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鐘行 編譯)
編者按
越來越多的組織按照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國際標準來降低成本。精益生產是助力生產力提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的關鍵工具,能幫助企業進行系統重組。本文譯自俄羅斯《標準與質量》2021年第3期,作者謝尼婭·薩弗羅諾娃是俄羅斯國家經濟高等研究院一般和戰略管理學部副教授、經濟學副博士,伊戈爾·貝利洛夫是俄羅斯國家經濟高等研究院一般和戰略管理學部高級講師。
在俄羅斯和國外企業應用精益生產降低了20%~40%的成本,提高了40%的產品質量、25%的生產力、15%~20%的利潤,減少了80%的訂單完成時間,增加了16%~20%的貿易,節省了50%的生產場地。
為了改善俄羅斯和各地區的經濟狀況,俄羅斯聯邦政府通過建立國家項目“勞力和就業支持”加強了對企業的支持。根據聯邦管轄范圍的數據,該項目至2019年有不同領域的1283家企業和不同規模的企業參與,共同促進和發展精益技術。參與這個項目的企業,必須展示其效率指標。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大約三分之一的俄羅斯政府質量獎獲得者在管理中使用精益技術。雖然一些俄羅斯企業對精益概念的精確運用很突出,但缺乏在管理和生產系統之間的協作,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將這些系統整合成一個單一的精益模型。
為此,國外的研究人員提出了評估精益生產成熟度的方法,如G.道斯、S.薩福寧、L.N.彭金、K.E.維瑪爾等。同樣,俄羅斯也發布了國家標準56406-2015《精益生產 管理系統評估的問題》。
近幾年,對企業應用精益生產的成效及其成熟度的評價,正日益成為科學界熱議的話題。科學Web數據庫顯示,過去十年,約有1.2萬篇關于精益技術研究的論文出現在數據庫中,說明人們對這一話題越來越感興趣(見圖1)。過去五年,致力于精益生產成熟度模型的研究數量增加了5倍。顯然,精益生產管理系統成熟度模型的庫存充足,但主要是外國研究人員的模型,這些評估模型如何在俄羅斯落地應用,在學術文獻中非常薄弱。

圖1 科學Web數據庫中涉及精益生產成熟度模型探討的出版物數量
基于此,本文設定了研究的總體目標:研究與管理和生產系統成熟度有關的理論觀點,尋求和確定適用于評估精益生產在俄羅斯企業中成熟度的模型。
?進行精益生產管理系統成熟度水平評估模型的相關性分析;
?為幫助后續分析俄羅斯企業的實踐應用,對被挑選的模型的敏感性進行檢查;
?結合商業目標,按被挑選的模型進行開發;
?評估動態使用模型的結果。
研究方法
?成熟度模型的分析;?模型的比較分析;
?運用精益生產企業員工的問卷調查;
?過程挖掘。
研究樣本
?樣本1——中等規模生產企業(香港“珀凡多”、不上市股份公司“蘭德工具”);
?樣本2——下城地區參與了“提高生產率和促進就業”項目的公司。
研究假設
?假設1:運用精益生產模式成熟度高,促使企業實踐具有更好的指標;
?假設2:運用精益生產模式,依賴企業的管理系統;
?假設3:分析過程中選擇的樣本,是為了評估俄羅斯企業運用精益生產的成熟度。
過程五階段
?第1階段,即準備階段,尋找精益生產管理體系成熟度模型,并對相關模型進行分析。
?第2階段,對被選擇模型的敏感度進行測試,對工具進行核準。在此階段,對樣本1企業測試選擇的模型。
?第3階段,在樣本2公司的幫助下,分析精益生產的成熟度。
?第4階段,涉及擬定建議,以建立一種成熟度模式來評估企業的發展。
?第5階段,通過動態應用精益生產成熟度評估來總結成果。
在準備階段,進行精益生產相關模型和國家標準的搜索和分析。利用以下資料來源尋找精益生產成熟度模型:數據庫(科學Web、Scopus、ProQuest、e-圖書館)、Google 學院,以及聯邦技術監管和計量處國家標準目錄。
通過數據庫搜索,找到17種相關的模型。
⑴持續改善自我識別的工具;
⑵持續改善的綜合結構模型;
⑶精益生產潛在模型;
⑷精益生產培育實踐評估模型;
⑸精益企業自我評價模型(LESAT);
⑹應用模糊邏輯的多級精益評價;
⑺精益文化評價模型;
⑻應用“如果…,就…,否則”的精益模型;
⑼對精益工業組織的效率測量系統;
⑽精益生產成熟度水平符合性模型;
⑾衛生領域精益模型;
⑿精益生產成熟度模型;
⒀精益生產設計;
⒁精益生產檢驗模型;
⒂精益生產設計模型;
⒃精益生產:效率評估檢查;

⒄精益指數:可操作的“精益的”指標。
從精益生產俄羅斯國家標準ГОСТ 56406-2015中,也選擇了精益生產管理系統成熟度模型用于分析。
為了確定哪些模型符合研究目標,開發了標準模型分析表1。每個標準模型都按量表評估:被評為1分,意味著完全符合標準模型;0.5分是部分符合;0分是不滿足標準。根據總的分數挑選出第二階段使用的模型。

表1 樣本模型分析標準清單和描述
應該指出的是,在表1中,標準是按模型分析重要性遞減的順序表示。在對標準的排名中,遵循以下邏輯。
?標準的“評估量表和矩陣”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被看作是模型的分析及應用的“輸入閾值”。在相反的情況下(沒有量表),就無法評估公司的水平,也無法追蹤變革的動態。
?工具的存在:允許其他研究人員能不損失質量地應用模型,重復研究過程。如果沒有問卷,則可能產生結果的扭曲。因為受訪者的回答取決于問卷的措詞、問卷的結構和問卷的形式(公開/封閉)。
?測試模型提供了一個機會來研究案例并評估結果,將使模型的應用更為容易,避免可能的錯誤,并比較結果。
?普遍性也是一個重要標準:一個不受限制的模型允許研究人員和實踐者自由地使用它,不管樣本、特定行業和其他特征如何。
?其他標準是可取的,但不是此研究所必須的;優先考慮的是符合模型最重要的標準,而不是標準的數量。
為了根據研究的目標和任務選擇最適合的模型,決定縮小搜索結果,分析在科學Web數據庫中引用17種模型的出版物。如果具有高引用率則表明,這種模型在科學界和專業領域得到了認可。分析結果表明,最受歡迎的模型包括以下幾種。
?精益生產培育實踐評估模型(引用833次);
?精益生產檢驗模型(引用143次);
?應用模糊邏輯的多級精益評價(引用86次);
?精益企業自我評價模型(LESAT)(引用80次)。
我們給出這4種成熟度模型的分析片段,作為評估標準應用邏輯的展示(表2)。

表2 根據標準分析相關模型的精益生產成熟度和打分
比較分析顯示,兩種模式得分最高:精益生產培育實踐評估模型(7分)和LESAT(6.5分)。考慮到分析中最重要的標準是評估量表和矩陣、工具性,以及最適合后續研究階段的模型的普遍性,選擇了LESAT精益生產成熟度模型。它在不同的經濟領域和不同規模的企業中經過反復試驗,并有廣泛的民意調查,不僅記錄了企業業務流程的現狀,還記錄了企業期望的狀況。此外,評估參數不但包括管理系統,還包括生產系統。總的來說,LESAT模型對企業的元素分析比精益生產培育實踐評估模型更深入。
同時,根據俄羅斯國家標準ГОСТ56406-2015,分析了精益生產管理系統成熟度模型。它的成績是5.5分,表明其重點偏向于管理系統的評估。然而,本文致力于模型研究的目標,也涉及生產系統,故這一模型沒有被選用。
初始階段的成果,是選擇了17個精益生產模型,根據設計的評估標準和對17個模型的分析,最后選擇LESAT作為總體研究目標和任務最令人滿意的模型。
下一步,計劃通過在國內的兩家中型企業(香港“珀凡多”、不上市股份公司“蘭德工具”),來測試LESAT模型的敏感性。工具性的測試結果將顯示,LESAT模型是否為俄羅斯企業提供了一種有根據的標桿對比方法。
本文認為,為評估俄羅斯企業精益生產成熟度而大規模選擇模型的工作意義在于:確定企業精益生產的當前發展狀況,并在偏離時采取調整措施以達到必要的發展水平。大規模研究的最終結果,將可能改進國家標準ГОСТ56406-2015的成熟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