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毓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系統代謝性疾病,該病主要表現為高血糖、大食量,是臨床一直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臨床上以糖尿病合并肺結核較單獨患病患者的治療難度顯著增加[1]。近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升,感染、免疫、環境、遺傳、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率,且日漸上升[2]。此外,該類患者的治療難度顯著增加,對預后效果更是產生了不利影響[3]。所以,本研究將68 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該類患者血糖濃度對抗結核治療的影響,分析其相關性,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8 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分為觀察組(血糖控制良好)和對照組(血糖控制不良),每組34 例。血糖控制良好的標準:空腹血糖≤6 mmol/L,餐后2 h 血糖≤8.0 mmol/L;血糖控制不良的標準:空腹血糖>6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觀察組中男女比為1∶1;年齡44~88 歲,平均年齡(61.22±8.93)歲;糖尿病病程2~18 年,平均病程(5.24±4.26)年。對照組中男女比為9∶8;年齡45~89歲,平均年齡(63.00±8.67)歲;糖尿病病程2~18 年,平均病程(5.39±4.21)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經X 線胸片、痰菌等級檢查確診為肺結核;存在基礎性疾病糖尿病;自愿參與研究;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復治肺結核者;惡性腫瘤者;免疫系統疾病者;精神疾病者;肝腎心功能異常者;妊娠期者;哺乳期者;產褥期者;意識不清楚者;不能積極配合研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抗結核、降糖等臨床治療。指定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按照患者具體情況而制定適合的降糖計劃,可采取的給藥方式為靜脈泵注射胰島素、皮下注射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物等。抗結核治療方案:強化治療用藥方案包括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異煙肼,持續治療90 d,如果治療效果不理想則增加左氧氟沙星治療;鞏固治療藥物為利福平、異煙肼,抗結核治療9~18 個月。治療過程中服用保肝藥物。
1.4觀察指標 ①血糖變異性指標[4]:初始血糖、全天血糖平均值、最大血糖波動幅度、全天血糖標準差、空腹血糖變異系數。②抗結核治療效果[5]:空洞閉合率、病灶吸收率、痰菌陰轉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血糖變異性指標比較 兩組初始血糖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空腹血糖變異系數、全天血糖標準差、最大血糖波動幅度、全天血糖平均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變異性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血糖變異性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兩組抗結核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痰菌陰轉率88.24%(30/34)、病灶吸收率55.88%(19/34)、空洞閉合率64.71%(22/34)均高于對照組的52.94%(18/34)、29.41%(10/34)、38.24%(13/3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抗結核治療效果比較(%)
現階段,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臨床治療中的焦點問題,胰島素可以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控制,但是并無有效的治愈措施[6]。如果未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其體內糖類代謝水平則存在失衡的風險,出現酮癥酸中毒,改變人體體液環境,出現相應的并發癥[7]。近年來,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有越來越高的發病率,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控制血糖為其治療的重點及關鍵[8,9]。有研究表示[10],高危人群治療以外的治療方法,如認知護理、運動干預、心理干預、飲食干預等,可對患者病情進展有效控制,同時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繼而減少致殘率,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另外,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治療存在幾點困難,如能量代謝異常。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紊亂、抗菌能力弱的特點,并且其血糖水平較高,從而出現了組織細胞被酸化的結果,出現電解質紊亂,從而使機體抵抗力降低,同時對其組織修復力產生不利影響[11,12]。若沒有對血糖有效控制,在影響機體組織修復力的同時也會對結核病灶被吸收的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另外,肝臟損害也需要高度重視,疾病和治療藥物是該項損害的主要原因,影響維生素A 和胡蘿卜素轉化,若機體出現缺乏維生素A 的情況,繼而發生損壞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狀況,促進了結核菌的繁殖和生長;肺結核發病率會降低胰島素功能,降低分泌功能,抑制糖類代謝,所以對順利實施抗結核治療產生了阻礙作用[13,14]。上述問題一起作用而增加了疾病治療的難度。本研究定時檢查有關血糖指標,對其血糖水平嚴格控制,影響其代謝水平意義重大。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初始血糖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空腹血糖變異系數、全天血糖標準差、最大血糖波動幅度、全天血糖平均值分別為(15.36±5.83)%、(1.69±1.12)mmol/L、(7.96±2.02)mmol/L、(7.81±1.69)mmol/L,均低于對照組的(26.52±7.56)%、(3.63±1.74)mmol/L、(9.51±2.52)mmol/L、(8.64±1.41)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患者穩定的血糖水平可奠定有效控制肺結核的基礎,使患者癥狀盡量減輕。觀察組患者的痰菌陰轉率88.24%(30/34)、病灶吸收率55.88%(19/34)、空洞閉合率64.71%(22/34)均高于對照組的52.94%(18/34)、29.41%(10/34)、38.24%(13/3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良好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礎上可減輕患者肺結核表現。以此可知,對血糖有效控制,保持穩定的血糖水平是肺結核合并肺結核患者治療的重點項目[15]。患者血糖水平是否穩定在對患者糖代謝水平產生影響的同時也會對其電解質平衡和體液水平產生不利影響;紊亂的電解質機體會出現酮癥酸中毒,也會對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產生嚴重影響,使其出現其他并發癥的風險顯著增加[16]。另有研究指出[17],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若沒有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會顯著增加糖尿病并發癥的幾率,也可能會對抗結核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并且肺結核會升高血糖,兩者互相影響下而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乃至威脅生命安全。通過本次研究發現,有效控制血糖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肺結核療效也顯著提升。
總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直接影響患者的抗結核治療效果,臨床醫生應該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而采取相應的降糖措施,將其血糖水平盡量控制在正常范圍且穩定水平內,從而使肺結核的治療效果得到保證,臨床需要對此情況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