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妮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通過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參與,教師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為學生建立充滿活力和思維碰撞的智慧課堂,強化課堂育人功能,推動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英語;教學實踐;應用路徑
前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我國教育也面臨著升級轉型的迫切形勢。在這一背景下,在初中英語課程改革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則是實現教學轉型的必然要求。但是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并發揮效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依然影響著教學改革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教學分析與研究,探索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路徑。
1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課堂互動較少,學習積極性不足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對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有著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傳統英語課堂上,教師習慣于利用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對學生進行灌輸,學生通常閉口不言,這顯然違背了英語學科的特點,導致許多學生在聽力、口語方面出現短板,如無法準確捕捉英語對話信息,羞于開口講英語等等。
1.2重難點把握不準確,教學效率低下
在課堂講解中,學生對重難點展示的把握是落實學習目標,實現知識建構的關鍵。但是一些教師在英語課堂設計中,對重難點缺乏準確引導,將要點淹沒在知識講解之中。此外,還有一些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講解層面,忽視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把握效果,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實現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降低了課堂學習效率。
1.3課后作業安排不合理,影響課后鞏固效果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在課后接觸英語的機會很少,教師在安排課后作業的時候,更多的也是從應試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這樣的設計導致學生難以從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層面學習英語,影響了英語學習效果。
1.4課堂檢測效果差,無法形成全面評價
課堂檢測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檢測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檢測不及時、學生的知識學習與課堂檢測之間難以得到有效的呼應、檢測方法單一、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得不到有效體現、評價不合理、評價內容單一、缺乏對學生下一步學習的有效引導等等。針對此,初中英語教師應重新調整課堂檢測環節,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檢測與評價引導。
2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2.1創設情境,引導新知探究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把握英語學科的特點,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促使學生在人人互動、人機互動中,主動探索新知,實現聽說讀寫等能力的綜合發展。
在英語課堂設計中,教師首先利用平臺中的豐富資源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感知教材,并主動跟隨教材內容展開對話與思考。例如在Why do you like pandas?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設計“Let’s talk”的內容用畫面的方式呈現出來,并配語音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在與智能終端的互動中主動開口回答,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強化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感知,潛移默化地實現了新知的探究學習。其次,教師應結合整合課程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參與的機會,同時組內環境也增加了學生互動表達的機會,提高了知識探究效率。在合作學習中,信息技術作為“參與者”會為學生展示學習任務,提供探討內容以及相關資料,擴大學生對對話主題的思考與交流,進而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2.2精講點撥,突破學習重難點
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教師展開精講點撥,凸顯學習重難點,幫助學生翻越英語學習的難關,落實多維學習目標。
例如在Making new friends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課前研究確定重難點內容:學會自我介紹并詢問他人姓名;掌握代詞和be動詞的用法;學會陳述句與一般疑問句與否定句的轉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東西方在“姓”與“名”表示中的差異,并利用信息技術將自我介紹、詢問他人姓名的情境與課堂內容建立聯系,并深度擴展學生思維。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把握代詞和be動詞的運用,利用課件凸顯知識重點,啟發學生捕捉文章細節信息,并結合有趣的讀后活動鞏固知識學習。教師依托智能化教學平臺的資源庫為學生設計趣味游戲,引導學生在對話情境中完成陳述句與一般疑問句與否定句的轉化。這樣的教學設計實踐強調了學生在重難點突破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教師則通過精講、點撥,促使學生強化知識體驗,加深學習印象,完成了重難點的突破。
2.3課后鞏固,引導自主學習
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課堂教學與課后學習之間的隔閡,融合了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關系,讓學生既能夠通過學習平臺自主回顧課堂教學過程,也能夠利用平臺的習題庫完成自主復習。在課后鞏固階段,教師應認識到在線作業對于學生教育培養的價值,認識到教學平臺在促使學生進行英語練習中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平臺檢測效果,針對學生在單詞、句型、語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設計作業,重點針對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安排練習題目,并通過在線學習引導學生提交作業成果,利用系統完成批改、檢測,讓學生在評價中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主動糾正,進而提高課后學習效果。
2.4課堂檢測,及時診斷評價
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讓課堂檢測的形式更加新穎,內容更加充實,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參與檢測的效率,為教師的在線評價提供了機會。
在英語課堂檢測中,教師首先要準確把握語法、詞匯、基本句型方面的教學指導要求,從教學平臺的資源庫中,引導學生進行初步感知訓練,多元培養語言技能,通過聽、說方式進一步理解英語知識的運用。例如在I am more out going than my sister的聽力檢測中,教師利用課件為學生展現思維導圖,給出關鍵詞,然后從平臺資源中選擇合適的聽力資料,引導學生參與訓練,檢測其聽力能力。其次,教師應調整課堂檢測方法,利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設計檢測環節,創新檢測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例如在圍繞Personal traits的話題討論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設計了趣味闖關游戲,將語法、詞匯、句型的重難點納入游戲之中,并要求各組學生參加,利用信息技術統計時,選出表現最佳的一組。這樣的檢測形式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主動檢驗學習情況的熱情。最后,教師應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對學生的檢測情況進行分析,并對學生進行畫像,精準定位學生在學習中的“盲區”,形成更加全面的教學評價,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教師的教授活動在精準的信息支持下更加有的放矢、科學有效。
結語
教育工作者通過分析初中英語教育發展現狀,結合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融合,形成了全方位的教學指導策略,進而促進了信息技術在初中應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參考文獻:
[1]王開玲.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英語愉悅高效性課堂教學的探索[J].經濟師,2020(9).
[2]劉喜梅.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初中英語教學高效課堂[J].西部素質教育,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