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張娟娟,張美楠,徐立彥,孫鵬沖
(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呼吸科,北京 102400)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趨勢明顯,每年肺炎病例數達250萬例,其中老年人占70%。肺炎在65歲以上老年人死亡病因中居首位[1],老年人肺炎具有臨床癥狀不典型、病原菌復雜、病程長、易發生重癥肺炎、合并多種慢性基礎疾病等臨床特點[2]。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我國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混合菌感染和耐藥率亦在明顯升高,較多患者需要入住重癥監護病房(ICU),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本研究依據臟腑經絡和針灸理論,將皮內針之撳針用于老年CAP治療,探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建立可普遍使用、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治療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肺病科住院患者1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各93例。對照組男53例,女40例,平均年齡(73.68±5.12)歲;治療組男55例,女38例,平均年齡(72.90±6.40)歲。2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西醫診斷標準遵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6年制定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醫病證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2011年制定的《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診療指南》。病例納入標準:(l)符合西醫CAP診斷標準;(2)符合中醫風溫肺熱診斷標準;(3)年齡60~85周歲,性別不限;(4)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肺部因其他疾病(如活動性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及肺血管炎)入院而并發肺炎者;(2)精神病患者;(3)合并有其他系統(如心、肝、腎和造血系統)嚴重原發疾病或并發癥者,或者以其他系統疾病為主者;(4)過敏體質,如對一種或多種藥物食物過敏史者,或已知對本研究用藥組分有過敏者;(5)肺俞、膻中、尺澤、豐隆穴位皮膚有感染、破潰和皮炎者,或皮膚高呈致敏狀態。
1.2方法
1.2.1對照組治療方法 抗菌藥物治療:根據經驗或藥敏試驗,給予β-內酰胺類、大環內醋類或喹諾酮類等相應抗菌藥物治療。中藥口服:依據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診療指南(2011版)》辨證使用中藥湯劑。
1.2.2治療組治療方法 除給予以上基礎治療和口服中藥之外,給予撳針埋穴治療。取左右兩側豐隆、肺俞、尺澤和膻中穴位,連續治療7 d。
1.2.3觀察指標
1.2.3.1臨床有效率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治療后7 d判定療效,具體如下。治愈:主要臨床癥狀消失,體溫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復查胸部影像肺部病灶完全吸收,白細胞計數正常;有效:主要臨床癥狀減輕,肺部啰音好轉,復查胸部影像肺部病灶部分吸收,白細胞計數較前好轉;無效:癥狀、體征及白細胞計數無明顯改善,復查胸部影像肺部病灶吸收欠佳;加重:癥狀、體征未見減輕反而加重,胸部影像肺部病灶未吸收。于入院時、治療后7 d時分別采集患者的上述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結果,根據此標準判斷療效,以治愈+有效統計總有效率。
1.2.3.2次要指標 中醫證候積分;理化指標: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介素(IL)-6;住院時間。治療后1、7 d各評價1次。

2.12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有效57例(61.3%)、無效36例(38.7%),治療組有效75例(80.6%)、無效18例(1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
2.22組次要指標比較 入院時,2組中醫證候積分、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IL-6、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中醫證候積分、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白細胞計數、IL-6、C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次要指標比較
老年肺炎多發生在基礎疾病之上,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等,且往往多病共存[3]。李建生等[4]對2 982例老年肺炎與2 683例非老年肺炎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老年肺炎最常合并COPD,合并基礎疾病的數量及病種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大,合并的疾病越多。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治療組白細胞計數和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提示針灸治療可以促進炎癥消退,減輕炎性反應,縮短住院時間,節約治療費用。有研究認為,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可因酸中毒、醫源性因素、缺氧等綜合作用導致胃腸功能障礙,且多數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因存在胃腸功能障礙無法耐受營養支持,導致住院時間延長,病死率增加[5-6]。針灸可對相關穴位進行刺激,促使功能興奮,發揮雙向調節作用,加速其胃腸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提升生活質量[7-8]。有研究顯示,針灸可調節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表達,改善胃腸道功能,緩解患者病情[9-10]。劉新娟[11]研究也證實,針灸可有效促進老年重癥肺炎中醫癥狀消退,加速胃腸功能恢復,改善生活質量,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改善患者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撳針埋針聯合內服中藥治療老年CAP,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促進肺部炎癥滲出吸收,減輕炎性反應。劉亞麗等[12]應用內服中藥聯合針灸療法治療老年肺炎,結果顯示2組前后患者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均較前有所改善,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2.7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熊茂升[13]研究表明,應用中藥內服聯合針灸療法綜合治療肺炎,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0.4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選取豐隆、肺俞、尺澤和膻中與肺系疾病之要穴。肺俞穴為足太陽經背部的腧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故名肺俞,有解表宣肺、肅降肺氣的作用。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之絡穴,別走于足太陰脾經,故可治脾胃二經疾患。脾為生痰之源、脾無留濕不生痰之說,豐隆穴可通調脾胃氣機,使氣行津布,中土得運,濕痰自化。膻中為任脈穴位,本穴為氣會,肺主氣,司呼吸,且穴位近于胸部,可理氣寬胸,故為治療呼吸系統病癥的常用穴。尺澤穴為手太陰肺經在五輸穴中的合穴,為經脈氣血深聚的部位,其經氣可在尺澤穴時陡然深入,直入肺臟,肅肺化痰,降逆平喘等作用。
撳針是運用皮部理論和腧穴理論相結合的皮內針療法,有著安全易操作、刺激小、累積刺激量大等特點。本研究中未發生1例不良反應和安全事件,患者可以簡單操作,每天定期按壓穴位,以最小的痛苦、較長時間的持續刺激達到甚至超過普通針刺刺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