計劃、實施和完成三個階段,其中實施階段再劃分為銷售與收款業務循環、采購與付款業務循環、生產與倉儲循環、投資循環、貨幣資金等8個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再分為N個小模塊,各個小組按照計算機審計的流程展開訓練。在進行每一個小模塊之前進行課前理論復習,教師將該模塊的實驗目的、要求和程序進行講解,讓學生用理論框架指導實驗,再通過實踐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反思。實驗完成后各個小組針對子項目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報告答辯,可以引起學生互相檢驗、問題討論。
3.2?教學過程與方法設計
(1)審計計劃制定,采用情景模擬法教學。審計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初步了解被審計單位,確定重要性水平、簽訂業務約定書,制定審計工作計劃。先由教師講解審計調查的目的意義、計算機審計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然后,將每組學生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模擬審計人員;另一方面模擬被審計單位人員開展調查問卷活動。學生通過閱讀被審計單位的背景資料、提問式調查會加深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熟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企業業務流程,進而對其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打分,讓學生在角色轉變中真正理解審計調查的內容、作用,企業內部控制對業務流程的意義。同時,在角色扮演中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偵查與反偵查”能力。
(2)審計實施階段是教學的重點部分,這一環節對學生的財務審計理論知識要求較高,這部分采用“課前-課中-課后”的“三段式”全程導學教學方法,即課前熱身、課中活動、課后總結,采取“自主、合作、體驗、發展”的一體化教學策略。
①課前導學,通過布置課前習題,讓學生針對該模塊的重點問題主動預習,回顧相應的理論知識。采用主題式教學法,通過課前習題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該模塊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展開專題理論分析和小組討論。采取“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引入,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帶著問題、帶著理論方法開展實驗,激發學生實驗積極性,提高實驗完成度。
②課堂中實驗組織和指導。教師先對該模塊的實驗目的要求、實驗步驟進行講解,限制實驗時間,并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懷疑、合理性推測,培養職業懷疑態度,以及設計更加合理的管理制度。由于各個小組審計方案不同、抽樣樣本不同發現的問題也不同,因此課堂中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但這個問題是學生發現的問題,針對不同學生發現的問題予以分析,判斷其審計線索的合理性。
③課后歸納,在每一個子項目完成后,需要各個小組課后進行審計證據整理得出審計結論,采用報告答辯式教學法,通過小組結論匯報答辯,可以激發學生互相討論、相互驗證。
(3)審計完成階段是計算機審計教學的最終成果,具體包括編制調整會計報表,撰寫審計報告和管理層建議書。審計報告作為對外公開文件,有規范的格式要求,嚴謹的措辭,是整個審計工作結果的總結,需要將審計實施階段所有發現的問題予以歸納分析,判斷其重要性水平,發表審計意見。因此,這一階段可以采用小組討論、交叉評價的方式完成。每組的審計報告也將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方略.“MOOC+FCM”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深化與瓶頸突破——兼論財會類本科與MPAcc課程教學設計差異[J].財會通訊,2021,(03):163-166+171.
[2]楊連生,王甲男,黃雪娜,等.體驗式學習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影響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20,(12):102-107.
[3]陳偉.基于微信平臺的互聯網+IT審計教學系統研究[J].財會通訊,2019,(16):53-56.
[4]王小紅.微課視域下中國特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透視——以《會計學》課程為例[J].財會通訊,2017,(25):37-40.
基金項目:安徽省級教學研究一般項目(2020jyxm1279);池州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019XJYXM05)。
作者簡介:張璐(1987-),女,安徽池州人,池州學院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