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嘉,王月華
(1.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3;2.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院護理部,湖南 醴陵 412200)
臨床實習是培養護生的關鍵時期,它為護生提供一個在臨床中運用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發展專業能力和培養專業態度的機會,是護生獲得護理工作所需技能、態度和行為的重要途徑[1]。完成能力是指在特定狀況下或某一職業領域解決問題、完成某項任務時所具備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工作態度等一系列的綜合能力[2]。有研究表明,完成能力是每個護生必須具備的能力[3]。實習護生作為護理隊伍的預備軍,其完成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患者安全健康和護理隊伍的發展建設[4]。目前,內地在完成能力方面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三甲醫院實習護生完成能力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為以后采取相關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采取便利抽樣方法,選擇2020年10月-11月湖南省3所三甲醫院實習護生共358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人(8.4%),女328人(91.6%);中專生21人(5.9%),大專生239人(66.8%),本科生98人(27.4%)。見表1。納入標準:均為在臨床實習階段且還未畢業的護生;目前已實習時間大于或等于1個月;知情同意書后自愿參與該調查研究。排除標準:因各種原因不能參與此項調查者。

表1 實習護生一般情況資料(n=358)

續表1 實習護生一般情況資料(n=358)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1)一般情況調查表。由研究者在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后自行設計,包括實習護生的性別、年齡、在讀學歷、民族、是否擔任班干部、家庭所在地、是否為獨生子女、父母對護理專業的態度、目前已實習時間、對臨床帶教老師滿意度、是否自愿選擇護理專業、對護理專業的喜愛度、是否接受過臨床溝通能力培訓、是否接受過人文關懷能力培訓、對職業生涯的了解程度、對職業生涯是否進行過規劃、畢業后是否會從事護理專業等。(2)護理學生完成能力量表(NSCI)。由LIN等[5]于2016年編制,楊梓涵等[6]于2019年完成漢化,主要用于護理學生完成能力水平的測評。內容包括整合護理能力、引導人文關懷、提高職業發展、處理壓力共4個維度27個條目。量表采用Likert-10級評分法,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別賦值1~10分,得分范圍為27~270分,得分越高說明完成能力越強。本量表已被證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漢化版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09[6]。
1.2.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星對實習護生進行調查。由醫院負責臨床總帶教的護理部老師將問卷二維碼發到實習護生微信群,告知調查目的及填寫問卷的說明,護生同意參加調查后開始填寫問卷,每人只有1次作答機會,作答完畢后提交自動生成答卷。本研究共回收370份問卷,除去無效問卷12份,有效問卷為358份,問卷回收率為96.76%。

2.1實習護生完成能力得分情況 實習護生完成能力中位數得分為191.00(162.00,220.25)分;各維度得分為:整合護理能力70.00(59.00,81.00)分,引導人文關懷42.00(36.00,50.00)分,提高職業發展43.00(38.00,47.00)分,處理壓力29.00(24.00,34.00)分,見表2。

表2 實習護生完成能力得分情況(n=358)
2.2不同特征實習護生完成能力得分比較 實習護生完成能力的得分在家庭所在地、父母對護理專業的態度、對臨床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是否自愿選擇護理專業、對護理專業的喜愛度、是否接受過臨床溝通能力培訓、是否接受過人文關懷能力培訓、對職業生涯的了解程度、對職業生涯是否進行過規劃、畢業后是否會從事護理專業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影響實習護生完成能力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將完成能力總分作為因變量,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10個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是否接受過臨床溝通能力培訓、對臨床帶教老師的滿意度、對職業生涯的了解程度和對職業生涯是否進行過規劃是實習護生完能力的影響因素(P<0.05),可以解釋總分變異的16.2%。自變量賦值見表3,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表3 實習護生完成能力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4 影響實習護生完成能力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358)
研究結果顯示,358名三甲醫院實習護生完成能力中位數得分為191.00(162.00,220.25)分,這與鄭凱豐等[4]研究結果較為一致,說明護生經過學校教育和臨床實習培訓,已具備一定的完成能力,但仍有待提高。在各維度得分中,處理壓力維度得分最高,原因可能是護生的心理發育已接近成熟。本研究中,96.7%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已經成年,多數護生能夠面對困難和壓力,并且多采用積極應對方式[7]。提高職業發展維度得分最低,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目前我國實習護生專業認同感處于中等偏下水平[8],大多數人認為臨床護理工作是單調的重復勞動,社會地位較低,導致很多護生在畢業后選擇放棄從事護理工作,而選擇在其他行業或相關行業發展[9];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學校和醫院尚未大范圍開展實習護生職業發展與規劃相關知識培訓,導致護生對職業發展相關領域知識還不夠了解熟悉。
研究結果顯示,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滿意度越高的實習護生,其完成能力越強。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承擔著傳授專業知識、培養護生操作能力、解決臨床護理問題能力和提高護患溝通能力的教學任務。DAVID等[9]研究指出,帶教老師對患者的關愛、對專業的認同、對護生的教育和支持都會加強護生的職業態度和護理能力。而目前在臨床實習帶教中,由于每個帶教老師的水平存在差異,導致護生臨床操作水平參差不齊[10]。有的帶教老師缺乏教學知識和能力,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的老師忽略了臨床教學任務,非護理工作多由實習護生完成,護生實際操作較少[11],沒有得到有效鍛煉,影響其完成能力的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臨床溝通能力培訓的實習護生,其完成能力越強。良好的臨床溝通能力對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滿意度、降低護理事故發生率、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關鍵作用[12]。護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后,由于剛開始接觸患者,缺乏有效溝通技巧和經驗[13],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不能給出滿意的答復,容易對患者產生恐懼、害怕心理,嚴重者甚至逃避實習。一方面,護生對溝通能力重視度不夠,缺乏溝通意識和技巧;另一方面,雖然某些學校已經開設醫學人文、臨床溝通等課程,但課程設置大多為公共選修課,護生參與度不高[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職業生涯了解程度越高的實習護生,其完成能力越強。本調查結果發現,實習護生對職業生涯的了解程度較低,只有49.4%實習護生對職業生涯知識比較了解。職業生涯規劃即職業規劃,是指個體在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分析之上,建立個體職業生涯成長發展目標,從而制定出一系列的學習、工作和培訓計劃,并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采取有效的行動來實現職業目標的階段[15]。而護生在制定有效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前,需要熟知職業發展的相關知識,了解當前護理工作類別、就業狀況、工資待遇等。而在本研究中,進行過職業規劃的實習護生,其完成能力越強。有29.1%的護生未進行過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激發護生學習的興趣,制定合理的職業發展目標。實習護生正處于職業生涯發展的初步時期,只有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條件和能力要求,熟知護理專業發展前景,才能確定學習目標,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實習計劃[16]。
綜上所述,實習護生完成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對臨床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是否接受過臨床溝通能力培訓、對職業生涯的了解程度、對職業生涯是否進行過規劃是實習護生完成能力的影響因素。護理管理者要注意提高臨床帶教老師帶教資格,優先選擇理論知識扎實、操作技術規范、工作認真負責的護理老師作為實習護生的帶教老師。學校和臨床教育均要重視護生臨床溝通能力培養,改善教學方法,開展相關溝通模式培訓,如情景模擬[17]、角色扮演法、SBAR溝通模式[18]等,提高護生溝通能力。護理教育者應加強護生職業發展教育的輔導,通過開展職業發展相關課程和培訓,幫助護生盡早樹立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目標,培養護生專業態度。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只調查了湖南省3所三甲醫院實習護生情況,樣本代表具有一定局限性,有待今后擴大樣本量,納入更多因素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