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萍 符浩
(海南省人民醫院耳鼻喉,海南 海口 570311)
手術切除是老年喉癌患者主要治療手段,以喉功能保全根治術最為常見,雖然目前喉癌的生存率得到了提升,預后也得到改善,但術后仍存在一定復發風險,造成喉癌患者術后癌癥復發恐懼較高和心理狀態不佳的現狀,對患者預后造成不利影響〔1〕。復發恐懼是癌癥患者常見的持續變化的心理狀態,包括對癌癥轉移、進展、復發的影響〔2〕。低水平的復發恐懼可使患者對疾病復發引起警惕,從而提高健康行為,促進疾病的轉歸向積極方向發展,被認為是正常的情緒反應〔3〕。但若復發恐懼水平過高,可能會造成與恐懼相關的侵入性思維頻繁發生,對患者心理狀態產生不良影響,影響治療效果,甚至造成功能損害〔4〕。因此,探索相關措施調節患者的復發恐懼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觀察老年喉癌手術治療后恐懼復發狀況,分析其影響因素。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喉癌患者88例,其中男53例,女35例;年齡61~82歲,平均(72.43±3.58)歲;體重指數18.98~24.46 kg/m2,平均(22.46±0.98)kg/m2。納入標準:①符合《頭頸部惡性腫瘤診斷治療指南》〔5〕中喉癌診斷標準;②經纖維喉鏡和病理活檢確診為喉癌;③存在聲嘶、咽痛、呼吸困難、咽部異物感等主要癥狀表現;④均接受手術治療;⑤年齡≥60周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③合并認知障礙。
1.2基線資料調查方法 自制基線資料調查問卷,查閱患者病歷資料,詳細記錄其基線資料一般情況,內容見表1中的各因素。其中文化程度分為低(初中及以下)和高(高中及以上);疾病不確定感通過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6〕評估,包括2個維度和25個條目,以Likert 5級評分法計分,總分范圍25~125分,評分越高表示疾病不確定感越高,≥59分表示疾病不確定感高,<59分表示疾病不確定感低;社會支持通過領悟社會支持量表〔7〕評估,共12個條目,均以Likert 7級評分法計分,總分12~84分,評分越高表示支持程度越高,>36分表示社會支持度高,≤36分表示社會支持度高;癌性疲乏應用Piper疲乏量表〔8〕評估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包括4個維度(認知、行為、感知、情感)和2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0級評分法,總量表評分按平均分計算,評分越高表示疲乏程度越高。>3.3分表示癌性疲乏程度高,≤3.3分表示無癌性疲乏或程度低。
1.3恐懼復發評估方法 通過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9〕評估,FoP-Q-SF為單維度,包括12個條目,均根據Likert 5級評分法計為1~5分,即沒有、偶爾有、有時有、經常有、總是有分別計1、2、3、4、5分,總分12~60分,評分越高表示對復發的恐懼程度越高,37~60分表示恐懼程度高,12~36分表示恐懼程度低。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χ2檢驗、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恐懼復發狀況 88例老年喉癌患者手術治療后FoP-Q-SF評分16~58分,平均(39.53±5.22)分,其中54例(61.63%)恐懼復發程度高,患者FoP-Q-SF評分>36分。
2.2老年喉癌手術治療后恐懼復發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態、術后評估時間與老年喉癌手術治療后恐懼復發無關(P>0.05);TNM分期、疾病不確定感、定期復診、社會支持、癌性疲乏可能是老年喉癌手術治療后恐懼復發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

表1 老年喉癌手術治療后恐懼復發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n(%)〕
2.3老年喉癌手術治療后恐懼復發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將經單因素分析得到的可能作為影響因素的分類變量作為自變量并賦值(TNM分期:1=Ⅲ~Ⅳ期,0=Ⅰ~Ⅱ期;疾病不確定感:1=高,0=低;定期復診:1=否,0=是;社會支持:1=低,0=高;癌性疲乏:1=高,0=低),將老年喉癌手術治療后恐
懼復發程度作為因變量(1=高,0=低),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結果顯示,TNM分期高、疾病不確定感高、不定期復診、社會支持低、癌性疲乏高為老年喉癌手術治療后恐懼復發程度高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影響老年喉癌手術治療后恐懼復發的多因素分析
喉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且術后仍存復發風險〔10〕。癌癥患者個體描述對未來疾病復發的恐懼會加重患者的負性情緒,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此外,負性情緒會進一步增加不良反應誘因,影響到治療效果,對需要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造成負面影響。過度的恐懼還會造成患者依從性降低,患者健康行為減少。因此,分析喉癌患者復發恐懼程度的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干預較為重要。
程洋等〔11〕研究發現,癌癥患者在手術治療后普遍存在復發恐懼,且多程度較高。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相符。為改善未來喉癌手術治療患者術后的復發恐懼,本研究重點分析老年喉癌手術治療患者復發恐懼的影響因素,以指導未來合理的臨床干預,分析單因素與多因素結果的原因可能為:(1)TNM分期高意味著癌癥患者病情嚴重,預后情況可能相對較差。有研究表明,TNM分期與癌癥患者手術后的復發風險具有一定聯系〔12〕。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治愈的信心更低,心理負擔更大,從而加重患者的復發恐懼程度。孟芳等〔13〕研究也發現,病情程度較高的癌癥患者復發恐懼程度更為嚴重。因此,對TNM分期高的喉癌手術患者應注重緩解其復發恐懼,鼓勵患者積極治療,通過治愈患者的親身經歷分享等方式提升患者治療信心。(2)疾病不確定感高的患者復發恐懼程度可能更嚴重,Carlson等〔14〕研究發現,認知評價與乳腺癌患者復發恐懼存在一定聯系,認知評價低會增加進展恐懼的程度。可能由于疾病不確定感高的患者對疾病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感和一些認知誤區,造成患者未認識到可通過自身的努力,包括依從治療、自我管理等措改善疾病狀況。同時,對疾病的負性認知可能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和負性情緒,促使復發恐懼程度增加〔15〕。對此,對老年喉癌手術患者應及時進行有效評估,關注疾病不確定感高的患者,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促使患者進行積極的再評價,從而減輕復發恐懼。(3)定期復診對癌癥患者較為重要,尤其是術后進行輔助放化療的患者。放化療治療會對患者產生一定損傷,包括慢性化療毒副作用和急性放射損傷,如視力障礙、耳鳴、聽力障礙等,這些反應可能會引起患者的恐懼,增加復發恐懼的程度〔16〕。若患者定期復診,復診期間患者將得到健康教育,增加自身對治療不良反應的認知,并明白如何減輕甚至避免這些常見的不良反應,將顯著改善其復發恐懼情緒,但若患者未及時復診,將無法全面了解后期治療情況,在面對不良事件時負性情緒更嚴重,則復發恐懼程度更高。因此,對老年喉癌患者應告知和叮囑患者定期復診。(4)癌癥對患者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這些壓力會導致不良情緒產生,影響身心健康。家人、社會關系的支持和關心可幫助患者緩解這種壓力,改善心理、生理情況不佳的狀態。一旦患者缺少社會支持,會減少患者表達自身內心感受的機會,造成患者面對疾病時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17〕。同時,社會支持度低的患者無法感知到親友的支持,缺失了通過親友的鼓勵下積極面對疾病的可能,繼而面對疾病時恐懼復發程度更為嚴重。對此,建議在護理過程中因盡力調動社會支持度低的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幫助患者獲得更多的幫助與支持,從而降低心理負擔并減輕復發恐懼程度。(5)癌性疲乏是一種感官疲憊感,對患者的認知、情感、軀體等方面均有一定影響。癌性疲乏嚴重的患者一方面由于身心所受影響較大,工作、生活等發生改變,加之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增加了患者的復發恐懼程度;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伴發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而誘導復發恐懼加重〔18〕。對此,建議對癌性疲乏嚴重的患者應多關注患者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多指導患者進行音樂舒緩、有氧運動等,分散患者注意力而減輕疲乏,從而降低恐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