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燕
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場所,教師應通過日常活動來指導幼兒學習語言。要想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教師應特別重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過程,以便能更好地做好幼兒園未來的發展規劃,把語言教育作為幼兒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本文著重探討了幼兒教育中語言表達教育的途徑,從而把語言教育和習慣教育等作為幼兒教育活動的一系列內容。
一、鼓勵幼兒張口講話,消除幼兒畏懼感
幼兒早期的學習能力和生活習慣是相互聯系的,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對幼兒來說,語言表達的啟蒙教育往往與幼兒的成長環境和幼教環境有關,如果能在現實生活中耳濡目染,看到身邊的人用語言表達,與其大方得體地交流,就更容易接受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從幼兒早期教育的基本環節抓起,逐步探索語言表達的步驟和具體的培養要素。老師應在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初期,制訂翔實的教育計劃,鼓勵幼兒主動開口說話。當幼兒逐漸適應幼兒園環境,就會從最初對陌生環境的抵抗到逐漸熟悉、喜愛老師。逐漸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排斥感后,老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變得和諧,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活動。要使幼兒緊跟老師的步伐,逐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慢慢學會思考和探索外部世界,就需要幼兒教師發揮好教育引導的作用,把更多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內容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在對“做好自我介紹”的學習中,老師先讓幼兒學會站在眾人面前發言,做好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等基本信息,給幼兒以溫和的鼓勵,幫助幼兒達到在眾人面前敢于發言的教育目的,并逐步在同伴的示范下學會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愛好,學會與他人交流。把與他人的交流作為日常學習的內容,并能在新時期實現學習突破,其目的在于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使其擴大學習領域,展現學習潛質,積累表現經驗,實現個人成長。
二、創設愉悅輕松的環境,促進幼兒反思生活
孩子們的生活充滿著快樂和輕松,這也正是幼兒在幼年時期所應該感受到的快樂心情,為了能使幼兒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教師要在平時運用各種游戲和活動等來加深幼兒對老師、同伴的情感。為使幼兒能有一個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教師要在幼兒園的裝飾層添加更多的語言表達內容。為使幼兒的語言表達更符合社會表達習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教給幼兒表達方式,幫助幼兒實現積極成長的價值觀。幼兒園的裝飾總是與幼兒的內心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幼兒園所處的語言環境也是充滿溫暖和愛意的,為了能給予幼兒更多的心理撫慰,使幼兒對幼兒園的環境更加信任,并能為幼兒提供充滿快樂的生活空間,幼兒教師經常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生命情趣的成長環境。在這種快樂的生存環境中,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孩子們的膽識也會隨之增長,在營造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的同時,孩子們的小腦筋也在不斷地高速運轉,在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中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比如,在“你是我的好朋友”講話交流中,孩子們被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幾個孩子一起交流,談一談為什么要和對方做朋友,以及為什么喜歡和大家一起玩,希望和小朋友們玩什么等等。
三、豐富幼兒的語言詞匯積累,使幼兒教育基礎更扎實
詞匯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習基礎,幼兒只有掌握了較多的詞匯,才能在平時說話時流暢地表達。為了能給幼兒提供順暢溝通的環境,許多幼兒教師都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詞匯學的情景構造法,提供較多的詞匯幫助幼兒表達自己的意圖,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掌握詞匯的意思,用更豐富的詞匯為幼兒建立語言表達的語料庫。老師也可以將有趣的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利用更多教育素材,為幼兒提供更好的興趣導向,激發幼兒學習語文詞匯的積極性,在相關的基礎上進行詳細的講解,使幼兒能更好地自主記憶詞匯。兒童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教學內容是比較靈活的,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育形式,向兒童展示動畫片中詞匯和語句的表現效果,這樣就能幫助兒童加深對“好詞好句”的記憶。
比如,在“講故事”學習環節,教師將繪本分給每一組小朋友,然后讓小朋友照著繪本給同伴講故事,如果有些小朋友能把非常精彩的故事,或者非常有趣的句子表達得很好,就請大家為他鼓掌。這樣,課堂氣氛融洽,充滿歡聲笑語,孩子們能夠在講故事中共同進步,學會積累。
綜上所述,為了對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進行總結,幼兒教師與幼兒進行了友好的互動,在探索和教育實踐中,幼兒教育體現了新時期自主教育的特色。為了能幫助幼兒學習技能,積累運用詞匯,在日常生活中應不厭其煩地進行訓練,教師要對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進行深入總結,并在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同時,使幼兒的社交能力同步提高,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