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平,陳 敏,丘繼哲,楊述之,袁湘蓮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系,湖南 株洲 412012)
人口老齡化作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受到了全球各國的高度關注。“積極老齡化”,即在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中,積極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增大其參與社會和獲得保障的比重,從而更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1]。相比一般的老年人,高校離退休教師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較高的技藝、寶貴經驗和智慧,是老年人才的典型代表,是實現“積極老齡化”的中堅力量。據統計,在我國500萬人的離退休老年知識分子中,高校離退休的老教授和老專家近100萬人[2],但他們退休后大多賦閑在家,不再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生活單調、社會參與度不高,進而有著強烈的被拋棄感、焦慮感與孤獨感等負性情緒。由于其身體健康狀況也不太理想,疾病指標異常的檢出率較高[3],因此進一步明確該人群的身、心健康狀況與社會參與度就顯得尤為重要。生活質量作為一個反映人們生理、心理和社會等特征的綜合性健康指標,近年來被廣泛用于人群健康狀況的研究中,但研究對象多為全體老年人、疾病患者、在職教師等[4-6],對高校退休教師的研究甚為少見。本研究以株洲市高校離退休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流行病學現況調查的研究方法,探索該人群的一般情況、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為制定改善生活質量的措施,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更好地實現積極老齡化的目標提供依據與參考。
1.1一般資料 采取多階段分層整群的抽樣方法,根據株洲市高校的不同水平,隨機抽取其中3所高校的離退休教師作為研究對象。本次調查向3所高校共發放17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60份,有效應答率為94.12%。本次調查的160名離退休教師,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為(65.3±9.1)歲,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高校離退休教師的一般資料(n=160)
1.2方法 本研究的測量工具包括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問卷和世界衛生組織編制的生活質量評定簡表(WHOQOL-BREF)。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咨詢該研究領域專家后,結合株洲市當地具體情況,并經多次修改和完善,制成一般情況問卷。通過預調查、經信度和效度檢驗后,形成最終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民族、文化程度、居住類型、受教育水平、經濟收入、婚姻狀況、睡眠質量、個人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體育鍛煉等。(2)WHOQOL-BREF共26個條目,包括2個獨立條目(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自我評估)和4個維度:生理領域(7個條目)、心理領域(6個條目)、社會領域(3個條目)和環境領域(8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5級評分。生活質量總分為2個獨立條目和4個維度評分之和。對于生活質量總分和各個領域得分,通過計算公式轉化為百分制,公式為百分制得分=(原始得分-4)×(100/16),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4]。現況調查所得數據采用WHOQOL-BREF量表分值轉換專用公式進行生活質量各個維度及總分的得分換算,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由2人進行數據的錄入、整理、核查,以保證數據輸入的準確性。

2.1高校離退休教師的生活質量得分情況 本次調查的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總得分為(76.33±15.18)分,2個獨立條目(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自我評估)的得分分別為(73.56±15.28)、(75.36±16.47)分,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環境領域4個維度的得分分別為(76.17±16.68)、(73.92±15.83)、(79.36±13.07)、(71.73±14.62)分。
2.2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年齡、學歷、經濟水平、婚姻狀況、居住類型、是否吸煙、睡眠質量、體育鍛煉的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總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民族、是否飲酒之間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結果分)

續表2 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結果分)
2.3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的多因素分析 以生活質量總分為因變量,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逐步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納入標準為α=0.05,排除標準為α=0.10。自變量賦值,見表3。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學歷、婚姻狀況、經濟水平、吸煙、睡眠質量是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總分的影響因素,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表

表4 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3.1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株洲市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自評分及4個維度得分不高,其中自評分,以及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環境領域4個維度的得分及總得分略高于城鎮、農村老年人[7-10],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提示株洲市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狀況尚可。一方面可能與參與本次調查的離退休教師年齡不高有關,其平均年齡為(65.3±9.1)歲,屬于低齡老年人;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高校離退休教師文化素質高,自我保健與養生意識好,身心較健康,醫保、社保完善,生活品質高,社會參與意識強,退休生活豐富多彩。
3.2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影響因素 本研究通過單因素與多因素綜合分析發現,年齡、學歷、婚姻狀況、經濟水平、吸煙、睡眠質量是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年齡是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年齡越大的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得分越低,這與國內關于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研究結果一致[11-12]。對于離退休教師而言,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加,很多器官功能逐漸衰退,自身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也逐漸下降,因而某些常見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也會隨之而來,生活質量逐漸下降。學歷也是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之一。學歷越高的離退休教師,其生活質量也越高。陸珊珊[7]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調查也證實了這一結果。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較高的高校離退休教師一般具有更高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度運動等)。此外,他們也具有較強的防病意識,積極按時參加體檢。研究結果顯示,婚姻狀況與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關系密切。已婚有偶的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高于未婚或喪偶者,這一結果與劉偉霞等[13]相同。其原因可能是離退休教師與配偶可以互相支持與照顧,不容易產生孤單感與失落感,情緒會更舒暢,身心更健康。經濟水平較高的離退休教師,其生活質量總分及4個領域得分都較高,該結果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14-15]。較高的收入使高校離退休教師有了更好的經濟保障及醫療衛生保健服務,這會大大減少其對日常生活壓力的焦慮。此外,經濟水平較高的離退休教師可能也更愿意參加某些老年人的娛樂、社團活動,這樣可以使其退休生活更充實,社會關系更和諧。吸煙的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總分低于不吸煙的,這一結果與高云[16]的研究結論一致。吸煙危害健康,其不僅容易引起心、腦血管、呼吸道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還有遠期致癌危害,對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的影響較大。睡眠質量的好壞對生活質量也有較大影響。睡眠質量好的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水平明顯高于睡眠質量差的,這可能是因為睡眠質量不好會導致各種代謝紊亂、免疫失衡,從而影響身心健康[17-18],進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應提倡科學睡眠,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提高離退休教師睡眠質量和睡眠效率,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株洲市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生活質量受到年齡、學歷、經濟水平、婚姻、吸煙和睡眠質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積極老齡化背景下,家人、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應給予高校離退休教師更多的物質幫助與精神支持,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高校離退休教師管理機構應對該人群的生活質量狀況進行綜合評估,鼓勵離退休教師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并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豐富其離退休后的生活;國家與社會應給予足夠重視,提供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持續、動態和綜合性的措施,以進一步改善高校離退休教師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