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解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學中心,湖北 武漢 430015)
腰腿痛是臨床常見多發病,發病率逐漸增高且趨于年輕化,早期癥狀不典型,患者常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出現疼痛甚至功能障礙,影響情緒和日常活動,進而影響生活質量[1]。中醫在緩解和改善癥狀方面療效獨特,現代醫學認為中醫藥治療疾病的機制在于消炎,促進膠原合成,血管增生,椎間盤髓核吸收,改善軟組織和神經根的血供,加強有氧代謝[2]。本研究用中藥熏蒸聯合針刺及手法治療腰腿痛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腿痛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19~70歲,平均(59.60±6.28)歲;病程10天~18個月,平均(9.95±1.48)個月;急性腰扭傷5例,腰肌勞損1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5例,棘上和棘間韌帶損傷5例。觀察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24~70歲,平均(59.47±6.19)歲;病程8天~20個月,平均(9.81±1.42)個月;急性腰扭傷9例,腰肌勞損1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2例,棘上和棘間韌帶損傷6例。兩組腰腿痛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軟組織病變形腰腿痛、脊柱病變性腰腿痛[3]。有腰部扭傷或受涼,有腰部患側肌肉緊張,部分病變部位可觸及痛性結節或條索,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內側或沿坐骨神經走行放射,病變肌群肌張力高、抗阻試驗陽性,間歇性跛行,腰椎生理前凸變淺或消失;②年齡18~70歲;③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④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內臟病變性腰腿痛;②腰椎腫瘤、結核或骨折;③患部皮膚或全身感染;④暈針或藥物過敏;⑤妊娠或哺乳期;⑥依從性差。
兩組均用手法治療。患者取俯臥位,醫者先用滾、揉等輕柔手法在患部施術3~5min,再用滾、揉、擦法沿、督脈、膀胱經向腰骶部施法5~10min,后用點法點按腎俞、大腸、環跳,產生酸、麻、脹感,再用腰部斜扳法使關節復位。前3日,每日1次,后隔日1次。共治療2周。
觀察組加用中藥熏蒸聯合針刺治療。①中藥熏蒸:薏苡仁30g,桂枝10g,桑枝10g,羌活10g,透骨草10g,三棱10g,秦艽20g,絡石藤10g,威靈仙10g,紅藤10g,伸筋草10g,丹參10g,防風10g,蘇木8g,甘草6g。配制后加入熏蒸治療儀中,加水300mL,用黃酒50mL,陳醋80mL溫水煮沸,與中藥混合后置入霧化器中,患者取仰臥位,熏蒸30min,日1次,溫度40℃。治療2周。②針刺:常規消毒針灸針和針刺部位,取穴腰夾脊,環跳,陽陵泉,懸鐘,委中,丘墟,腎俞,大腸俞,大椎。環跳選用0.35mm×75mm針灸針,其余各穴選用0.35mm×45mm針灸針,暴露皮膚,每次5穴,諸穴交替,常規針刺,平補平瀉,10min行針1次,留針30min;針刺環跳時應使針感傳至患肢末梢。隔日1次,治療2周。
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定治療前后疼痛分數,分值范圍0~10分,分值越高說明疼痛程度越重。
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評價睡眠質量,包括睡眠障礙,質量,時間和效率,每項0~3分,分值越高說明睡眠質量越好。
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評價生活能力,包括穿衣吃飯,上下樓梯。滿分100分。
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評價肢體活動功能,包括上下肢運動功能,分值越高說明肢體運動越好。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評分)評估腰椎功能,分值越高說明腰椎功能越好。
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進行評價。臨床治愈:主要癥狀消失,運動功能活動正常,能正常工作,隨訪6個月無復發。顯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運動功能基本正常,患側偶有輕度酸脹不適,基本能正常工作。有效:主要癥狀明顯減輕,運動功能有所提高但仍有輕微障礙,患側仍有酸痛、乏力,正常工作受到一定影響。無效:主要癥狀無改善,運動功能活動障礙明顯,神經根壓迫明顯。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VAS PQSI ADL觀察組 40 治療前 6.50±1.69 12.63±2.15 32.71± 7.80治療后 1.73±1.51*△ 6.91±1.27*△ 72.69±10.54*△對照組 40 治療前 6.46±1.59 12.59±2.23 32.78± 7.40治療后 2.80±1.63* 8.37±1.29* 49.82±10.13*
兩組治療前后肢體活動能力和腰椎活動功能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肢體活動能力和腰椎活動功能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肢體活動能力和腰椎活動功能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FMA JOA觀察組 40 治療前 12.78±3.71 4.48±0.75治療后 35.23±4.51*△ 19.53±1.16*△對照組 40 治療前 12.80±3.65 4.50±0.78治療后 24.05±4.68* 11.64±1.59*
腰腿痛多見于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患者常因長時間伏案工作,活動量少,過度勞累,外感風寒濕邪,外傷和生理性退變等因素,導致局部產生無菌性炎癥,軟組織損傷,椎間盤突出和脊柱、關節退行性病變,多見于老年人。腰腿痛的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發病率逐年增高[5]。臨床表現為肌肉僵直,肢體腫脹,間歇性跛行甚至功能障礙,后期導致肢體痙攣,肌肉萎縮,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現代醫學認為腰腿痛的發病機制為機體受到直接外力或長期牽拉軟組織導致損傷累積,機體充血水腫、粘連、攣縮、疤痕增生,壓迫神經,產生無菌性炎癥,表現為疼痛[6]。因此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研究的重點。臨床以針灸、推拿和藥物治療為主。
腰腿痛屬中醫“痹證”“傷筋”范疇。外感風寒濕邪,經絡不通,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筋骨痿弱失養,不榮則痛[7]。中醫認為痹證是風寒濕雜合而成,治療以祛風除濕和散寒止痛為原則。腰腿痛多屬于“骨錯縫,筋出槽”,手法治療的療效肯定,但往往存在有效率高,但治愈率低的情況。而中藥熏蒸通過開放毛孔滲透機體,促進藥物吸收,促進血液循環,祛風除濕,止痛散寒,通利關節,緩解不適,改善關節功能,提高治療的依從性。中藥熏蒸通過皮膚的吸收發揮治療的效果,避免內服藥物刺激胃腸道,減輕肝腎的負擔,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應[8]。中藥熏蒸方中薏苡仁舒筋除痹,桂枝通利關節、助陽散寒、行氣利水,桑枝利關節、養津液,羌活祛寒止痛,透骨草、伸筋草活絡舒筋,三棱、蘇木、丹參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秦艽祛風濕清濕熱,絡石藤通經活血,威靈仙祛風通絡,紅藤祛風活血、解毒止痛,防風入絡搜風;諸藥合用,共奏除痹止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薏苡仁具有抗腫瘤,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血糖,抗炎鎮痛的功效。桂枝可抑菌抗炎,抗腫瘤,擴張血管,降低血壓,解痙鎮痛,抗血小板聚集。桑枝能降低血糖,抗炎。羌活能抗炎鎮痛,抗心肌缺血,促進腦循環,抗血栓形成,抗菌。透骨草抗炎鎮痛,抗菌。三棱抗炎鎮痛,抗氧化。秦艽抗炎鎮痛,保護肝臟,降低血壓,保護腦組織,抗流感病毒,抗腫瘤[9]。絡石藤鎮痛。威靈仙鎮痛抗炎。紅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伸筋草鎮痛,抑制膽堿酯酶,抗菌。丹參鎮靜鎮痛,改善微循環。防風鎮痛鎮靜,抗炎[10]。蘇木免疫抑制,抗炎,改善微循環,抗氧化,抗腫瘤,降低血糖。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抗病原微生物。針刺作用于腧穴,刺激經絡,調節氣血,改善臟腑功能,促進神經的新陳代謝,調節脊椎生物力學,抑制神經炎癥反應,發揮鎮痛的功效,操作簡單,安全性高[11]。
中藥熏蒸聯合針刺及手法治療腰腿痛的療效較好,可降低疼痛程度,改善運動功能和睡眠質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