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峰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學校已經形成了信息技術教育環境,這種環境是基于信息技術而存在的基礎教學理念,對其予以合理應用能夠顯著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實現對課堂教學工作效果的突破,教師正在進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創新,這給推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進步帶來了重要支持。
一、運用信息技術,布置良好課堂環境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教師要通過科學的設計與應用,保證信息技術的合理展示。我在分析課堂教學要素的過程中發現,將信息技術用在課堂教學環境的布置環節中,能夠帶給學生良好的情感引導,并實現對他們的思維調動,這可以為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展開提供支持。
例如,在《春》的教學之前,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狀態,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我就在課前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了教學環境的布置。首先,我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視頻資料,視頻中學生可以看到融化的冰雪、北飛的候鳥、抽枝的柳樹……在完成視頻觀看之后,我與學生進行討論,讓他們說一說春天還有哪些特征,這可以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思維的引導和調動。其次,我運用信息技術播放了課文的音頻資料,讓學生在未讀課文之前,先通過聽的方式予以欣賞,由此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感,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最后,我會引出課文內容,讓學生與我一起進行課文的閱讀和學習,由此做到在良好的課堂環境引導下產生學習動力,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開展做好鋪墊。
二、依靠信息技術,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較少,很多時候都是教師講、學生聽,雖然這種方式能夠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此種方式并不理想,因為學生毫無參與感,同時也無法體會語文知識學習的樂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有效落實學生地位的基礎上,加強師生互動交流,信息技術由此在課堂教學中得以應用。
例如,在進行《太空一日》的學習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就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楊利偉在太空中生活的視頻資料”。在該資料中,學生可以以最直觀的方式看到楊利偉是如何生活的,這不僅實現了對課文內容的具象化表達,同時還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學習體驗因此獲得了提升。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完成與學生之間的思維交互,我會在播放視頻資料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如提出“猜一猜太空中是如何喝水、吃飯的”“太空中是如何行走和睡覺的”等問題。讓學生先進行猜測,然后再通過視頻資料的方式進行“解謎”,讓學生發現原來太空中吃飯、喝水都靠吞,吃的東西也有特殊要求,行走只能靠“飛”,而睡覺需要進入特定的休眠倉。在這種師生互動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獲得知識學習的進步,同時還能夠感受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因此獲得提升。
三、妙用信息技術,設計趣味課堂訓練
妙用信息技術設計趣味課堂訓練是初中語文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教學工作創新的重要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讓語文訓練以更為豐富的方式出現,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強化知識的記憶。在完成一階段的學習后,我就會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設計一些趣味訓練游戲,如“奪旗”“登高”等。以“奪旗”游戲為例,學生會被隨機分成兩個小組,游戲系統會隨機提出以本階段知識為基礎的問題,如寫字、組詞、造句以及文章分析等,兩個小組的學生需要通過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答對前進一格,答錯后退一格,最終誰先達到10格,將奪取紅旗。在其中一組學生完成奪旗后,對手可以提出一個問題進行挑戰,如果對方答對,則奪旗方獲得勝利,如果答錯奪旗方后退一格,每次游戲只能有一次挑戰機會。在這種課后訓練模式下,學生不僅獲得了趣味游戲體驗,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強化對已學知識的記憶,完成知識儲備的補充,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得到了顯著提升。
四、憑借信息技術,實施線上互動指導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實施線上互動指導是最具代表性的教學策略。教師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的有效聯系,這可以讓學生在回家后,通過登錄線上課堂系統來完成對線下課堂學習過程的回顧,這可以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知識學習和理解時間,保證了個別思維較慢的學生也能夠完成課堂知識的學習。在此基礎上,當學生在課后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他們也可以在線上系統中直接向在線的同學和老師求助,這可以讓學生有效解決學習問題,避免了學習問題和困難的積累,初中語文課堂因此獲得教學效果的提高。
總而言之,做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在實現教學工作創新的同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是以往的教學技術都無法達到的效果。為了進一步體現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教師必須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并做好以學生認知為基礎的教學創新,通過信息技術將語文知識的魅力展現出來,由此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為他們的學習進步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