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月
摘要:本文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培養高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從培養學習興趣入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改善教學方法,運用信息化技術,對學生加大鼓勵等方面闡述了如何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旨在幫助高職生在進校初期養成良好的個人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興趣;習慣;先學后交;鼓勵;信息化
五年一貫制高職,也稱五年制大專,是由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承辦,三年的普通中等職業教育和兩年的高等職業教育組成。培養高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生對某一學科強烈的求知欲來源于它對該課程產生的濃厚興趣,而興趣值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的效果。學生大部分都比較懶散,部分學科的課堂紀律甚至都到了難以維持的地步,課堂上學生不愿意動筆記筆記,不愿意動腦子。大多數的高職生在初中院校里都經歷了不太友好的經歷,在以分值為衡量標準的學校里,這部分孩子并不受待見,普遍受挫,心里自卑感強,他們覺得差才是他們的常態,他們的腦子就是不好使,他們就是比別人笨,既然先天不足,不如索性放棄。在我的任教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學生腦子十分靈活,做事情也很認真,但是由于偏科或者家庭變故、父母缺少關心等中考失誤才進入高職;還有一些學生雖然不擅長學習,但是動手能力很強,我們會建議這部分學生去參加技能大賽的選拔培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長處,我們老師尤其是高職老師更應該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興趣,學習并不是一味地在書本上,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并朝著目標邁進就是我們教育的成功。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只有他們自己想學,自己想要進步才能走得更好更遠,而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思考的習慣。教師要將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和專業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去接觸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是如何和社會銜接的,真正的了解到以后到社會上工作需要用到哪些技能,這樣學生才能有目的的學,動力也會更足。
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后及時鞏固課堂所學,不會的問題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做到每一節課的知識都能熟練掌握。
三、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答疑解惑
教師可以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即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后針對疑難問題重點講解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先學”,就是把本節課所要重點掌握的東西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先自學,等待學生出現問題后教師再針對問題逐一解答,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的被灌輸知識。
通過應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我發現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也得到了調動,大家會積極地問老師問題,針對自己的薄弱項、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向老師提出,在得到解答后印象也比純接受式教學要深。
四、課堂教學中多使用正面語言
很多老師喜歡用貶低、比較等語言評價學生,我們的學生狀況也確實不容樂觀,可是正是因為曾經的這些教育經歷給他們弱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霧霾,他們用無所謂的態度來武裝自己,實際內心并非如此,因此我們在課堂中更應該多采用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語言,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多一些信任,減少批評性語言的使用,尤其對于本身就存在自卑情緒的高職生來說,打擊式的語言交流方式會讓學生更加不相信自己從而陷入深度的自我懷疑和放棄,同時也會對任課老師產生逆反心理。相反,當學生表現好的時候教師給予夸獎鼓勵;表現不好時提出問題,讓學生積極改正,并給學生積極的正面引導,讓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變好,長此以往,學生喜歡老師,喜歡課堂,自然想要做得更好,變得樂學善學。
五、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
目前大多數院校基本都可以實現互聯網教學,手機、電子屏電腦等教學手段逐漸成為新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課堂富有生機和體驗感,抽象的學科會讓學生感到晦澀難懂,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學科具象化,通過媒介手段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容易理解的內容。同時也可以應用信息化技術實現翻轉課堂,但這應該是建立在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的基礎上。
我們的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提高自己把知識具象化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自身的師風師德,在課堂上要能充分的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習變成快樂的事情,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金鍇琰.五年制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心理素養,2019(4):83-88.
[2]吳玲玲.淺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J].世紀橋,2011(13).
[3]史建華.信息技術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