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白云
摘要:文藝活動的開展,能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發展的平臺。學生在參與文藝活動的過程中,能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學校和教師應對校園文藝活動的開展予以關注,利用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完美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農村小學;文藝活動;創新;校園文化
引言:小學階段正處于學生身心快速發展時期,這一階段對于他們的價值觀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而校園文藝活動包括各種形式、內容,涉及全校師生。注重校園文藝活動的開展與創新,是推行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也是對新課程改革的探索,對育人模式的研究。
一、開展校園文藝活動的意義
(一)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校園文藝活動的開展,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如果總是開展一成不變的教學活動,就會讓學生把學校當作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這樣的教育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開展校園文藝活動,能夠讓學生感受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同時,校園文藝活動能夠帶給學生一種春風化雨的力量,讓學生在體驗和觀賞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藝術修養。校園文藝活動的開展,主要通過音樂與舞蹈的結合為學生呈現各種各樣的精彩表演,其中不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呈現。因此,校園文藝活動能夠讓學生直接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文藝活動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例如,一些文藝活動會涉及我國國粹“京劇臉譜”,學生通過觀看文藝作品,能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奠基階段,在該階段所形成的學習習慣及思維品質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能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校園文藝活動的開展,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樂觀昂揚的精神品質,提升對于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學校應積極開展校園文藝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時代發展需求,社會越來越需要人才的全面化和個性化。文藝活動的開展不僅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共同欣賞,還能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特長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根據個人的特長和愛好進行個性化展現。作為觀眾的學生會受到臺上表演同學的影響,從而對個人的特長和發展有所向往,形成發展自己愛好與特長的思想意識。
(三)提高學生創新意識與合作意識
校園文藝活動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合作意識。在校園文藝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聽從教師的安排,而是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校園文藝活動的組織也打破了固有模式,以呈現整體美感。在校園文藝活動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同學。在排練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如何與這些新同學進行合作,共同構建良好的集體,共同為集體贏得榮譽。例如,在校園文藝活動中,老師要求學生對服裝設計提供修改意見或進行裝飾,讓學生穿上自己設計的服裝進行表演,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校園文藝活動明顯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能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更好地呈現興趣愛好,發揮個人特長,展示獨特個性,塑造健全人格,實現個性化的成長與發展。
二、開展校園文藝活動的有效途徑
(一)主題鮮明,形式新穎
在進行文藝活動的組織之前,教師應明確校園文藝活動的主題。這樣在后續的開展以及節目的選擇與編排過程中,能以主題為主針對性地選擇表演內容。學校可以在一些特殊的節日舉辦校園文藝活動,結合歷史重要事件或重要節日開展相應的主題文藝活動。例如,在“五一”勞動節可以開展以勞動為主題的文藝表演活動,在“六一”兒童節可以開展以兒童為主題的文藝表演活動。這樣能夠使校園文藝活動的進程與時事熱點相結合,提高校園文藝活動的吸引力。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學校特有的文化氛圍,增強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多方面確定文藝活動的主題。主題的選擇要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從相應的生活領域中進行提煉。此外,還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創造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文藝表演形式。教師也可以通過多種表演形式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校園文藝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校園文藝活動主要以音樂和舞蹈為主,也要融合其他形式的文藝表演,盡量帶給學生新鮮感。例如,可將舞蹈表演與詩朗誦相結合,以帶給學生別樣的感受和體驗。
(二)豐富活動載體
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引導墨香校園的建設工作,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在舉辦校園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多元性、豐富性和趣味性原則,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在組織書法興趣小組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根據學習情況自主組織,有助于增強學生參與熱情。在活動中應該對學生的書法作品進行展示,增強學生在書法學習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落實書法育人的要求。還要定期舉辦書法比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比賽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和提高。還能結合六一國際兒童節和五四青年節等節日開展活動,增進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共同展示教師和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
(三)班主任輔助校園文化活動開展
班主任應該在班級活動中將德育教育作為活動的較為重要的主題,加強對學生日常心理的疏導,防止學生在德育方面出現偏差。比如班主任可以在每年的少先隊日,開展德育教育的主題班會活動,以奉獻精神為主題,讓學生充分發言,并針對這個主題進行一些實踐性的比賽,活躍主題班會的討論氛圍。這樣的主題班會活動能讓學生充分了解奉獻精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從而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行為中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除了主題班會活動以外,班主任還可以舉辦一些關于德育教育的征文活動,豐富教學內容。
(四)基于合作,勇于創新
在組織校園文藝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自己在傳統文藝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對文藝活動內容進行編排,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特長,勇于創新,敢于在大眾面前標新立異,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與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校園文藝活動的開展不僅是學生表現自我、展示個性的平臺,同時還是幫助學生完善自我、實現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學校和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校園文藝活動開展意識,將文藝活動作為培養學生良好性格、挖掘學生潛力的契機,充分認識到學生的發展不只是知識水平上的提高,還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優秀品質的塑造。而積極開展校園文藝活動,能較好地實現上述目標。
三、結語
總之,校園文藝活動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應該面向全校師生,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要結合校園文藝活動開展現狀,為打造特色校園文化以及提升校園文化品質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校園文藝活動的實施者與組織者,應重視文藝活動的編排,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黃珊.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個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2]蔣南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湖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