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清 王永偉
摘?要:美育是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是學生成長成才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研究高校美育課程建設具有重大的引導和教育意義,對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促進職業教育“三教”改革實施,以及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修養均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當前高校美育課程面臨著一些主要困境、短板和不足,如高校美育課程內容不符合學科發展規律、內容知識陳舊,沒有形成自身特色、與學生實際需求和期待有差距、與市場真實發展需求不匹配等。本文基于高校美育公共選修課《形象美學與禮儀》的探索和研究,提出“象·形·境”美育理念,從學生“象”外在形象塑造、“形”舉手投足訓練和“境”心靈境界提升等方面進行內容的構建和探討,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修養,最終實現高校美育課程建設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象·形·境”理念;高校美育;課程內容;探索研究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76
《國語·楚語》中有云,“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日美。”中國是一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的文明大國,其國人內心深處對審美與人文修養、心性修為、心境修煉等追求從未停止過。
而今,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行企快速更新迭代等,尤其在IT高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新時代,作為21世紀新時代“象牙塔”里的大學生將如何面對未來不可莫測的環境,如何滿足未來企業對高層次復合型技能型人才高要求和高標準,如何處理外部成長壓力與內心心靈修煉的和諧與平衡,如何學會審美與人生成長伴隨終身等,這些都是當前高校美育課程內容建設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
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貫徹落實國家文件要求,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近年來,國家關于加強美育教育的政策文件不斷推陳出新。2019年4月,國家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關于深化美育教學改革方面,要重點研究高校美育課程,教材體系,教學規律和模式,考核評價標準和教師隊伍建設等。而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更是進一步指出,要不斷完善課程和教材體系,要樹立學科融合的理念,要完善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定位課程目標等。可見,國家對美育課程建設越來越重視,美育教育是學生成長成才不可代替的重要內容,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刻不容緩。
1.2?積極響應“三教”改革,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務,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可以說,“三教”改革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之一。高校美育課程內容建設,正是把教師、教材和教法有效結合起來,教師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尋找到符合自身教學個性和特色教法,在實踐探索中編寫出符合學生需求和期待的美育課程教材。美育課程內容這一系列實踐探索,在積極貫徹落實“三教”改革精神的同時,更進一步提升了職業教育更高水平發展。
1.3?提升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發展
美育也是審美教育,對學生的心靈修養、品格塑造、性情陶冶、道德修養、審美與人文素養等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杜夫海納說:“審美經驗揭示了人類與世界的最深刻和最親密的關系,他需要美,是因為他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審美活動最是和人生經歷相關,而人格境界與審美境界密不可分。美育課程,不僅傳授具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引導學生學會到“美”的浩瀚宇宙和世界里,尋找到屬于我們每一位中國人特有的“人生智慧”,在學會生存的同時,更學會如何生活得“更美”。
2?現狀和不足
盡管說,近年來高校美育教育不斷得到加強和重視,但從目前來看,高校美育課程建設內容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
2.1?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不符合美育學科發展規律
任何一門課程內容建設方案,都要和該學科本身發展規律相一致。“美育”這一學科,發展歷史短暫,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識和內容領域非常廣泛。因此,和其他課程相比,美育課程內容建設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重大工程,也對美育課程建設的教師要求非常之高,需要多學科的知識融合,跨學科思維的熏陶和創新探索。而這一實踐探索之路,是有規律可循的,也是需要遵循美育學科自身發展規律的。但從當前各大高校開設已有的美育課程來看,普遍存在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不符合美育學科發展規律的現象。
2.2?教學內容知識陳舊,與學生成長需求存在差距
美育課程內容的建設方案要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緊緊圍繞學生成長發展需要來進行設計與布局。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需求,美育課程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核心需求、成長痛點及關注點等來進行開展。但從總體來看,很多高校美育課程內容知識陳舊,偏重理論和知識的傳授,兼具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美育課程少,符合學生個性需求和成長期待的少,與學生成長全面發展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2.3?未整合本校優勢資源,形成特色美育課程內容
美育課程內容建設方案的精準設計,需要立足于本校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發展資源,實現自身課程建設發展利益最大化。高校美育課程內容建設探索,更離不開其他課程的支持和幫助。一方面,美育課程本身是一門綜合性極強、涉及學科眾多的課程,我們需要建立學科融合的理念。另一方面,高校美育課程歷史發展短,在各大高校課程建設中是一門弱小學科,更需要借助其他優勢學科特色專業資源的強力支持,需要從其他課程中汲取特色和亮點。但從目前來看,高校美育課程普遍存在單打獨斗、孤軍奮戰的現象,未完全整合本校專業特色和亮點,形成具有當地特色文化、本校特色亮點的美育課程。
2.4?與市場發展不匹配,課程內容脫離實際需求
隨著市場快速發展,行企快速更新迭代升級,美育課程建設方案也要結合相關行企發展的核心需求、市場實際發展需求融入建設方案當中。一方面,美育課程內容建設與市場發展相吻合,讓教學內容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將市場發展需求嵌入實際教學過程中,讓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實際,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另一方面,還可引導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和布局,為未來職場做好充分準備。但目前各大高校美育課程內容普遍存在知識較為陳舊,課程教學內容與市場發展需求不一致的現象。
3?“象·形·境”理念下的美育課程實施
由前文可知,當前高校美育課程內容存在較多問題和不足。基于此,根據多年探索和實踐,筆者從高校美育公共選修課《形象美學與禮儀》作為研究切入點和落腳點,提出“象·形·境”美育課程理念,實行橫向分若干模塊縱向劃分若干層次,滿足不同層次和階段的學生,循序漸進,實現學生螺旋式成長發展。
(1)“象”(外在形象塑造):主要體現于外在形象塑造之美,屬于人的“靜態肢體語言”。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扎克在《風雅生活論》中指出,“服飾不僅指衣服,更是指著裝的方式”“服飾既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習慣,一種意識”……其在書中大量闡述了服飾的方方面面以及人體步態映射出的深層內涵。可見,服飾得體著裝等外在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因此,該部分內容主要涉及日常儀容儀表得體裝扮,妝容與發型,場合著裝搭配,服飾色彩基本搭配,個人形象診斷與風格塑造,職場形象與著裝塑造等。
(2)“形”(舉手投足訓練):主要體現在舉手投足間的得體表達之美,屬于人的“動態肢體語言”。我國著名《詩經》中有描述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把一位女子的美妙描述得栩栩如生,猶如本人站在眼前。可見,人的神態動作、肢體語言對人的整體形象和禮儀素養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該部分內容主要包括日常形體訓練、儀態管理和訓練、行企禮儀規范和服務標準,職業素養和職場核心能力提升,職場溝通與表達等。
(3)“境”(心靈境界修煉):主要體現在人的職場素質與道德修養、心靈境界、人生境界品位以及甚至超越人的內心領悟之美等。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開篇中提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我們國人向來講究做人的境界、注重心性修為,具體體現在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胸襟談吐、氣度和視野格局,以及個人對生命的感悟和敬畏、人生的體驗、甚至超越宇宙的瞬間領悟,對漫漫人生“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臣服”,對“直至本心,莫向外求”的深沉思考,對人生殘缺、不圓滿的“平懷”,以及對宇宙“浩然之氣”的細微妙悟等。因此,該部分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職場素質、職業道德規范、心境修煉、人生品位等內容。
4?結論
綜上,“象·形·境”理念下的高校美育課程內容探索與實踐,注重學生外在形象塑造、行為舉止訓練和心靈境界修養提升等,符合美育學科發展規律、學生成長需求、行企發展需求,并能結合學校自身優勢學科特色專業協調發展,其對今后高校美育課程內容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均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2015-09-28.
[2]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2019-04-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2020-10-15.
基金項目:深圳市教育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先行示范區建設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學改革探索研究”(ybzz20012);校級課程思政教改專項“課程思政背景下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形象美學與禮儀》課程為例”(2019kcszzx03);校級社科項目“新時代大學生美育素養提升研究”(SZIIT2020SK009)。
作者簡介:宋曉清(1988-),女,江西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美育、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