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啟芬
摘要:在農村初中教育體系中,語文是不可缺少的關鍵學科,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有很大促進作用。為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課程實施能力,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深入優化教育效能,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期間,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合理制定教學計劃。鑒于此,本文將深入探究了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以期相關人員能夠借鑒,內容如下。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師要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水平,讓學生能學習在課堂,發展在課堂,在課堂上提高成績,促進教學效益的整體提高。因此,基于這一背景,教師在組織開展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期間,應該結合當前教學現狀,并在綜合考量學生能力的基礎上,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與城市教育相比,農村經濟條件比較滯后,教育資金有限,很多先進手段以及設施設備無法順利應用到教學中,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并且,依托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應該在課堂上占據主導位置,但就目前教學現狀和效果來看,教師對自身的主導性極為注重,習慣性的對填鴨式等應試教育方法進行利用。在教學方案設計期間,不能換位思考,沒有從學生用情感體驗以及認知特點層面加以考量,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不能有效提高。同時,在多媒體教學方面,農村教師的認識程度亟待提升,對現代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力度較低,課堂教學缺乏多元化,創新性不足,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為了應對考試,在臨近考試時,教師常常會為學生復印大量的復習資料和模擬試題,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希望學生能更好地應對考試。針對這種方式,除了會增加教師的教學負擔之外,也會讓學生產生很大壓力,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更阻礙了初中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1]。
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策略分析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在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要的引導者,要想實現對教學質量整體提升的目標,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入,讓以往沉悶且枯燥的教學氛圍能活躍起來。課堂導入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談話導入和復習內容導入。其中,復習內容導入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效果,另一種則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親和力,找尋適當的話題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吸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更加集中。
例如,在學習《論語》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對復習內容導入形式進行應用,將之前學過的內容整合到教學中,并試著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還讀過哪些論語精選,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學生在回答完之后,教師要繼續延伸問題:同學們覺得怎樣才可以成為一個君子呢?在問題的逐步引導下,以往枯燥的課堂氛圍能得到調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需要明確的是:教師在挑選學生回答問題時,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信任和鼓勵。通過對這種方式的科學應用,能在課堂上強化對學生的訓練,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若長時間堅持,新課堂達標的目標便能實現。
(二)創設直觀教學情境
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助推力,因此,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應當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認知特點開展課堂教學,積極營造融洽、趣味性的教學氛圍,創設生動、趣味性的情境,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熱情的進一步提升,為學生深入性的學習與掌握有關知識提供有力的保障。
例如,在學習《春》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描述蓬勃盎然的春季風景,將學生帶入到美不勝收的春天意境之中,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春季優美景色的喜愛與憧憬,隨后,為學生講述校園中的春景,激發出學生與作者的共鳴,讓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解讀文章的深層內涵。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促進教學成效的進一步提升。
(三)積極開展課堂活動實踐
為了可以進一步提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期間,除了要加強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外,還要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課堂的時間比較有限,教師很難在課上間兼顧到每一位學生。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適當縮短指導的時間。
例如,在對撰寫演講稿內容講解期間,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脫稿演講,依照學號輪流排序。在此期間,初中語文教師要將演講的基本要素告知學生,之后由學生自主準備演講稿到講臺上演講。在演講之前,教師可以對學生作出指導,指出演講稿中的不足之處。當學生完成演講以后,教師要及時提出學生需要改進的問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耐心的幫助和指導學生,多用一些鼓勵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上樹立自信心,在反復的調整和改進中做到最好。借助這種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會提升,還能在課堂上完成既定的目標,增強了教學的質量。
(四)通過總結深化理解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習和實踐對其影響各不相同,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和實踐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基于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期間,針對文章的學習,應該讓學生自主總結,加深學生對課堂的理解。
例如,在對《出師表》學習完以后,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形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諸如同學們學完文章之后,有沒有對諸葛亮有全新的認識?讓學生思考問題,大膽說一說自己的心得體會[2]。針對學生回答的問題,語文教師要及時指出不足并引導學生積極改正,保證在后續的學習中能做得更好。通過不斷地總結和反思,可以實現當堂達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很有幫助。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組織開展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期間,應該從多個層面分析,結合教學現狀,對教學方案進行精心設計,不斷細化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確保教學質量在全面提高的同時,學生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郭本會.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有效措施[J].新課程研究,2019,8(21):301-301.
[2]唐佛代,張麗鳳.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努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J].中外交流,2021,3(19):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