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倩倩,牛廣憲,劉 敏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院耳鼻咽喉科,河南 濮陽 457001)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慢性炎癥,常表現為有咽部異物感、灼燒感、癢感等不適癥狀[1]。其病因復雜,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如細菌、環境、咽喉反流和過敏性疾病等[2]。本研究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聯合一清膠囊治療慢性咽炎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3例,均為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我科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采用喉鏡檢查等確診為慢性咽炎,按照隨機法分成兩組。對照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齡25~59歲,平均(37.12±2.06)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3.41±0.35)年;單純性咽炎18例,肥厚性咽炎16例,萎縮性咽炎17例。實驗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齡25~60歲,平均(37.12±2.09)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3.41±0.36)年;單純性咽炎19例,肥厚性咽炎17例,萎縮性咽炎16例。兩組一般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咽炎的診斷標準[3]。②處于疾病穩定期。③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訂相關協議。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影響研究結果的疾病;②對研究所用藥物不耐受;③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依從性差。
兩組均給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阿斯利康有限公司,注冊證號X20010422)霧化,每次1mg,日2次,連續治療2周。
實驗組加用一清膠囊(成都康弘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1047)口服,每天3次,每次1g,連續服藥2周。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后抽取空腹時靜脈血液5mL,經過離心分離出血清,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2(IL-2)水平。
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治療前后抽取空腹時血液5mL,經過離心分離出血清,應用免疫熒光染色法測定血清中的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水平。
用PEMS3.1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療效標準評價。治愈:咽部異物感等癥狀與伴隨體征完全消失。顯效:咽部異物感等癥狀與伴隨體征基本消失。有效:咽部異物感等癥狀與伴隨體征部分消失。無效:咽部異物感等癥狀與伴隨體征無明顯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IL-2(μg/L) TNF-α(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 4.01±0.98 5.22±0.93*2.56±0.41 1.86±0.22*實驗組 52 4.03±0.99 7.94±1.11*2.55±0.39 1.14±0.12*t 0.0237 6.5891 0.0311 10.5656 P 0.9811 0.0000 0.9752 0.0000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中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中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中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CD3+(%) CD4+(%)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 38.26±3.64 42.36±4.45* 24.12±0.82 32.89±1.02* 31.64±5.69 35.35±2.15* 0.76±0.16 0.96±0.09*實驗組 52 38.22±3.60 49.34±5.12* 24.15±0.81 39.61±1.26* 31.61±5.65 39.69±3.89* 0.75±0.15 1.12±0.11*t 0.0618 8.1297 0.2058 5.5082 0.0296 7.0390 0.0949 9.9696 P 0.9508 0.0000 0.8373 0.0006 0.9765 0.0000 0.9245 0.0000
慢性咽炎屬中醫“喉痹”范疇[5]。病因病機與虛火上亢、肺脾氣虛、痰瘀互阻、痰熱等密切相關。脾主運化,咽喉干燥,病在肺脾,脾虛則難以生津上承咽喉[6]。一清膠囊主要成分為黃芩、黃連、大黃。方中黃連能夠瀉火解毒,善于清心火,為君藥;黃芩能夠清熱燥濕,善于清肺火,為臣藥;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瀉熱解毒的功效,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瀉火解毒、清熱燥濕之功。
慢性咽炎主要由咽部黏膜抵抗力低下引起的咽部感染所致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病毒或細菌感染時,其所含的抗原可激活機體咽部組織中吞噬細胞,使炎性因子大量釋放,損傷體內各組織上皮細胞,尤其在咽部更為明顯,當炎癥級聯反應擴大,會加重咽部損傷[7],因此消除炎癥因子是治愈慢性咽炎的關鍵。TNF-α參與炎癥反應過程。IL-2可有效殺滅毒性細胞,在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血清中TNF-α均降低,IL-2水平均升高,但實驗組降低、升高幅度高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治療效果更好。一清膠囊具有整合調節機體的治療特點,可有效減輕病毒感染,增強免疫功能,對炎性損傷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8],黃芩具有良好的廣譜抗菌作用,為常用廣譜抗菌中藥,含有的黃芩苷可抑制多種病原菌,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還可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黃芩素具有抗炎、調節免疫、抗過敏的效果;漢黃芩苷能顯著抑制白細胞,抑制過敏性炎癥反應。黃連中含有的鹽酸小檗堿能夠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可消除多種細菌,具有顯著的抗菌作用;黃連堿抑制TNF-α的產生和分泌,阻止炎性細胞進一步被激活。大黃中含有的大黃素可清除內毒素,具有較強抗病毒作用;大黃酚能夠修復咽喉黏膜,抑制炎癥反應,增強咽喉黏膜抵抗力;大黃酸具有顯著的抑菌、抗病毒作用。而布地奈德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兩者結合使用發揮協同作用,抑制炎性反應。
慢性咽炎是由多種細胞介導的慢性炎癥性疾病,T淋巴細胞亞群失調是該病發生的重要因素[9]。其中CD3++含量降低表示T細胞免疫功能降低;CD4+能夠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其減少代表體液免疫功能減弱;CD8+反映抑制性細胞亞群水平,能夠殺傷靶細胞,其含量減少說明免疫抑制作用減弱;CD4+/CD8+細胞比值降低,則說明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血清中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上升,但實驗組上升幅度高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治療效果更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10],一清膠囊具有中藥多靶點治療優勢,具有整合調節機體的治療特點,可提高體內T淋巴細胞水平。其中黃芩中的黃芩苷能夠促進細胞吞噬功能,增強細胞內溶菌酶的活性,促進T細胞增殖、分化。黃連中的生物堿類能夠進一步刺激T細胞,促進CD3+、CD4+、CD8+的表達,增強免疫功能。大黃中的大黃素具有顯著的抗炎、增強免疫的作用,能夠顯著抑制多種炎性因子所致的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滲出及水腫以及免疫性炎癥;大黃素甲醚具有抗炎、調節免疫、抗過敏的效果。布地奈德能阻斷受體與白三烯的結合,抑制氣道的炎性反應,提高外周T淋巴細胞亞群含量,增強抗炎作用。兩者相互結合,能夠發揮增效作用,可以顯著提高機體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聯合一清膠囊治療慢性咽炎療效較好,能夠抑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