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全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全面考驗媒體的作為與影響力。在這場沒有硝煙卻異常艱辛的戰“疫”中,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把做好疫情防控宣傳輿論工作作為當前重大政治責任,迅速響應、精準發聲、全媒聯動,深入宣傳中央、省、市的重大決策部署,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凝聚強大正能量,彰顯主流媒體強大輿論引導力和社會責任感。
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宣布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溫州主流媒體統籌宣傳資源,全力聚焦疫情防控宣傳報道。
一是主流媒體當好主力軍。溫州市屬兩大集團主動出擊,按照上級要求積極做好宣傳工作的部署安排,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特別報道組,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制度,完善輿情應對、輿論引導的預案,啟動應急預案和響應機制。溫報集團迅速設立專欄專題,大版面報道溫州市上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內容,共發布戰“疫”相關稿件2萬多條,總點擊量近3億。廣電集團在主頻道主頻率的《溫州新聞聯播》欄目中開辟專欄,突出重點,集中報道省市領導部署督查活動、有關會議精神傳達、疫情通報、重要公告、各地防控舉措、溫州企業積極支援、溫州市民積極配合參與疫情防控等重點內容。
二是融媒發力形成聲勢。建立報、網、臺、端、號、屏融合的立體化防疫抗疫傳播模式,確保形成鋪天蓋地的正面引導輿論聲勢。報業集團新媒體充分發揮了短、頻、快的傳播特點,及時有效地傳播信息。創作了《夜幕下的溫州,誰在為我們值守?這個視頻,請你靜靜地看……》《請測溫后入場!2020新冠肺炎防治統一考試(溫州卷)開考》等一批新媒體作品,記錄了各行各業在這場疫情下的生活百態,在線上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和互動。
三是上下內外聯動聚焦發聲。疫情初期,在央媒省媒記者難以來溫采訪報道的情況下,按照市委宣傳部的部署安排,始終與上級媒體保持密切聯系,安排人員及時主動為其組稿供稿。同時對來溫的媒體,精心組織做好新聞素材提供協調服務。央視《新聞聯播》單條播出《浙江溫州: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省衛視《浙江新聞聯播》頭條播出《把救治生命放在第一位,“一人一方案”讓患者治愈率大增》,溫州“復工專列”新聞在央視播出,《我的名字叫基層干部!》等200多條稿件被省、市兩級網信辦全網推送,《我們“待煩了”的家,他們想顧卻顧不上》等40多條稿件登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歐華聯合時報作為對外交流的平臺,整合力量做好網上宣傳引導,以網站為首發平臺,對中央、省、市及各縣(區)各部門發布的權威信息,以最快速度、最大范圍、最廣泛平臺大力推送,海內外發稿數700多條,引發海內外捐助熱潮。
一是實時發布權威聲音。“快點溫州”“溫州新聞”等平臺連續45天直播溫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疫情情況新聞發布會,結合每日疫情、輿情、社情動態,及時披露疫情信息,并將公眾關切的問題帶到發布會現場,解答公眾疑惑,同時各平臺圍繞市民關注的熱點第一時間制作推送短視頻、海報等,引發朋友圈轉發。
二是迅速及時開展全媒辟謠。針對社會各界對經濟形勢、物資供應、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擔憂,報業與廣電兩大集團開展聯動,在下屬各宣傳平臺設立“辟謠”專欄。針對網傳溫州封城、各地路口紅綠燈晚上12點后調整為紅燈、市民搶購大米等,溫州辟謠舉報平臺都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處置,在線上辟謠的同時,立即對造謠傳謠人員進行訓誡、行拘等處置,并對處置情況進行通報。同時,溫州晚報、溫州都市報、溫州商報等旗下新媒體紛紛開辟“辟謠”“捉謠記”等欄目,對不實信息進行辟謠,對輿情進行及時跟進,引導群眾正確認識、理性應對,在答疑解惑、消除恐懼中起到積極作為,發揮了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作用。共發布辟謠信息1000多條,其中涉溫辟謠達100條以上,總閱讀量近2000萬。
三是圍繞群眾關注點精準報道。強化各網站和“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同群眾的聯動互動,加強全天候24小時的輿情搜索分析,圍繞群眾的關注點、擔憂事,做好精準發聲,增強新聞宣傳的及時性、針對性、實效性。特別是充分發揮黨政資源優勢,主動對接、把握意圖、密切跟進,《奮戰十天 拿下拐點 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決做到“五個一律”確保“25條”緊急措施落地見效》等報道,及時準確有效地將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進行宣傳、傳達和闡釋。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場上,做到第一時間權威信息發布、權威媒體發聲,充分彰顯了黨報集團“定海神針”的力量和作用。
一是注重挖掘先進典型。建立重大典型報道溝通機制,強化與各縣(市、區)融媒體中心的互動對接、資源整合,挖掘疫情防控一線涌現出來的人和事。依托開設的專題專欄,推出一系列鮮活的一線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全市抗疫過程中涌現的典型人物事跡,通過生動的文字和畫面記錄戰“疫”背后的感人故事,這些報道以“最美溫州人”的典型案例,由點及面描繪出一幅客觀真實的抗疫圖景,一經推出后,引起市民的紛紛轉發,凝聚起共同戰疫的精神力量。
二是注重激發精神力量。3月份以來,全球不同國家(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愈發嚴峻。溫報集團各報網轉發《守望相助!致世界溫州人的一封倡議書》,開設“疫外突圍看溫企”等欄目專題,刊登《同心抗疫,萬里飄去故鄉的“云”溫州“智”援意大利華僑子女云課堂昨開課》《見“疫”勇為,彰顯天下溫州人硬核家國情懷》等,積極報道全市上下積極行動,緊急籌運防疫物資、開設網上醫院、組織醫生線上服務、推出健康講壇等,與海外的溫州人共同戰“疫”,生動詮釋了天下溫州人的硬核家國情懷。
三是注重做好全民動員。圍繞讓居民“宅得住”,制定新聞+文藝+科普的疫情防控融媒傳播方案,推出“鄉音鄉情陪你居家”特別節目、線上“宅”家打卡系列、紅領巾宅家vlog短視頻征集、“防疫在身邊”群眾視頻征集、《聲音的力量》溫州朗誦慕課等互動活動。廣播中心邀請姜嘉鏘、黃豆豆、諸宸、白雪等溫籍名人名家錄制播出了56期《溫籍文化名家為家鄉加油》系列音視頻作品,并制作成“我相信”系列海報,在廣播及新媒體平臺播出、推送。以新媒體的方式打通防疫宣傳“最后一公里”。
通過對此次戰“疫”主題報道的評析與回顧,我們認為在以下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需要進一步補齊短板,拓展新聞宣傳的新境地。
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當前主流媒體面臨的重要任務。媒體融合發力,也應是主題報道的重要方式。從此次戰“疫”報道來看,一些傳統媒體在人員的投入和內容的生產,還是以傳統的輸出平臺為主,“移動優先”體現不夠充分、不夠明顯,“兩微一端”與傳統媒體多渠道、立體式、全方位的新聞呈現方式還需進一步加強。
戰“疫”報道的政策性、時效性要求較高,在作品上可以感受到的缺撼是,“宣傳味”偏重,“新鮮味”不足,所采寫的稿件大多數中規中矩,新媒體、融媒體手段應用總體上偏弱,缺少內容詳實、形式俱佳的爆款產品。下一步要主動融入視頻化、直播化、智媒化的時代變化,通過“彎道超車”向“變道超車”的轉變,為媒體融合注入新的內涵、釋放新的動能。
戰“疫”報道量大面廣、持續時間長,展現了新聞工作者大量的辛勞付出,但在深度、廣度、溫度等質量層面上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報道以“短、平、快”居多,記者深入戰“疫”最前線、用“心”沉到基層、生動反映戰“疫”一線的作品不多。在這其中,客觀上跟相關部門嚴格的疫情防控要求有關,但在記者的主觀能動性上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從長遠看,也需要建立完善重大衛生公共事件宣傳報道的應對機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制度,包括激勵考核機制等,從而更好地推動主題報道走深走實更“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