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若男 王亞琦
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自媒體的融入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在全媒體的時代背景下,受眾群體、媒體環境、傳播渠道都會迎來巨大的改變。因此,電視媒體要迎合市場需求,完善內部的管理機制,對電視編輯開展全方位的優化,不斷提高其核心素養,協調自身與自媒體之間的關系,借助自媒體拓寬自身的傳播途徑,實現全面發展,避免被淘汰。
媒體是傳播節目的重要媒介,而全媒體整合了傳統的電視、廣播以及自媒體等多種傳播形式。無論哪種傳播形式,編輯人員都在其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擴展了整體的傳播渠道,徹底打破了傳統的作業形式,因此電視編輯要明確自身的重要職責,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積極創新,綜合考量外部市場的發展,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以自身發展推動電視事業的改革與創新。
在全媒體時代,電視編輯需要具備快速整合資源的能力,互相借鑒不同媒體之間的優勢,摒除傳統單向資源利用的觀念,不斷吸收其他媒體的優勢,廣泛利用各種素材確保整體節目更加豐富,不斷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和創新性。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節目種類愈加豐富,因此電視編輯人員應該不斷與時俱進,在語言和氛圍場景下多下功夫,保證整體節目多元化、多樣化,通過獨特的視頻和聲音片段打造特有的品牌效應。
科學的工作體系是保證編輯創新工作開展的重要保證,而在實踐過程中工作人員管理不認真,缺乏制度保證,容易出現難以預知的風險,各部門互相推脫,使得創新工作停滯不前。在編輯過程中,既要注意內容,也要注意形式,但近年來,社會過于功利化,導致整個電視行業對版面的設計大于內容,節目粗制濫造,條理不清,錯別字現象屢見不鮮,影響了電視節目的質量。
近年來,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對編輯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編輯人員缺乏整體的編輯意識與敏銳的觀察力,對事物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把握不足,編輯過程中摻雜私人感情,編輯意識不端正。在編輯過程中經常會陷入困境,盲目跟風,刻意模仿,缺乏自身的品牌意識,出現了抄襲現象,不利于影視行業長久穩定發展,久而久之導致整個市場同質化。
首先,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受眾觀看電視的節目時段難以掌握,整體的收視欲望不高。其次是全媒體時代,節目更新速度較快,受眾在短時間內應接不暇,整體作業效率不高。制作過程中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如制作時間短、編輯人員日常工作強度大、人員流動性強,制作過程中容易受到投資商的影響,價值觀空洞;編輯人員對意識形態的把握不到位,難以向大眾傳達正確的價值取向。
語言功底與創新意識
電視編輯最基本的能力是扎實的語言功底和畫面控制能力。因此電視編輯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要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在自媒體盛行的時代,電視編輯更要發揮自身的優勢,確保自身的權威性與真實性。電視編輯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根據自身的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將大任務分解為小任務,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同時,編輯人員也要針對傳統的電視節目進行創新,合理搭配各種素材。電視編輯作為整體播出的重要一環,素材搭配、節目的特征直接影響了節目是否具備一定的吸引力。當下時代快速發展,觀眾的需求趨于多樣化和特殊化,因此,電視編劇需要明確時代發展趨勢,依托自身的專業能力,為節目打造新穎的閃光點,從而不斷增強電視節目在全媒體時代的競爭力。
電視編劇人員要具備專業的思維能力、敏銳的洞察能力。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其影響力、號召力和公信力較強。因此,作為電視編輯人員來說,需要具備極強的判斷力和思維能力,妥善處理在日常工作和節目制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在影視后期編輯時要具備負責任的態度,拒絕胡亂剪輯,將事件的整體呈現在觀眾面前,以自身專業的思維模式,最大限度地完成各種資源整合,確保電視節目更加專業化發展。同時,作為編輯人員也需要熟練掌握各種后期工具,不斷優化制作技術,形成獨具特色的風格,提高受眾的視覺體驗,營造良好的口碑效應。

新時代下,電視編輯更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具有更加敏銳的市場分析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出電視節目的重要價值,實時分析大眾的審美需求,幫助節目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建設品牌化的電視節目。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綜合利用多種剪輯手段,確保節目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突出自身的獨創性和獨特性,創造節目自身特有的品牌效應,提高觀眾的忠實度。同時也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凝聚社會多層次力量,牢牢把握意識形態,明確電視媒體應盡的導向性責任,幫助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電視編輯的主要任務就是構建全新的工作,創作新穎的電視節目和內容,改變傳統單一的渠道,綜合考量受眾的喜好因素和經濟成本。在提高節目收視率的同時確保品牌忠誠度,從而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創新是電視平臺發展的首要動力,因此管理人員要調整傳統發展模式,主動以創新謀進步。在全媒體時代下的電視編輯工作要從頭到尾地進行創新。首先要改變傳統的發展理念,強調傳播的經濟效益。結合全媒體語境,確保整體的市場發展與電視節目在同一水平線上,綜合考量電視節目的制作對象、制作環節、制作過程、傳播途徑等,明確電視節目的本質,迎合受眾的需求變化,構建一體化、多層次的傳播形式。綜合利用遠景、近景、特寫、仰拍等多種方式進行拍攝,通過多元化的拍攝手段,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針對人物當下的情緒和心理活動,充分考慮到基層群眾的心理需求,使觀眾產生共鳴。對整體節目的光影、色彩進行調整,提高新聞畫面的沖擊力,通過多元化的編輯手段,提高電視節目質量。
例如,在全媒體時代,電視編輯可以綜合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短視頻平臺等不同形式對原有的編輯內容進行優化。在電視平臺內播出全部內容,而在手機平臺中剪輯精彩的內容進行播放,充分結合當下的碎片化趨勢,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標明電視節目、頻道類型,方便受眾進行后續觀看,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在編輯過程中更應該精簡內容,確定主體事件,合理規劃節目的內容性,充分發揮節目對于社會輿論的引導性和服務性,提高節目質量,推出具備當地特色的節目內容。同時,電視編輯要依托自身的優勢,擴展編輯內容,確保整體節目更加豐富多彩,融入一些前沿科技、社會動向、熱點事件,不斷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強化后續的報導,確保事件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利用自身的專業判斷給予觀眾正確的引導。
在電視臺播出的節目需要根據固定的臺本,組織統籌相關人員按照步驟進行工作,以保證整體的電視節目順利播出。因此在排版整合過程中應該合理,并預留一定的時間量。
例如,播報節目時,在電視臺節目播出半小時或者是一小時內,要確定文章大綱,并合理安排時間節點。如在晚上6點的節目時段,電視節目時間應該安排得稍短一點,而在8點以后的時間段,節目安排得稍長一點,詳細地介紹節目發生的背景、內容等。同時在最后的播報時間內,電視編輯要根據當天發生的重要事件進行匯總、回顧,對主要內容進行濃縮提煉,確保整體電視節目的完整性和延續性。在傳遞信息的基礎上,總結出更具有深度的話語,電視編輯人員要充分發揮自身良好的文化引導作用,促使更多的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弘揚社會主旋律,為我國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創新是電視節目發展的動力,在全媒體時代應該堅持理念創新、途徑創新、平臺創新,同時作為電視編輯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字功底,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品牌意識,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基本技能,從而促進我國傳統電視節目不斷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