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衛杰,張治成,郭向東,柳普照,楊曉剛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特發性耳鳴(idiopathic tinnitus,IT)[1]是指通過現有檢查手段(聽力學檢測、體格檢查、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等)均未發現明顯異常,原因不明的各種耳鳴。目前,特發性耳鳴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根據國外相關研究統計大約60%的人曾經出現過耳鳴,約14.5%的美國人受到耳鳴困擾[2]。特發性耳鳴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手段,但若未及時干預,久而久之會引起失眠、焦慮、煩躁等精神心理癥狀。筆者用針刺治療特發性耳鳴肝火上擾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78例,均為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9例,男14例,女25例;年齡35~55歲,平均(43.96±4.01)歲;病程0.9~5.7年,平均(1.86±0.52)年;左耳18例,右耳14例,雙耳7例。對照組39例,男13例,女26例;年齡37~54歲,平均(44.14±3.87)歲;病程0.7~5.8年,平均(1.90±0.56)年;左耳21例,右耳12例,雙耳6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耳鳴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標準符合《2012耳鳴專家共識及解讀》[1]特發性耳鳴診斷標準,具有良好依從性,年齡25~55歲,能配合完成耳鳴心理聲學檢查及耳鳴問卷,病程大于等于6個月;②中醫標準參照《中醫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3]制定,辨證為肝火上擾型。主癥為耳鳴、起病或加重與情緒相關,次癥為口苦、咽干、面紅目赤、急躁或易怒、小便黃、便秘、胸脅脹痛、頭痛或目眩,舌紅苔黃,脈弦。符合主癥合并2點次要癥即可診斷。③TEQ評分耳鳴嚴重程度大于等于2級。④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暈針史;②耳部外傷、中耳病變、聽神經瘤或腎病等原因所致耳鳴;③梅尼埃病;④突發性耳聾;⑤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⑥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傷;⑦精神行為異常。
兩組均加強耳鳴咨詢、心理指導等基礎干預。
對照組口服銀杏葉片(貴州信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8023)40mg,1日3次;甲鈷胺膠囊(揚子江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15)0.5mg,1日3次。兩周為一療程,持續服用2個療程。
治療組用針刺治療。選取則耳門、聽宮、翳風、完骨及患側中渚、太沖。常規消毒后用一次性無菌毫針(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270970),耳門、聽宮用輕微提插手法直刺約30mm,直至針感傳至內耳、局部酸麻脹痛感,向耳根方向斜刺入翳風25mm,輕勻提插、捻轉,以局部酸脹感產生為宜;完骨穴斜刺入25mm,向心方向斜刺入中渚20mm,得氣為度,采用瀉法;太沖穴針尖朝向涌泉穴方向針刺用瀉法刺入35mm,得氣為度。諸穴均留針30min,隔日1次,兩周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用耳鳴殘疾評估量表[5-6](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從功能性、情感性及嚴重性對耳鳴殘疾程度進行評估,最高分100分,分值與耳鳴殘疾程度呈正相關。
用TEQ評分從出現環境、持續時間、對睡眠的影響、對生活工作的影響、對情緒的影響、患者對耳鳴的總體感受6項內容對耳鳴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其中前5項評分為0~3分,最后1項評分為0~6分。Ⅰ級1~6分,Ⅱ級7~10分,Ⅲ級11~14分,Ⅳ級15~18分,Ⅴ級19~21分。分值與耳鳴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采用耳鳴嚴重程度評價量表[4](tinnitu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TEQ)評估耳鳴嚴重程度及療效。耳鳴及其伴隨癥狀消失,隨訪1個月未復發為痊愈。耳鳴嚴重程度減輕大于等于2個級別為顯著緩解。耳鳴嚴重程度減輕1個級別為好轉。耳鳴嚴重程度無任何改變或趨于嚴重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TEQ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EQ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EQ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9 16.18±1.31 8.08±1.26*△對照組 39 16.35±1.04 10.89±1.35*
兩組治療前后耳鳴THI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耳鳴THI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耳鳴THI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9 62.68±7.18 29.28±5.16*△對照組 39 62.89±7.65 49.25±6.31*
研究認為,IT可能是由局部組織缺血、缺氧、聽覺中樞、聽覺傳導路徑病變或耳蝸微循環障礙所致[7],發病機制復雜多樣,且患者的主觀感受也千差萬別,故給臨床治療造成了較大難度。藥物治療作為傳統的治療手段,對多數效果不甚理想,難以有效抑制耳鳴殘疾進程[8]。銀杏葉片、甲鈷胺片是目前國內較常用藥物,效果亦不理想[9]。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曰:“木郁之發……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甚則耳鳴眩轉。”《素問·脈解篇》認為“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而上躍,故耳鳴也”。肝屬木,主疏泄并暢達氣機,情志不暢,肝氣不舒,阻遏全身氣機運行,日久郁而化火,上擾耳竅則致功能失調引起耳鳴。臨床研究也證實,多數雖以耳鳴為主證,但往往伴有情志方面的癥狀,并且是引起耳鳴發生和反復發作的主要誘因[10]。
耳與手太陽小腸經、手足少陽經關系最為密切。《靈樞·經脈》謂“小腸手太陽之脈……入耳中;三焦手少陽之脈……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膽足少陽之脈……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陰陽十一脈灸經》將三焦經稱之為“耳脈(脈)”。“經脈所過、主治所及”。選取手太陽小腸經與手足少陽經之交會穴聽宮,有氣通內耳、疏通耳竅之功;耳門穴乃三焦經氣血出入耳的門戶,可開竅聰耳;翳風乃手足少陽之會,針尖朝向耳根方向刺之,使針感傳至內耳,有聰耳通竅、散內泄熱之效;完骨為膽經腧穴,淺層有耳后動、靜脈的分支,刺之可起到行氣血通經絡,改善耳部血液循環的作用。遠端取穴時,取手少陽三焦經輸穴中渚,有清熱通絡、開竅益聰之功;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表里,取肝經原穴太沖,針尖朝向涌泉穴方向針刺,用瀉法,強刺激,使巔頂耳竅之火下行。同時針刺耳周穴位有助于改善內耳、耳部周圍氣血運行,調節內耳微循環,促進周圍組織及細胞代謝,進而調整大腦皮層對聲音的感受與分析力[11]。諸穴合用,共奏通經活絡、疏散臟腑郁結之氣、平和肝火無以上擾之功效。
針刺治療特發性耳鳴肝火上擾型可以明顯減輕耳鳴嚴重程度,同時操作簡便安全,患者較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