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松杰
(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江蘇 儀征 211900)
梨狀肌為臀部深層肌肉,由于解剖位置與結構的特殊性,易發生急慢性損傷,引起局部充血、水腫、粘連等病理改變,刺激鄰近坐骨神經,產生神經支配區域疼痛、麻木等癥狀和體征,稱梨狀肌綜合征[1]。根據國內統計數據,本病占全部腰臀軟組織損傷的15%~25%[2],是導致坐骨神經痛的常見病因,而且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發病率增高且呈年輕化[3]。筆者用針刺治療梨狀肌綜合征采用燒山火手法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46例,均為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針灸門診收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23例。試驗組男15例,女8例;年齡23~71歲,平均(56.42±9.81)歲;病程2周~7個月,平均(2.11±0.87)個月。對照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253~70歲,平均(56.83±9.77)歲;病程2周~6個月,平均(2.13±0.82)個月。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4]:①以坐骨神經痛、跛行為主要臨床表現,或伴肌力下降、下肢皮膚感覺異常,“4”字實驗陽性,或伴臀部壓痛處Tinel陽性,西醫診斷符合《外科學》(第8版)關于梨狀肌綜合征相關標準;②以臀部疼痛為主癥,重者持續燒灼或刀割樣劇痛,梨狀肌部位可觸及條索狀硬結,緊張試驗陽性,壓痛明顯,或伴下肢放射痛、跛行,中醫診斷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012年)相關標準;③成年病例;④對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可能引起相似癥狀的疾病;②新發骨折及軟組織損傷,或既往腰椎與下肢外傷史或手術史,遺留功能障礙;③合并精神疾病等,依從性差;④中重度骨質疏松;⑤痛覺過敏。
對照組用普通針刺。選穴依照《針灸治療學》(2012年),取阿是穴、環跳、秩邊、陽陵泉、承山、昆侖。阿是穴和環跳選用0.35mm×75mm規格的毫針,其余各穴選用40mm毫針。患者取舒適體位,腧穴消毒后常規進針,通過提插捻轉使得氣后,留針30min。進針后留針15min及拔針前各施手法1次,平補平瀉,拔針后無菌棉簽按壓針孔片刻。每日1次,療程4周,每連續施針5日休息2日,共治療20次。
試驗組以梨狀肌最痛點為阿是穴行燒山火針刺治療。采用三進一退的方式,取穴與所用毫針同對照組一致。將腧穴依據針刺深度不同分為上、中、下3層,每層各占腧穴應刺深度的1/3,分別稱天、人、地三部。患者取舒適體位,腧穴消毒,指導患者鼻吸口呼,隨呼氣快速淺刺進入天部,得氣后行捻轉補法,同時配合緊按慢提;然后刺入人部,重復上述手法操作,再刺入地部,重復上述手法操作;后緩慢將針提到天部,繼續重復上述操作,每段進針均如此施術,連續反復3次,最后將針按至地部留針。施針過程中,如患者腧穴未產生熱感,留針觀察15min或用爪甲自上而下刮針柄以催氣。熱感產生后,將針緩慢退出皮膚,無菌干棉球急閉針孔保留真氣。每日1次,療程同對照組。
進行梨狀肌緊張試驗,評估梨狀肌損傷改善情況,以數字評分法(NRS,由患者根據自身疼痛自行記錄數據,疼痛從無痛到劇痛分0~10級,分別記0~10分)分別評價臀部靜息疼痛、按壓疼痛、活動疼痛與下肢放射疼痛情況,并觀察跛行改善情況與睡眠質量。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將7項觀察指標的評估結果進行分級評分。①梨狀肌緊張試驗:陰性記0分,陽性記3分;②4項疼痛評價指標:NRS 0分表示無痛、記0分,NRS 13~3分為輕度疼痛、記1分,NRS 33~6分為中度疼痛、記2分,NRS≥7分為重度疼痛、記3分;③跛行:無癥狀記0分,輕度癥狀不明顯影響行走記1分,明顯跛行導致走路減緩記2分,嚴重跛行導致行走障礙甚至無法行走記3分;④睡眠:睡眠正常記0分,因不適對睡眠造成一定影響記1分,存在明顯的睡眠困難記2分,持續影響以致難以入睡記3分。各項計分之和作為總積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積分率。
用SPSS 21.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積分率減少大于等于90%為臨床治愈,減少75%~89%為顯效,減少40%~74%為有效,減少小于40%為無效。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指標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指標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指標 試驗組(23例) 對照組(23例)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梨狀肌緊張試驗 3.0 ±0.0 0.53±0.11*△ 3.0 ±0.0 1.21±0.36*臀部靜息痛 2.05±0.38 0.46±0.12*△ 2.03±0.51 0.73±0.20*臀部按壓痛 2.67±0.31 0.81±0.16*△ 2.69±0.28 1.01±0.18*臀部活動痛 2.74±0.19 0.82±0.13*△ 2.70±0.16 1.29±0.25*下肢放射痛 1.76±0.42 0.39±0.08*△ 1.72±0.37 0.82±0.06*跛行 1.81±0.33 0.46±0.07*△ 1.82±0.35 0.71±0.08*睡眠困難 1.55±0.37 0.34±0.10*△ 1.57±0.32 0.55±0.04*總積分 15.75±1.44 3.81±0.65*△ 15.53±1.48 6.32±0.89*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梨狀肌綜合征屬中醫“痹證”、“坐臀風”、“腰腿痛”范疇。為勞挫損傷引起氣滯血瘀或風寒濕邪入侵阻塞脈絡,不通則痛。疾病日久耗損氣血,筋脈失養,陰陽、營衛、氣血、津液虧損,不榮則痛。虛實相雜,導致病情綿延難愈[6]。因此,治療當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原則。
燒山火由徐疾、提插、九六、捻轉、呼吸、開闔等針刺手法組合而成,是屬于補法的一種針刺療法,不僅具有普通針刺的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的作用與功效,還能溫陽散寒、溫補臟腑靜脈,目前已廣泛用于治療多種寒濕痹證,收效較好[7]。以梨狀肌最痛點為阿是穴,聯合環跳、秩邊、陽陵泉、承山、昆侖,可以更好的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從而加速改善患側肢體疼痛及相關臨床癥狀。研究指出,燒山火針刺療法可以增強針感覺,對腧穴的局部作用與刺激更強,改善局部循環,調節營養狀態,緩解壓迫,達到治療目的。
燒山火針刺法治療梨狀肌綜合征可以更好的改善癥狀,提高治療效果,療效優于普通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