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心怡
【摘? ?要】? 班級文化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教師要以班級文化建設為抓手,以良好班風促進學風,以積極進取的班級風貌凝聚人心,完成教育目標。教師要根據學情特點,通過具有渲染性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擬定倡導性的班級制度文化,形成引領性的班級文化精神,從而引導學生進步。
【關鍵詞】? 班級文化;有效策略
小學是德育的起步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個性發展離不開班級文化的影響。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可以幫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教師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要特別保護學生個性發展,不要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手段,更不能夠壓制學生求善向上的進取心。教師要以創建班級文化為抓手,從制度、物質、精神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一、加強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突出倡導性
班級制度的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工作,有了制度保障,才能確保日常管理不走樣。沒有班規,學生就無法在觀念上要求自己,在行為上規范自己。教師在建設班級規章制度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讓學生明白制度不是管他們,而是保障班級所有人的利益,是對某一個價值觀念的倡導。比如,善良、公正等。在制訂班級規章制度時,教師不要將學生排斥在外,要和學生一起商討班級規章制度。
開學初,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校規以及文明班級規范出發,共同參與班規的制訂,學生參與制訂的班規更有約束力。班級規章制度要有“懲惡揚善”的作用,比如,鼓勵學生認真學習、不遲到,批評不講衛生的行為等。班規要有獎懲條款,可以量化學生行為。實施階段,教師通過“評先進”“評優秀”等制度,選出表現優異的學生,定期表揚、激勵學生。當然,班規也要有懲罰條款,讓學生明白什么不能做。比如,對遲到的行為,教師可以在班級規章制度中擬一條懲罰措施。比如,學生在主題班會上以“遲到”為主題,進行一次演講。在班規的約束下,學生會逐漸改掉遲到的毛病。當然,班級規章制度也是動態變化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上述案例可見,好的班級規章制度離不開師生合作,是學生的行為準則。制度的制訂與執行一定要長期堅持下去,才有效果。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管理一定要按章辦事,才能營造良好的管理環境。
二、加強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突出渲染性
一個健康、文明,充滿個性的班級物質文化環境才能夠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在建設班級物質文化過程中,教師不要有“拿來主義”的思想,不要簡單地去抄襲其他班級的文化內容,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努力打造高品質、高格調的班級文化氛圍。教師要讓教室的每面墻壁都能“說話”,每個角落都有正面的教育意義。
教師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教室衛生環境,比如,桌椅擺放、地面清潔、桌面物品擺放等,干凈、整齊、清爽是目標。二是教室內的裝飾,比如,墻壁裝飾、黑板報設置、標語口號等,這些裝飾都要有一個主題思想。比如,團結、愛學習、懂禮貌等。開學初,教師先安排學生搞衛生,將地面、門窗打掃干凈,并且要求學生將桌椅、文具擺放整齊。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人文環境的物質文化建設。讓學生參與進來,發揮集體的力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商討。在整個布置過程中,教師要引導,突出文化色彩。
上述案例可見,班級物質文化的創建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合作。生活在優美的學習環境中,學生都能得到美的熏陶。教師要力爭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條標語、每一幅掛圖都具有教育意義,都能夠彰顯文化,傳遞文明。
三、加強精神文化建設,突出引領性
班級精神文化是指全體師生長時間交往后形成的一種集體性的價值取向。班級精神文化是所有班級文化中最核心的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制度的保證,需要價值觀念的引領,需要教師的指導,還需要實踐活動的設計。教師在打造班級精神文化的過程中,要有耐心,要突出引領的特質,不可流于形式。
當教師接手一個新班級時,就要思考如何打造一個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的班集體,用什么辦法培育出以學業為中心的學風,營造出和諧相處、快樂生活的班風等。主要有兩個辦法。一是樹典型。樹典型就需要教師在班級里樹立一些榜樣。比如,教師每周開展一次評先進活動。如好人好事獎、見義勇為獎、樂于助人獎、拾金不昧獎等。班主任通過對獲獎學生的肯定,引領班級的價值走向。二是參加實踐活動?;顒拥拈_展往往容易凝聚人心,因此,教師可帶領學生共同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比如,舞蹈社、讀書會、演講會、書法會、運動會等。學生通過社團活動,不僅調動了學習興趣、增強了班級凝聚力,還形成了良好的集體觀念和集體責任感。
上述案例可見,班級精神文化的培養格外重要,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教師要在班級成立初期就有意識地進行建設,通過一些措施,讓學生慢慢地理解與接受,從而將這種班級精神文化扎根于心中,形成一種集體意識。
總之,教師要想讓班級有凝聚力,就要花大力氣進行班級文化的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教師從學校、班級、學情出發,創設與眾不同的班級文化,促進學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