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偉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教學開展,要求幼兒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幼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計游戲化內容,促進幼兒教學質量的提升,下面就此展開分析探討。
一、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學開展意義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各階段的教育工作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幼兒教育作為教育的基礎,實施課程游戲化對提高其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教育,要求教師將游戲與教育相結合,使幼兒在游戲中認知,從而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游戲與幼兒教育的融合,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使幼兒的知識認知不再枯燥,因此,幼兒教育重視實施課程游戲化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年齡小、自主性差,傳統教學方式的實施限制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實施幼兒教育課程游戲化對幼兒教育的開展尤為重要。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游戲,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為幼兒創造展示自我的平臺,引導幼兒融入課堂活動。教師要重視起課程游戲化的實施,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促進幼兒教育活動高效開展。
二、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學開展路徑
1.結合幼兒身心特點,創建良好的游戲環境
幼兒教育課程游戲化的實施,要求幼兒教師要全面掌握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結合幼兒身心特點,為幼兒創建良好的游戲環境,以此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興趣,通過游戲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從而實現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環境,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有針對性的游戲材料,同時要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結合游戲內容和幼兒興趣,選擇游戲材料,并仔細檢查材料的安全性,確保其沒有危害性且是幼兒喜歡的,這樣幼兒才能積極參與游戲活動中。例如,可以為幼兒提供無紡布等,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制作簡單的衣服、圍裙等,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游戲環境,在這樣的游戲中提高幼兒認知能力。
2.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確保游戲順利開展
在幼兒教育開展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游戲資源被隱藏,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游戲化教學開展中,積極挖掘游戲資源,對各類可用資源進行整合,促進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教師要深入分析游戲資源是否存在不足,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幼兒選擇最適合的游戲資源,將有效的游戲資源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知識。例如,在“拼接畫”美工活動中,很多內容需要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拼接,這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豐富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根據幼兒的實際動手能力組織游戲活動。針對動手能力差的幼兒,可以引導其拼接較為簡單的圖畫;對于動手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引導其拼貼一些復雜的圖畫,如小魚、蝴蝶、老虎等。教師要有效運用游戲資源,這樣才能確保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使幼兒產生良好的游戲體驗。
3.明確游戲活動目標,精心設計游戲內容
幼兒教學游戲化的實施,教師要先明確游戲目標,將游戲化內容與教學目標相結合,實現寓教于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例如,在開展以健康為目標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體育類游戲活動,通過游戲鍛煉幼兒身體素質,其中體育類的游戲活動內容有很多,如老鷹捉小雞、跳房子、丟手絹等,這些游戲都是幼兒非常熟悉且參與興趣很高的,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從而實現健康教學的目標。又如,以語言為教育目標,組織開展語言類游戲活動,教師可以設計“扮家家”游戲內容,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售貨員、顧客、醫生、患者等,在對話活動中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實現教育目標。因此,幼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不可以隨意為之,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游戲活動,使游戲更好地為幼兒教學服務,促進幼兒教學質量提升。
4.加強教師與幼兒互動,提高游戲教學效果
幼兒教師要認識到實施游戲化的重要性,幼兒年齡小,在開展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與幼兒互動,通過游戲的方式與幼兒成為朋友,成為親密的伙伴,從而拉近教師與幼兒間的距離。例如,“踩高蹺”活動的目的是鍛煉幼兒腿部的力量,使幼兒可以保持平衡。在游戲開展前,為了確保幼兒積極參與,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教師要選擇適合的活動場地,為幼兒準備充足的游戲物品,如繩子、塑料瓶等,教師要引導幼兒參與制作高蹺的活動中,將飲料瓶兩端鑿出小洞,然后使用繩子穿過小洞打結,做出高蹺。在制作完成后,教師要為幼兒詳細講解游戲的規則,將腳踩在高蹺上,兩手提拉繩子,向前邁步,同時確保身體的平衡,看誰走得又快又好。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確保幼兒的安全,同時與幼兒產生積極的互動,有效提高課堂游戲效果。
總之,幼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夠有效滿足幼兒對課程的需求,在游戲化實施中,教師要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精心設計符合幼兒認知的游戲,引導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不斷成長和發展。幼兒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創新,為幼兒帶來高質量的游戲,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