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新
(河南省安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河南 安陽 455004)
慢性胃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本病多與生活不規律、幽門螺桿菌感染、細菌、病毒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具有病程長、反復發作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筆者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輔治慢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08例,均為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4例。研究組年齡22~67歲,平均(44.37±5.64)歲;男29例,女25例;病程1~10年,平均(5.71±1.86)年;病情嚴重程度為輕度22例,中度19例,重度13例。對照組年齡23~68歲,平均(44.53±5.72)歲;男30例,女24例;病程1~11年,平均(5.82±2.01)年;病情嚴重程度為輕度23例,中度20例,重度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中醫診斷符合《中醫內科學》[2]中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診斷標準,舌苔薄白、脈弦、胃脘脹痛、胸悶噯氣或吐苦水等;②西醫診斷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3]中的診斷標準,表現為上腹痛不適,可伴有腹脹、噯氣、惡心等消化不良等癥狀,經碳14的尿素酶呼氣試驗及胃鏡檢查Hp為陽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經檢測Hp均為陽性;③年齡22~68歲;④中醫辨證屬于肝胃不和型;⑤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使用其他非本研究觀察藥物;②過敏體質及對本藥過敏;③不屬于肝胃不和型;④合并慢性萎縮性及糜爛性胃炎。
兩組均予以常規方案治療。給予胃黏膜保護劑、消化酶抑制劑等藥物,在此基礎上給予四聯藥物治療。餐前口服膠體果膠鉍膠囊(杭州老桐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129),日2次,1次2粒;早餐前、睡前口服雷貝拉唑腸溶片(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125),日2次,1次1粒;餐后口服克拉霉素緩釋片(江蘇聯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132),日2次,1次1片;餐后口服阿莫西林膠囊(赤峰維康生化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5020874),日2次,1次2粒。
研究組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療。藥用枳殼、芍藥、柴胡、陳皮、厚樸、香附各9g,甘草6g。反酸加烏賊骨、煅瓦楞子,胃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噯氣頻繁加沉香、旋覆花。日1劑,水煎300mL,早晚飯前溫服,各150mL。
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
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參考胃腸疾病中醫癥狀評分標準,包括納呆食少、脘腹脹滿、胃脘疼痛、泛吐酸水,0分表示無癥狀,1~2分表示為輕度,3~4分表示為重度,5~6分表示為重度,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腹脹、惡心、便秘、皮疹癥狀。
治療前后用胃鏡檢查,并在做胃鏡時進行活檢的快速尿素酶檢查。
治療后采用13C呼氣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現癥感染情況,dpm大于等于196判為陽性。計算治療后Hp根除率。
用SPSS22.0軟件分析,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相關標準。顯效:癥狀消失,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90%,胃鏡檢查提示胃黏膜炎癥消失。好轉:癥狀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60%~90%,胃鏡結果提示炎癥改善大于等于75%。無效:癥狀沒有好轉甚至加重。
胃鏡療效標準。顯效:胃鏡檢查黏膜慢性炎癥有好轉。有效:胃鏡檢查黏膜病變范圍縮小大于50%。無效:黏膜慢性炎癥沒有好轉甚至加重。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侯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分,±s)
?

續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胃鏡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胃鏡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出現腹脹3例、惡心2例、便秘2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4.81%;研究組出現腹脹1例、惡心1例、便秘0例、皮疹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3.70%。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研究組低于對照組(χ2=3.97,P=0.04)。
兩組Hp根除比較。治療后Hp陽性對照組11例,Hp根除率79.63%;治療后Hp陽性研究組10例,Hp根除率81.48%。兩組Hp根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7,P=0.94)。
慢性胃炎病因復雜,以脹痛或灼痛,以及脹滿感為主,常伴有胸悶、納呆食少、泛吐酸水等。相關研究發現,該病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由于近年來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劇,慢性胃炎的發病率逐年增高[5]。
慢性胃炎屬中醫“胃脘痛”、“痞滿”等范疇。病位在胃,但與肝脾密切相關,肝胃不和、胃氣阻滯為其病機[6]。肝屬木,為剛臟,調暢氣機,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性喜條達而主疏泄;胃屬土,腐熟水谷,以降為順,喜濡潤而主受納。肝氣郁結,橫逆犯胃,中焦氣機不通,發為胃痛,纏綿難愈。肝與胃是木土乘克的關系?!端貑枴づe痛論》謂:“思傷脾,則氣結矣;怒傷肝,怒則氣逆,故氣上矣?!比羟橹静凰?,則肝疏泄失常;若憂思惱怒,肝火旺盛,氣郁傷肝,灼傷胃陰,致氣機阻滯?!端貑枴ちo大論》曰:“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治則以疏肝解郁理氣,健脾和胃為主。柴胡疏肝散方中柴胡辛苦微寒,歸肝膽經,具疏肝解郁、調理氣機之效,健運中焦以杜生痰之源;香附辛微甘微苦,有調經理氣止痛之用,與柴胡共用以助行氣解郁;陳皮、枳殼、厚樸有消滯和胃之效,理氣降泄濁逆;芍藥酸苦微寒,歸肝經,有斂肝柔肝,緩急止痛之效;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養中兼清,補中有行,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效?,F代藥理研究證實,香附、柴胡可調節胃腸功能,抑制胃酸分泌;陳皮、枳殼、厚樸可抑制細胞凋亡,改善胃黏膜炎性癥狀[7]。研究結果示,柴胡疏肝散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總有效率較單用常規西藥治療效果更高,且研究組治療后Hp陽性治愈率較對照組更低,說明柴胡疏肝散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治療1個月后兩組納呆食少、脘腹脹滿、胃脘疼痛、泛吐酸水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提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臨床證候。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緩急止痛,不僅可調節胃腸功能、促進胃黏膜炎性癥狀的改善,還能抑制胃酸分泌。根據臨床癥狀,針對性加藥,最終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研究發現,研究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提示柴胡疏肝散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柴胡疏肝散輔治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療效較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