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創(chuàng)新:寫作的靈魂

2021-11-17 06:40:08尹相如
寫作 2021年5期
關鍵詞:記憶思維學生

尹相如

當今之中國,不缺高學歷人才,缺的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搖籃,各個學科應該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fā),找準自己的位置,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協(xié)同努力,共同奮斗。寫作學科在新文科建設中,應該圍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宏偉目標,改革教育理念、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寫作:開發(fā)智力的最佳方式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的競爭,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就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競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具有高度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國家之間的競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拼的是實力,是科技,是創(chuàng)新能力。嚴峻的現實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要想不被別人在關鍵時刻“卡脖子”,就要立足于自主創(chuàng)新,否則就只有挨打的份。

創(chuàng)新不僅關乎國家的振興、民族的生存,而且關乎人類的發(fā)展。正是一項又一項創(chuàng)新成果,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著人類的進步。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只是一味復制已有的成果,那么人類社會就會原地踏步,不可能前進。事實證明,創(chuàng)新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國家發(fā)展的動力,是民族自強的靈魂。我們要站在人類的發(fā)展和國家、民族的最高利益的高度,來看待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同志指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國家、民族長遠發(fā)展的大計。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yǎng),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培育。”①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xié)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5月29日第2版。

高等院校擔負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任。教育部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把實施“高層次創(chuàng)造性人才工程”作為跨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并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跟蹤國際學術發(fā)展的前沿,成為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層次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高等學校要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單靠某一個學科是不行的,需要所有學科都動員起來,協(xié)同作戰(zhàn),一起攻關。

寫作學科也應該從自身的特點出發(f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中心,確立自己的位置,并通過教學改革,把寫作課建設成為創(chuàng)新型課程,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事實上,寫作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寫作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勞動,創(chuàng)新是寫作的靈魂。要寫好文章,需要作者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記憶力、深邃的思維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以及健康的人格、純正的思想、高尚的情操、認真的態(tài)度、頑強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這一切也正是人們從事所有創(chuàng)造性工作都必須具備的條件。人類的大腦具有無限的潛能尚待開發(fā),即使愛因斯坦這樣高智商的科學家,其大腦也只開發(fā)了5%。如果寫作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致力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以及其他良好的品格,那么學生就能夠寫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好文章,而且畢業(yè)后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會具有創(chuàng)造性。寫作課教師若能做好這一件工作,使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型人才所必須的智力結構,則可謂一箭雙雕,功德無量矣!

二、寫作教學三境界

人是有境界的,詩歌創(chuàng)作,乃至做學問都有境界。同樣,寫作教學也有境界。由于寫作課教師教育理念的差異,教學目標的不同,導致其教學境界也存在差異,從而使教學方向、教學重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不一樣。縱觀我國高校目前的寫作教學狀況,不同學校的寫作課分別處于以下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為“講授型”教學,其特征為“授之以知”,即以傳播寫作理論知識為主。處于這種境界的教師,把寫作課堂作為講授寫作理論、傳授寫作知識的講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是“以講為主”,教材為理論型教材。目前我國大多數學校的寫作教學處于這種境界。

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中小學寫作實踐的基礎上,得以系統(tǒng)學習寫作理論,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是大有好處的。其不足之處在于,學生通過寫作課的學習,寫作能力的提高并不大,教學效果不突出。但是,也不能從急功近利的觀點出發(fā),否定這種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的益處。正如我們吃了雞腿,不能馬上看出身上的哪塊肌肉是吃了雞腿以后長出來的,而否定雞腿的營養(yǎng)價值一樣。當然,也不能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有幫助而忽略其局限性。這種“以講為主”的教學方式的問題在于,讓學生停留在對寫作理論的認知上,沒有把寫作理論轉化為寫作實踐,而是把寫作課上成“理論課”,這是有悖于教育部中文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寫作課是“實踐性的主干課”的定位的。

第二種境界為“能力型”教學,其特征為“習之以文”,即在傳授寫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系統(tǒng)的寫作訓練,把寫作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是“以寫為主,以講促寫”,教材為“理論—實踐”型教材,同時還建立了一套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訓練到綜合訓練的科學的訓練體系作為支撐。目前我國只有少數學校的寫作教學達到這種境界。

這種教學方式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把寫作實踐上升到寫作理論的高度加以研究,又用寫作理論指導寫作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理解。這是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可以把寫作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從而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但是,這種教學是立足于寫作學科的實用性來確定寫作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的,培養(yǎng)的是具有必要的寫作能力的專業(yè)人才,其立足點不夠高,格局不夠大。

第三種境界為“創(chuàng)新型”教學,其特征為“啟之以智”,即在講授和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重在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是“以寫為主,以講促寫,以寫啟智”,教材為創(chuàng)新型教材。目前我國的寫作教學達此境界的尚屬鳳毛麟角,有待寫作學界同仁繼續(xù)努力,朝著這一目標前行。

這種教學方式基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標,從寫作學科的特點出發(fā),根據創(chuàng)新型人才應該具備的智力結構和非智力結構,去確立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無論立意、選材、角度、結構、表達方式和各類文體的寫作,還是寫作訓練的命題、指導、評價標準以及范文的選擇等,都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寫作教學,開發(fā)學生潛在的智力資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使他們成為具有很強寫作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三、打開觀察世界的窗口

觀察是接受信息的窗口,人們都是通過觀察認識世界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對于世界的某方面的認知超乎常人,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具有超人的觀察力,能夠在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具有獨特的發(fā)現。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①[法]羅丹口述、葛賽爾記:《羅丹藝術論》,沈琪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年版,第58頁。只有不斷發(fā)現,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社會才能進步。“獨特發(fā)現”與“缺少發(fā)現”的區(qū)別就在于觀察力的差異。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須從培養(yǎng)觀察力入手。

寫作正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觀察力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具體說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觀察力。

(一)調動各種感覺器官觀察,獲取全方位的信息

一般人往往望文生義,以為觀察就是“用眼睛看”,把觀察的渠道弄得很單一。比如觀察霧,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毫無新意。其實,接受外部信息,除了視覺外,還有聽覺、嗅覺、味覺、膚覺(包括觸覺、溫度覺、痛覺)等多種渠道。只有開放五官,協(xié)同觀察,所感知的事物才可能是豐滿的、立體的。

除了開放五官去感知外部世界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內臟器官去感受饑覺、渴覺和痛覺,通過肢體去感受動覺(包括肌肉、骨骼、平衡、旋轉、眩暈的感覺)。只有如此,才能全方位地獲取各種內外信息。

(二)細致入微地觀察,練就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學生習作中存在的“描寫不細致”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觀察不細致。如果寫作課教師就描寫教描寫,是永遠教不好的。只有從引導學生觀察入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福樓拜教莫泊桑寫作就是從觀察的基本功抓起。他對莫泊桑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去觀察它,以便能發(fā)現別人沒有發(fā)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當你走過一個坐在自己店門前的雜貨商面前,走過一個吸著煙斗的守門人面前,走過一個馬車站面前時,請你給我描繪一下這個雜貨商和這個看門人,他們的姿態(tài),他們整個的身體外貌,要用畫家那樣的手腕傳達出他們全部的精神本質,使我不至于把他們和任何別的雜貨商人,任何別的守門人混同起來。還請你用一句話就讓我知道馬車站有一匹馬和它前后五十來匹是不一樣的。”①段寶林:《西方古典作家談文藝創(chuàng)作》,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0版,第396頁。如果我們的寫作課教師都能夠像福樓拜這樣去訓練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做到把“一匹馬”與另外“五十匹馬”區(qū)別開來,那么對于具有這種明察秋毫的辨別力的學生來說,以后不管從事何種工作都是一種難得的本領。

(三)讓思維參與觀察,透視事物的內核

在觀察中還有一個誤區(qū),以為觀察力的強弱取決于感官的敏銳程度。就視覺而言,人不如鷹;就聽覺而言,人不如鼠;就嗅覺而言,人不如犬。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么人的觀察力也在鷹、鼠、犬之下了。顯然不是這樣的。盡管人的感官不如鷹、鼠、犬敏銳,但是人所觀察到的事物卻比鷹、鼠、犬要豐富得多。因為不是人的“感官”在觀察,而是具有感官的“人”在觀察。既然是人在觀察,那么在觀察的過程中,人的思想感情必然滲透到觀察的過程中。事實上,觀察是由定向注意、知覺、思維、聯想等因素構成的。其中定向注意是觀察的前提,知覺是觀察的基礎,思維決定著觀察的深度,聯想決定著觀察的廣度。幼兒與畫家、果樹栽培專家同時觀察一個蘋果,其觀察水平是不一樣的:幼兒只可能從食物的角度去觀察,知道蘋果是一種好吃的東西;畫家會從審美的角度,去觀察蘋果的形狀和色彩;果樹栽培專家則從科學的角度,去觀察蘋果的品種和生長狀態(tài)。這說明不同的觀察者,其觀察的層次是不一樣的,有淺層觀察和深層觀察之分。作為寫作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深層觀察,而深層觀察的關鍵又在于思維參與觀察的程度。只有在觀察的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才能深入事物的內核,發(fā)現其本質特征。

(四)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具有獨特的發(fā)現

創(chuàng)新型人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總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因此觀察的結果也與別人不一樣。觀察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既是客觀事物內化的過程,也是主觀情思外化的過程。鄭板橋所說的“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的轉化過程,指的就是客觀事物的內化過程。劉勰所說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龍·神思》),指的是主觀情思外化的過程。在這個主客觀交融的過程中,必然要產生錯覺和變形,導致即使不同的作家觀察同一事物,其結果也不一樣。正是這種觀察的差異,從源頭上構成了作品的個性化特征,使作品的藝術形象具有千姿百態(tài)的藝術魅力。試想,如果十個詩人同去觀察廬山瀑布,十個詩人眼中的廬山瀑布都是一樣的,其作品豈非味同嚼蠟?作品要個性化,必須從觀察個性化開始。對此王國維是深諳其道的,他之所以提出“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的主張,就是為了從源頭上杜絕作品的一般化。

李白的名篇《望廬山瀑布》之所以成為寫“廬山瀑布”的千古絕唱,其原因就在于詩人在由遠及近觀察瀑布的過程中,都是用“李白之眼”觀察瀑布的,各種錯覺和聯想,非李白不能道出,每一句詩都烙下了個性化印記。現在學生寫作中的一大頑疾,就是“戴著別人的眼鏡”去觀察世界,以致雷同化的文字太多。我們要大力提倡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使事物染上個性色彩。只有如此,才能具有獨特的發(fā)現,詩文也才可能寫得獨具特色。

四、敞開存儲信息的倉庫

記憶是大腦對外界所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貯存和提取的過程。記憶是儲存信息的倉庫,也是展開思維和想象的基礎。記憶對于人們從事任何一項活動都是必不可少的,從事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更要以記憶為基礎。希臘神話中的繆斯是文藝科學之神,其父宙斯為萬神之神,其母謨涅摩敘涅為記憶女神。這種神靈之間的血緣關系,分明在告訴人們:宇宙萬物是文藝科學之父,記憶是文藝科學之母,沒有記憶就沒有文藝與科學。

事實證明,凡是偉大的科學家和作家,一般都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根據歷史記載,我國第一個詩人屈原就是一個“博聞強志”的人(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傳》)。東漢的科學家張衡也能夠做到過目不忘,“吾雖一覽,猶能識之”(《后漢書·張衡傳》)。現代作家茅盾居然能夠背誦96萬字的《紅樓夢》。隨便打開一回,他都能滔滔不絕地背誦下去,屢試不爽。

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具有巨大的記憶空間。正常人的記憶儲存量達1012-1015比特(信息單位),比信息量儲存為107比特的一般電子計算機高10萬倍,相當于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50倍(該館藏書達1000多萬冊)。把大腦稱之為“超級記憶銀行”一點也不為過。正因為人類具有驚人的記憶空間,所以才能不斷地積累知識和經驗,從事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記憶力不僅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也是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基礎。記憶力超常的人,誠然得益于天賦,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訓練。國內外的記憶大師都是經過嚴格而艱苦的訓練才創(chuàng)造出驕人的成績的。就寫作而言,也有一套訓練創(chuàng)造性記憶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記得更多、更快、更牢。

(一)培養(yǎng)職業(yè)敏感,迅速將有價值的信息存儲在記憶倉庫中

凡是從事創(chuàng)造活動的人,無不具有職業(yè)敏感,在某方面具有超常的記憶力。一般數學家對于數字都很敏感,往往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莫扎特對音樂情有獨鐘,能夠對樂曲“過耳不忘”。據說他年輕時到教堂聽五聲部合唱歌曲《上帝憐我》,教會不允許這首歌曲的曲譜外傳,可是莫扎特聽了一遍后,回到羅馬的住地就憑記憶將整首歌的曲譜寫了下來。列夫·托爾斯泰則對人物外貌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并以之作為日后塑造人物形象的素材。據說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見過普希金娜(普希金的女兒)一面,他在15年后創(chuàng)作《安娜·卡列尼娜》時記憶猶新,并以普希金娜的外貌為參照去描寫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在托爾斯泰逝世以后,人們發(fā)現了普希金娜的畫像,竟然與安娜·卡列尼娜的肖像毫無二致。托爾斯泰的記憶力由此可見一斑。

為什么具有職業(yè)敏感的人,在某方面會具有超常的記憶力呢?因為記憶的形成需要經過三個階段:感覺記憶(當外界信息接觸感官時所形成的瞬間記憶,僅能維持2秒鐘就消失了)——短時記憶(感覺記憶中的部分信息引起記憶主體關注,則轉化為短時記憶,最多能維持1分鐘,如手機驗證碼)——長時記憶(記憶主體對短時記憶中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復述、編碼、加工,并與個體經驗建立牢固的聯系,從而轉化為長時記憶)。

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記憶表現為,在與人、事、物、景等物象或數據、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媒介信息接觸感官的2秒鐘之內,憑借著職業(yè)敏銳迅速地作出判斷,哪些物象或信息是有價值的,哪些物象或信息是沒有價值的。當即將有價值的物象或信息轉化為短時記憶,并在1分鐘內進一步判斷物象或信息的價值,迅速將確有價值的物象或信息經過加工、整合為形象記憶或語詞記憶儲存在大腦皮質中。如果作者缺乏這種敏銳的創(chuàng)造性記憶的本領,就會讓有價值的寫作材料失之于瞬息之間。寫作課教師必須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敏感,讓他們去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在生活中做寫作的有心人,這樣就可以避免寫作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苦惱。學生一旦掌握了捕捉和積累信息的方法,今后不管從事任何創(chuàng)造性活動也如法炮制,建立相應的職業(yè)敏感,就可以積累到相關的資料,不至于與有價值的信息失之交臂。

(二)調動多種感官信息刺激的合力,在大腦皮質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跡

記憶說到底,就是來自感官的信息刺激達到一定的強度后,在大腦皮質留下記憶痕跡。“1+1+1>1”是人人皆知的常識。同樣的道理,多重感官信息刺激的合力在大腦皮質所形成的強度,肯定大于一個感官信息刺激的強度。例如,要記住某一種美食,通過眼觀、鼻嗅、口嘗等多種感官所形成的色、香、味的整體記憶,肯定比單純用眼睛看所形成的記憶深刻。又如,要記住一段文字,通過眼觀、口讀、耳聽、手寫,在大腦皮質所形成的四重刺激,肯定大于單純用眼睛看所形成的刺激強度。這就告訴我們,要想記得牢,需要調動各種感官形成合力,才能在大腦皮質形成長時記憶。寫作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多感官的參與,在大腦皮質形成強烈刺激,記住需要記住的感性材料和書面材料。

(三)利用一次性強烈刺激形成記憶痕跡,提高記憶的效率

怎樣才能記得快?這是提高記憶效率所要解決的問題。記住古典詩詞或名人名言的傳統(tǒng)方法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背誦,不斷進行刺激,最終在大腦皮質形成記憶痕跡。這種以量的積累形成記憶的方法,耗時多、效率低。如果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弄清文本的含意和內在邏輯關系,在外在信息與個體經驗之間建立起牢固的意義聯系,那么就能夠通過一次性深度閱讀形成長時記憶。

還有一種記憶方法是,通過強烈的情緒刺激,即在大腦皮質形成情緒記憶。這種記憶的特點是,只需要一次性強烈刺激就可以形成長久記憶。這是一種“以一當十”的高效率的記憶方式。例如,初戀、惜別、親人離世或某種突發(fā)事件,盡管僅僅發(fā)生過一次,卻因強烈的情緒刺激而永久留在記憶深處。這種印象深刻的情緒記憶,對于作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千萬要珍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動人的細節(jié)剝離出去,只剩下概念化的喜怒哀樂情緒,而應該把鮮活的細節(jié)與特定的情緒一起保留在記憶深處,成為寫作的寶貴資源。

(四)既要利用遺忘的篩選功能,又要盡量避免遺忘有價值的信息

根據普里戈金的耗散結構理論,人的大腦是一個遠離平衡狀態(tài)的有組織的耗散結構。只有通過不斷地接收新的、有價值的信息,耗散舊的、無價值的信息,才能使大腦處于永恒的運動中,并維持有序而穩(wěn)定的結構。也就是說,人的大腦一方面要不斷記住新的東西,另一方面要不斷遺忘舊的東西,才能保持平衡。遺忘有如籮篩,把對于作者來說沒有意義的、沒有興趣的事物篩去,留下的自然是有意義的、有興趣的信息了。這種篩選,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十分必要的。人們每天接收的信息浩如煙海,如果只有接收,沒有遺忘,那么有價值的信息就會淹沒在海量的無用信息之中。寫作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學會記憶的同時,還要學會遺忘。不能事無巨細,凡是經歷的一切都記住,而要具有判斷信息價值的能力,只記住那些有價值的信息,而把大量無價值的信息遺忘掉。

然而遺忘這把籮篩往往在篩去沒有價值的信息的同時,還會把有價值的信息也一同篩去,就像粗心的婦人在潑洗澡水時,把嬰兒也潑出去一樣。一切作者,乃至一切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人,都不愿意把自己費盡心機從生活里或書海中搜集而來的寶貴材料從記憶的屏幕上消逝,而要千方百計把這些有用的材料從遺忘中搶奪回來。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利用遺忘去篩選寫作材料;另一方面又要同遺忘作斗爭,盡量降低有價值的材料的遺忘率。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弄清有價值的材料之所以被遺忘的原因所在。遺忘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有價值的材料識記后由于沒有強化而逐漸消退;二是由于有價值的材料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使其遺忘曲線接近于無價值的材料的遺忘曲線。

把不該遺忘的有價值的材料從遺忘線上搶救出來的最好辦法是,將有價值的材料筆錄下來或儲存在電腦中。這樣做既可以強化記憶,使之減緩消退;又可以使之用文字固定下來,以供日后再認,不至于隨著材料數量的增加而走向遺忘曲線。俗話所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便是這個意思。古今中外許多作者都備有素材本、讀書卡片、寫作札記或備忘錄,其用意即在于此。這種避免遺忘的方法,不但適用于寫作,而且適用于一切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人。

五、啟動思維的鉆機

思維是大腦對于客觀事物的特征和規(guī)律的反映。各種信息經過感官輸入大腦儲存起來,并作出判斷、篩選、合并、加工,通過分析思考,概括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正是由于思維的核心作用,才使各種智力因素凝聚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人的思維力是衡量其智力水平的重要標尺,創(chuàng)新型人才無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指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認識的能動作用,突破固定的邏輯通道,以靈活新穎的方式和多維的角度探求事物內部機理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新,不墨守成規(guī),不重復他人的成果,其特點如下:具有不同于前人、眾人的獨立見解;具有由此及彼的連動性思維;具有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提出多種設想并從中作出最佳選擇的多向思維和創(chuàng)優(yōu)思維;具有越出常規(guī)的跨越性思維;具有思維的統(tǒng)攝能力、智慧的雜交能力和深刻的洞察能力。寫作也不例外,要讓學生寫出創(chuàng)新性文章,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掌握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如果寫作課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了以下幾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那么學生不但能夠寫出創(chuàng)新性的文章,而且以后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能夠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不被傳統(tǒng)觀念束縛,能夠突破定勢思維(包括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從眾定勢、經驗定勢、自我定勢等),以新的眼光去看待慣常事物,從而得出不同于他人結論的思維方式。求異思維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必須具有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思維方式,包括逆向思維,但外延比逆向思維要廣。如果人人都“求同”,那么就沒有創(chuàng)新可言;只有“求異”,才能出現新的理論、新的產品和新的事物。我國思想最活躍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誕生了一批觀點獨特的思想家。其后便是漫長的封建專制時期,從知識精英到普通百姓,長期以來形成了牢固的定勢思維,唯上、唯書、唯圣賢、唯祖師,唯獨沒有自己的思想。學術界缺乏新理論,科學界缺乏新創(chuàng)造,實業(yè)界擅長模仿、原創(chuàng)不足,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國在秦漢以后所形成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維,把與眾不同的新觀點一律視為異端邪說,加以排斥。吾國吾民要展翅高飛,與世爭雄,就必須摒棄求同思維的桎梏,允許、鼓勵、提倡求異思維。

寫作是一種“喜新厭舊”的藝術。“文章最忌隨人后”,寫作的價值不在于“求同”,而在于“求異”。讀者之所以要看你的文章,就是想看一下你筆下寫的與別人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寫的東西,別人已經寫過一千遍了,讀者何必看一千零一遍呢?

文章要“求異”,首先作者的思維要“求異”。要讓學生寫出新穎獨特的文章,就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筆者在求異思維訓練中,有一道保留題:《說……》,要求學生對一個傳統(tǒng)觀點提出不同的看法。①尹相如主編:《寫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44頁。結果學生寫出了《說“班門弄斧”》《說“老馬識途”》《說“酒好不怕巷子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等一批既有新意又言之成理的好文章。更重要的是,此類訓練培養(yǎng)了他們不迷信古人、權威,敢于挑戰(zhàn)既有的定論,能夠以新的視野去審視傳統(tǒng)觀念,得出自己的結論。這種求異思維一旦形成以后,那么不但能夠寫出具有新意的文章,而且今后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能夠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

(二)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思維是指圍繞某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思考,尋求多種解決方案的思維方法。一些人由于受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影響,往往把自己的思維局限于某種單一的模式,忽視了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致使思路狹窄、方法單一,限制了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這是一種作繭自縛的思維方式,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格格不入的。若要進行創(chuàng)新,就必須突破封閉的思維圈,把由思維原點到思維終點的單向思維,變?yōu)橄耠姴ㄒ粯酉蛩闹軘U散的多向性思維。發(fā)散思維的思維過程是:選擇某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思維基點,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去考慮問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打開思路,充分利用綜合、比較、移植、放大、縮小、轉化、代替、顛倒、重新組合等方法設計多種方案。在此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修正、重組,通過聚合思維,在眾多的方案中精心選擇一種最優(yōu)方案。這種思維過程可圖示如下:

圖1 發(fā)散思維過程圖

其實,這種發(fā)散思維方式對于寫作來說并不陌生,我們平常所說的“思路開闊”“文思泉涌”,就是發(fā)散思維的具體表現。偉大作家無一不是用發(fā)散思維進行構思的。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不論人物設計、場景設置、語言運用都堪稱精妙,殊不知他“為了選擇其中的百萬分之一,要考慮數百個可能的際遇”。比如《安娜·卡列尼娜》的膾炙人口的開頭正是從十幾個不同的方案中精選出來的,《復活》中瑪絲洛娃的肖像也是寫了20次才定下來的。列夫·托爾斯泰成功的奧秘正在于他是通過發(fā)散思維進行構思并最終確定最佳寫作方案的。

發(fā)散思維的構思方法并非只有作家才能運用,一般習作者要寫出思路開闊的文章,也應該自覺地運用這種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進行寫作。寫作課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更應該教會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去進行構思。例如,以《路》為題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設想多種立意方案,并從中選擇一種最佳方案。既可以進行縱向構思,從路的發(fā)展的角度去立意;也可以進行橫向構思,從路的屬性去立意。在打開思路,設想了多種立意方案以后,再引導學生比較諸種方案的優(yōu)劣,并從中選擇一種最能夠出新而且自己能夠駕馭的方案。

不僅在立意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而且在材料的選擇、結構的方式、人物的塑造、語言的表達等方面,都可以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事實證明,寫作教學在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方面是大有作為的。

(三)組合思維

組合思維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進行適當的疊加和組合,用以形成新事物的思維方法。愛因斯坦認為,組合思維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本質特征。事實證明,許多新技術、新發(fā)明并非從無到有的純創(chuàng)造,而往往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分析現存事物的優(yōu)劣利弊,然后取長補短,重新組合,從而導致新事物的產生。也就是說,“舊事物+舊事物”是可以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飲水機其實就是茶壺與保溫瓶功能的疊加,這種新產品就是根據組合思維設計出來的。還有騾就是公馬與母驢交配所產生的新物種,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也是兩個遺傳基礎不同的親本雜交出來的新稻種。目前風靡世界的智能手機則是電話、電報、書信、傳真、照相機、攝像機、游戲機、超市、銀行、課堂、會議室、沙龍等多種功能的疊加,同樣是組合思維的產物。組合思維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這是一切創(chuàng)新型人才必須具有的思維方法。

組合思維在寫作中的運用也十分廣泛。魯迅在談到他筆下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造時,曾經說過:“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①魯迅:《南腔北調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102頁。魯迅在構思人物形象時所使用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就是將生活中的人物各取一端,組合成一個嶄新藝術形象的組合思維的方法。除此之外,觀點的組合、材料的組合、語言的組合都離不開組合思維。《西游記》中新穎獨特的孫悟空的形象實際上就是“神性+猴性+人性”的創(chuàng)造性組合。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也把文風不純的八種表現組合成渾然一體的整頓文風的檄文。寫作課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學生的組合思維訓練,讓其掌握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

(四)相似思維

相似思維是指將具有某種相似之處的事物相互溝通、聯系起來進行思考的思維方式。正如張光鑒指出的:“在自然界中,大至宇宙星系,小至每個原子運動的形式都存在著大量的相似之處”。“客觀世界發(fā)展過程中的相似現象(同與變異)經常會反映到人們的大腦中來。所以人們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相似的規(guī)律不斷地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已經由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大量的實例及科學發(fā)展史所證明”。②張光鑒:《相似論》,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第1頁。

正因為事物之間本來就是相互聯系的,而且在某些方面常常存在結構的相似、功能的相似、形態(tài)的相似,這就為人們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思維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提供了客觀基礎。具有相似思維的人能夠從風牛馬不相及的事物中找到其相似性,這就為創(chuàng)新開拓了新的思路。在科技史上,許多新發(fā)明、新創(chuàng)造都是基于相似思維創(chuàng)造出來的,甚至誕生了一門新學科——仿生學。例如,蜻蜓與直升飛機的發(fā)明、魚鰾與潛水艇的發(fā)明、螢火蟲與日光燈的發(fā)明、蝙蝠與雷達的發(fā)明……這些發(fā)明之間都具有必然聯系,無一不是相似思維的結晶。寫作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活動,自然少不了相似思維的參與。相似思維在寫作中可以用于整體構思。比如周敦頤的《愛蓮說》就以“蓮”與“君子”的相似作為全篇構思的基點,明寫蓮的三種特征,暗與君子的三種品性相對應:以蓮之“出污泥而不染”喻君子“潔身自好”的品格;以蓮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喻君子“為人正直,不趨炎附勢”的品性;以蓮之“香遠益清,亭亭凈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喻君子“保持人格尊嚴,不容褻瀆”的節(jié)操。這篇文章從整體到局部都是運用相似思維進行構思的。有時相似思維也可以只用于局部構思之中,比如《察今》在論證“法隨時變”的道理時,就通過“刻舟求劍”的寓言進行闡述,作者在法律與寓言之間找到了相似性,以象明理,頗有說服力。有時相似思維也可以轉化為某種表現手法,如象征(物、物相似)、以物喻人(人、物相似)、托物言志(物、志相似)、寓情于景(情、景相似)、類比論證(理、物相似)等。相似思維甚至滲透到了語言表達和修辭之中,例如比喻、比擬就根植于形象的相似,對偶、排比則根植于語句相似。總之,相似思維在寫作中的運用是十分廣泛的。如果寫作課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相似思維,那么學生就多掌握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思維工具,必將受用終生。

六、展開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作者對頭腦中的表象經過改造和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表象的心理過程。從想象的心理機制來看,想象也是大腦所具有的一種機能。想象是在某種興奮中心出現時,在對大腦中的原有表象進行分解的基礎上,將這些解體后的表象按照某種預定目標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為新的表象的過程。

想象力是人們從事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①[美]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第284頁。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先導。沒有在天空飛翔的夢想,就不會發(fā)明飛機;沒有在海洋遨游的夢想,就不會發(fā)明船舶。正是“嫦娥奔月”的神奇想象,激發(fā)了我國實施嫦娥登月工程,把夢想變?yōu)楝F實。袁隆平也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科學家。他心中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夢,夢想試驗田里的超級雜交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掃把那么長,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坐在禾下悠閑地納涼;另一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正是這兩個夢想,促使袁隆平創(chuàng)造了雜交水稻高產的奇跡。

科學創(chuàng)造離不開想象,文藝創(chuàng)作更離不開想象。黑格爾認為,藝術家最杰出的本領就是想象,因為“真正的創(chuàng)造就是藝術想象活動”②[德]黑格爾:《美學》第1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50頁。。創(chuàng)造性想象在作者的寫作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想象是以高度的自覺性為基礎所進行的富于獨創(chuàng)性的高層次的想象活動,富有才氣的作者無不具有這種想象力,因為“想象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功能;它有本領,能從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創(chuàng)造出另一個想象的自然界”③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從刊編輯委員會:《外國理論家、作家論形象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33頁。。沒有虛構就沒有藝術,而虛構正是以想象作為運思工具的,即使最簡單的虛構也是憑借想象把孤立的事實加以聯系、加以補充、加以美化的。正如歌德指出的:“每一種藝術的最高任務即在于通過幻覺產生一個更高真實的假象。”④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論選》上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46頁。事實正是如此,沒有想象,托爾斯泰就不可能寫出安娜·卡列尼娜臥軌自殺的心理活動,我國古典小說也不可能有“武松打虎”“孫悟空大鬧天宮”“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之類精彩篇章。有了想象,作者才能沖破現實世界的局限,“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從而創(chuàng)造出神奇瑰麗的形象和生動鮮活的文字。即令一般文章里的比喻、比擬、象征、夸張等寫作手法和修辭方法也都是通過想象產生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把共產主義喻為“幽靈”,毛澤東把帝國主義喻為“紙老虎”,聞一多在《五四斷想》中用擬人的手法,把新舊事物的交替寫得情趣盎然,這都是想象在寫作中的具體運用。

事實證明,人類具有豐富的想象潛力,創(chuàng)新需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這種潛在的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必須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才能開發(fā)出來。一旦把巨大的想象潛力開發(fā)出來,其創(chuàng)造能量就會猶如井噴。寫作教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理想課堂。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豐富的“內在圖式”

所謂“內在圖式”就是以信息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的各種表象。這種內在圖式是構成想象活動的必要基礎。想象正是以內在圖式為材料,才有可能組合出萬花筒般的各種新表象。而要獲得這種構成想象活動的材料,就必須廣泛地接觸自然和社會,從中獲得多種多樣的信息,并使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各種表象,從而提高想象的廣度和深度。作者頭腦中的內在圖式越豐富,想象的空間就越大。如果把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比做騰飛的翅膀的話,那么作者頭腦中的內在圖式就是翅膀上的羽毛。只有羽翼豐滿,翅膀才能載著鳥兒高飛。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想象豐富著稱,詩中涉及夢游的種種奇景,包括瀛洲、五岳、天姥山、天臺山、鏡湖、剡溪、白鹿、青崖、巖泉、謝公屨、青云梯、海上日出、空中天雞、熊咆龍吟,還有以霓為衣、以風為馬的云之君和虎鼓瑟、鸞回車的眾仙人等。以上奇異景觀均為詩人在游歷千山萬水以及從古代傳說、屈原詩歌中所獲得的諸多表象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如果李白沒有長期以來所積累大量內在圖式,是斷然寫不出這首充滿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詩歌的。

(二)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表象的溝通能力

只有具有表象的溝通能力,才能從不同的事物中發(fā)現其內在聯系,并使頭腦中的表象相互連接、溝通、交融,從而組合為新的表象。卓有成就的作家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往往表現為聯類無窮的能力,能夠從一滴水想到浩瀚的大海,從一粒沙想到大千世界,在諸多事物中發(fā)現其內在聯系。戰(zhàn)斗英雄史光柱盡管在戰(zhàn)斗中失去雙眼,但是他創(chuàng)作的詩歌《眼睛》卻十分成功,多次獲獎,其原因就在于,詩人從“生命一體化”的原始觀念出發(fā),緊緊圍繞題眼(眼睛),把頭腦中儲存的諸多表象(非眼睛實際看到的物象)連為一體:村莊的眼睛(井)—山崖的眼睛(裂縫)—船的眼睛(桅燈)—溝壑的眼睛(巖層)—海的眼睛(島嶼)—大地的眼睛(路徑),甚至“天”也有眼睛,會哭(雷鳴),會流淚(大雨),從而大大拓寬了全詩的表現空間。

還有一個兒童詩人,白天幫媽媽剝豆莢。晚上看天上的月牙時,媽媽問她:“今晚的月亮像什么?”她脫口而出:“像豆莢,月亮旁邊的小星星像豆莢蹦出的豆粒。”這位小詩人能夠由月亮想到豆莢,由星星想到豆粒,說明她已經具備了較為靈敏的溝通表象的能力。而這位兒童之所以能夠成為“詩人”,恐怕是與媽媽日積月累的啟發(fā)、訓練分不開的。

(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設想能力

作者要能夠設計在各種假想條件下事件的發(fā)展和人物的活動,為想象建構一個平臺。據說歌德的母親給童年歌德講故事的時候,常常只講一半就不講了,剩下的情節(jié)讓歌德自己去想象。第二天晚上先由歌德接著講下去,然后母親再把故事講完。童年歌德所想象的故事續(xù)篇,很可能是幼稚的,不完善的。但母親卻借此培養(yǎng)了歌德作為一個未來的詩人最寶貴的想象力,這是十分有遠見的。歌德后來成為偉大的詩人,恐怕同他母親的培養(yǎng)是分不開的。歌德母親給孩子講故事的方法值得我們教師深思:她不是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著眼于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想象力。

教育是關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百年大計,我們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看待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能創(chuàng)新,則民族能振興。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懷著使命感,去從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偉大事業(yè)。寫作課教師應該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同其他學科的教師一道,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歡
記憶思維學生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趕不走的學生
記憶中的他們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天堂av综合网|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色婷婷电影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视频在线网|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国产三级成人|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亚洲一级毛片|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日本91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日日拍夜夜操|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性色一区|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狠狠亚洲五月天|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婷婷亚洲最大|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天天色|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a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一区第一页|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国产久草视频| 亚洲h视频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色网站|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福利片|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欧美无专区|